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vi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是整个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初中学生在道德情操方面存在着缺乏规范意识、自我管控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应该运用明确德育目标,讲述德育故事;确立科学历史观,提高德育认识高度;扮演历史人物,升华德育情感;开展交流辩论,擦出思想火花四种教学策略来提高历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德育;施教策略
  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传承历史文化知识,不断增强自我认同的基础性教育科目。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讲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观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知识和道德水平的参差不齐,给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做好他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是我们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需要加以认真地分析和研究。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德育问题
  1.初中历史教材德育内容不足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本遵循,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质量的高低。目前初中历史教材在德育方面有明显的缺陷,表现在内容庞杂,结构不够严谨,主要以历史事件为编写教材的逻辑顺序,缺乏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点评,把鲜活的历史人物概念化了,那些本来可以作为很好德育素材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被淹没在概念当中去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从而也就不能够起到德育的作用了。
  2.初中学生道德情操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而言,初中学生道德情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能够用道德来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据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观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道德情操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规范意识。对于在校学生来讲,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习和生活的有序开展。而有些初中学生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觉得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只是写在纸面上的东西,并不值得重视,所以不时地会出现迟到早退、谩骂攻击同学和老师、早恋等不良道德行为,这些固然与青春期的心理状态有关,但更多的是学生规范意识不强,道德教育工作不力造成的。第二,缺乏自我管理和控制意识。初中学生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明显不足。进入初中学校以后,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很差,将来也不会有太好的出路,从而自暴自弃,意志消沉,产生了厌学、焦虑、空虚甚至是放纵的想法,不能够理性地自我管理和控制,极个别发展为心理疾病,这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第三,缺乏责任意识。初中学校的学生将来有的要进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当中从事技术性生产工作,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技术的研发就不可能开展,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证。我们在学校看到情况是,有些学生极端地自私自利,根本不顾及道德规则和他人的感受,为所欲为,特别是在手机等网络设备日益发达的今天,许多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很少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学、老师和家長交流和合作,更谈不上关爱他人,对自己、家人乃至学校的责任意识降到了最低点,这对学生和社会都是有害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施教策略
  1.扮演历史人物,升华德育情感 历史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教学策略,通过教师模拟性的创设历史教学场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并且演绎历史故事,亲身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戊戌变法》一节时,学生扮演谭嗣同这个历史人物,通过他的语言和表情,体会出变法维新人士的胆量和才干,他们那种甘愿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精神极大地感染和教育了学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情景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加深了他们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对于树立他们的意志品质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2.以转变教学方式为出发点,构建模块化主题化德育课程体系 初中德育课课程要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这一目标,把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框架体系构建的出发点,每一门课程在框架体系上采用模块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模块化和主题化”的课程框架是课程内容的知识要素与学生学习情境相整合而形成的新的课程形态。每一模块和主题包含核心知识、目标、情境、问题、方法和评价等要素,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和生本化的特点。如哲学与人生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系列,理论教学部分分“世界是什么”、“社会是什么”和“人生是什么”三个模块,包括物质的世界、意识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发展的世界、矛盾的世界、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实践与人生、奉献与人生、社会与人生、职场与人生等主题单元。同时,结合理论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若干个实践教学项目,每个项目有明确的主题、目标、课时、学分和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确立科学历史观,提高德育认识高度 历史观是历史学习的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教育。我们要求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让学生能够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史的学习不是仅仅知道一些人名和地名,而是要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探究历史、追寻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当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个零散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进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意识,宏大的历史道德意识一旦形成,道德观的确立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结语
  总之,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在历史教学中对中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意义是重大的。
  参考文献:
  [1]李宗海.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32-134.
  [2]陈艳秋.浅谈初中学校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老区建设,2015(12):60-63.
  (作者单位: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中学 415100)
其他文献
摘要:绿色化学是在我国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提出的新思想,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防止环境被继续污染。所以,通过对环境污染现状的分析结果来看,将绿色化学渗透于高中化学教育中,能够起到相对良好的成效,而对于高中化学教育体系而言,绿色化学理念能够为其提供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多种角度对绿色化学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将过其渗入高中化学教育中,从而有效的发挥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摘要:目前,一些学生对诚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诚信缺失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关键词:诚信教育;化学;实验教学  诚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负有责任的伦理规范。讲诚信,是提倡做人要忠诚老实,诚恳待人,取信于人,给人以应有的信任。诚信既是人际关系中的基础性道德,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基础性道德规范。社会诚信道德的建立,是以每个人的诚信为基础的,诚信的培养
摘要: 物理是初中学习过程中必修的一门课程,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很强、理论比较复杂,因此物理教学在初中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佳。面对这样的情况,物理教师要增加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增加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本文将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提高;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引言:面对初中物理这门学科,是学生们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科,不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教学并没有兴趣和积极性,物理学科的成
摘要:基础教育是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基础工程,体育教学更是基础中的重点。自2000年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以来,我国体育课程及体育教学都在进行着巨大变革,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小学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在个别地方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状况,不但阻碍了体育课程的普及及推广,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本文结合东营市现状及工作实践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孩子构筑基础的阶段,也是带动他们学习激情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未形成,逻辑判断能力还有所欠缺,意志力较为薄弱,但是对未接触过的事物持有较强的好奇心,对趣味性十足的事物持有浓厚的求知欲望。随着立德为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多元化趣味教学作为孩子们在乐趣中既学知识又发展思维的新式教学模式逐步在小学数学课堂推行。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求知数学、思考数学,调动学生数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想要实现教学的高效化,一方面应该充分重视新课改的新要求,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注重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另一方面也要在备课方面多用心,与学科组教师进行数学教研,以提高教学实效,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果,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生 ;高效课堂;合作交流; 核心素养; 师生关系; 数学教研 
摘要:诚信教育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但现在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令人担忧,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本文就对中学生诚信的现状、原因入手分析。对当代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与大家共讨。  关键词:诚信;现状;原因;诚信教育  一、中学生的诚信现状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中学生正处于性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显著特点就是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现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基本规律等都需要记忆,如果记不住这些知识,就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学生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旨导学生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训练,提高记忆效果。  关键词: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