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调查分析与对策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qi251305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明确了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对城市而言,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平台,映射着一个城市的公共生活、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直接影响着城市治理的整体绩效。2015年底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城市治理和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北京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优化、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居民参与不足、社区发展活力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当前基层治理工作的现状与表现
  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是基层治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将社区治理正式纳入城市规划,其后的30年社区治理实践中,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居民自治、提升社区治理活力,相关的制度设计也都立足于积极引导和规范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人口结构和居民工作生活方式呈现新特点,社区形态也越来越多样,社区治理的内涵和方式有了新变化。近年来,随着相关职能部门的成立,社区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推动居民自治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但面对城市和社區发展的新趋势、居民利益需求的新转型,社区治理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率较低、参与深度不够,社区治理的自觉力量相对薄弱,社区建设活力不足。
  目前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各类资源的配置还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街道、居委会直接参与社区事务的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估,社区居民参与基本属于配合居委会工作,一般只是在居委会的动员和说服下参与一些既定事项,是一种假性参与和被动参与。自上而下、以机构为主的治理模式,优点是组织性强、效率高,但负面作用也很明显:一方面造成资源投入与需求不能完全对接而形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自觉性和能力,使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对社区建设和发展缺乏责任意识,居民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由于年轻人工作日期间在社区活动相对要少,加之一些社区外来人员较多、流动性较强,相关的利益需求对居委会而言很难了解和把握,因此社区事务和相关活动的对象基本以老年人和居民家庭为主,涉及青少年、中青年的内容匮乏,相当多的社区居民尤其是中青年居民未能广泛有效参与到社区各项事务和活动中来。从现有社区事务和活动来看,比较容易组织的文体健身、卫生清扫、治安巡逻、相关部门的座谈会等内容较多,居民参与率相对要高,但也以老年人和女性群体为主。一些真正涉及社区治理核心内容的活动相对较少,即使有也往往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成为一种执行性的活动,而非主动有效的参与。由于居民在具有真正价值的社区公共事务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上缺位,造成了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参与层次较为低下。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并不意味着必然由每个居民个体直接介入社区公共事务,而是主要依托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社会组织以本社区地域为活动范围,以公益或互益为目的,由居民自主成立或参加。社区社会组织介于社区主体组织和个体居民之间,由它替代居民个体参与社区事务,既能降低参与成本,也利于提高参与效能。目前,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数量少;组织松散、管理粗放;成员以妇女和退休老年人居多;类型以兴趣类、文娱类为主,近年来志愿公益类逐渐增多。
  居民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分析
  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和主导动力,是衡量社区治理效果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就没有真正有活力、有效率的社区治理。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细致规定、基层治理主体地位不平等,等等,但是,缺乏内在的参与动力以及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发挥不到位也是重要因素。
  利益是居民参与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居民的社会交往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与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熟人社区相比,现代社区中居民与社区之外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而便捷,居民个体和家庭的利益基本可以从社区之外获得关联。与此相对应,邻里之间互动、接触和交往的必要性不断削弱,利益交互大为减少,社区邻里关系逐渐松散甚至断裂,居民对邻里的亲近感日渐淡薄。同时,相比于传统熟人社区,现代社区居民成分更为复杂,流动性更大,也意味着社区中利益更加多元,相关利益的共同点减少,利益冲突增多,消减了交往的动力,使互动性变得更差。
  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具备一条基本要素,即居民要有公共精神,具备超越个人的狭隘眼界和直接功利目的,以利他方式关怀公共事务、公共事业、公共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居民公共精神有所欠缺,表现在社区治理中就是居民个体权利意识较强,作为社区人的主体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相对较弱,更多关注个体和家庭利益,而对作为社区人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利和义务既不清楚也不关注。很多居民面对社区治理公共事务,即使与自身利益有关联,也未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往往采取随大流的心态,或寄希望于他人参与或完全依赖居委会。在事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中,更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避而远之。主体意识和公共意识的缺乏,使得居民参与或流于形式或趋于极端非理性。
  尽管《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了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居委会仍存在定位不清晰、功能缺失的问题。一方面,居委会虽然是自治性群众组织,但在现行的三级管理模式下,居委会仍然是政府实现社会管理的行政末梢,在动员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空间和范围上自主发挥作用有限,既没有动力也没有精力开展有效的居民自治活动,结合居民利益谋划和实现社区发展的实践不足。另一方面,相当部分居委会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有限,组织动员群众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工作理念都与现代社区治理的内在要求相去甚远。近年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社区成立服务站、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支持社工持证上岗、鼓励大学生进社区等等,意图将居委会从大量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结合业务培训和人才输入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居委会功能。   基于现阶段的社区治理特点和居民整体特征,通过发动、宣传、激励等方式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仍然十分必要。从实际情况看,社区在重大事件、重大会议中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但在涉及社区内部公共事务上,宣传动员工作缺乏内在动力,主动性、创新性都不足。无论是涉及的内容还是动员的形式,都不足以激发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无法有效唤起居民对自己在社区中主体地位的认知,对社区居民的感召力、整合力不够。现代社区的一大特点是成员结构多元化、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社区治理中居民对街道和居委会的依赖心理及受领导意识不断消减,新生社会群体尤其是年轻人更崇尚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对社区事务的参与也要求有实质性内容和便捷途径。社区成员新特点对社区宣传动员模式提出了新挑战,以任务布置的思维定式、自上而下的行为模式来进行宣传动员,必然触动不了社区新生群体,达不到预期效果。
  实现居民广泛有效参与的现实路径
  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后出台的两个《意见》的要求,基层社区要进一步促进居民自治管理,增强自治功能。现阶段,社区发展新体制还处于探索之中,社区建设还处于待成熟时期,居民自治管理必须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不断推进和完善。解决居民自治中居民参与不足问题,也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在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居民参与的机制和路径,通过切实可行又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实现居民广泛有效参与,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活力。
  强化社区共同利益关系,形成居民参与的内在驱动。在推动居民参与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在驱动力问题。当居民感到社区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参与能够有效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时,自然会萌生参与社区事务的动机与期望,反之则会出现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或假性参与的现象。因此,能否在社区形成社区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共同利益,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当前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社区公共服务成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覆盖了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加强社区内部的利益关联,可以从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入手,着力解决居民最关心、最在意的问题。街道和社区要切实摸清社区人口构成,认真研究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围绕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等各个方面,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使不同利益需求的居民能够找到利益的契合点,促进共同利益的形成,进而使居民对社区产生更多的依赖和认同。
  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水平,帶动居民深度参与。在社区与居民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关系,必须进一步发挥居委会的功能,通过提升社区专职工作者能力和水平,影响和带动居民深度融入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做好现代意义的社区治理工作,传统居委会大妈式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必须以提高专业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现代社工队伍建设。应当在丰富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化水平方面加大力度,通过业务培训、选拔聘用等方式,使这支队伍具备符合现代社区治理需求的专业知识、组织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将社区治理与居民利益密切关联,紧密结合居民需求和诉求,有效动员居民共同谋划社区建设和发展,进而使居民在深度参与中不断提升主体意识、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
  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社会组织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独特的桥梁作用。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参与社区公共管理、开展生活服务、文体活动、志愿活动等,既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沟通了解机会,丰富社区生活,促进邻里和谐,也能够推动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推动实现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进而提高社区治理质量和水平。面对现代社区发展的新形势、社区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应当高度重视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在登记注册、经费筹措、宣传沟通、活动组织、资源整合和内部管理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重点培育社会事务类、生活服务类、居民自治类、志愿公益类和文体活动类组织,使社区社会组织拥有实实在在的服务内涵,真正具备和体现组织的生命力。社区居委会要积极介入社区社会组织的成立和成长,在居委会下属委员会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建立起对接机制,动员热心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在居民中有影响力的居民,担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增强社区社会组织对居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只有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地成长起来,才能引导更多居民有序、高效地参与社区治理。
  完善机制拓展平台,为居民参与提供保障。现代社区的发展需要居民的参与,而资讯的发达、生活的丰富、知识存量的增加,也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供了条件,但最终实现居民参与还需要成熟和完善的机制、渠道来提供保障。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网络成为居民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基于这一新特点,社区治理应把“互联网+”运用到居民参与途径的搭建中,打造信息化参与平台,通过互联网的交互性,拓展和丰富居民参与方式和渠道,不仅让有意愿参与的居民能随时找到便捷有效的参与路径,也为年轻人和在职人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供便利。同时,对社区已经在实践的好的居民参与机制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比如社区对话协商机制、利益调解机制、居民议事会机制等。街道和社区党委、居委会要发挥好协调各方的作用,规范和健全居民参与的程序、机制,切实围绕关系居民利益、关系社区发展的重大事项加强议事和协商,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制度性保障。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为居民参与筑牢价值认知基础。提高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度,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培育居民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对此,社区文化建设不容忽视,这是实现居民参与、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点。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和意义在于,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深化,在居民中提倡并养成积极的社区道德规范,使社区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共同的社区精神,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引导居民自觉、自主地参与社区事务。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体娱乐活动,而是一项细致、持久的系统工程,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都应当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街道和居委会更应紧密结合当前首都城市发展特点和本社区地域特征,以最活跃、最生动、最有吸引力、也最易于被接受的方式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只有构建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形式生动的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既能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又彰显时代特点的文化活动,才能吸引各类居民群体,在居民中引起心灵共鸣,产生行动导向,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
  责任编辑:谭 丁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我们纳入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三联抗栓塞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计算
“十二五”期间,北京旅游业总体发展平稳,旅游总人数年均增幅8.5%,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10.8%,到2015年已突破4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5%,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支柱产业。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北京市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和市政府的部署,市旅游委起草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中共北京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和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实施,古城西安又一次被委以重任,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继续深化改革,实现
所谓“不变”,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因为,我国还没有走出社會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还要完成初级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从初级阶段的总任务、总目标来讲的。一方面,初级阶段的根本经济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
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人类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掌握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运用概念并不断地发展与深化概念。物理概
目的 构建热反应蛋白12(heat-responsive protein 12,HRSP12)慢病毒表达载体pWPI-HRSP12,包装慢病毒颗粒并感染宫颈癌细胞HeLa,分析过表达的HRSP12对HeLa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运用经济学的机制设计理论,从内在机理上探讨政府在技术引进中的协调与管理,从宏观层次上讨论技术引进经济利益主体间的内在联系。论文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在技术引进经济中能否形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