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很难奏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下面为大家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本保证,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但学生的自信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这差异又在数学课的学习中表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创设成功的条件,让学生多尝试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多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民主、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产生一种自觉、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积极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学生课堂心理紧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法不科学、学法不正确造成的。因此,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就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要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我们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给予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那么“苦学”就变成“乐学”了。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为缺少同伴、缺少群体生活,有些学生养成自私、孤僻的性格,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与多进行交往活动。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合作小组,或同桌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平时,家庭作业的检查也常让3人或4人为一小组进行互查,在互查中订正错误。
  四、進行适度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思维品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
  巧设障碍。对于学优生,教师不应一味地表扬他们,助长他们的自满情绪,而应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阻止不健康的心态潜滋暗长。如增加习题的难度、寻求更优化解题方法等要求,使他们懂得每个人都会失败,挑战失败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帮助他们调整自满的不良心理。
  迎战挫败。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自卑或自暴自弃的思想。如果教师把爱的阳光雨露撒向每一位失败者,鼓励他们接受教训,迎战挫败,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便可以强化他们的学习意志,从波动性一步步发展为顽强性,使他们成为学习上的进取者。
  总之,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金堤路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把课讲到学生的心里去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探讨了解决此问题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学生;课堂;主体性  把课讲到学生心里去,这样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讲到学生心里去,就是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就是要学生自觉地“我要学”,而不是被动地“要我学”;就是要学生学得高兴忘情,而不是要学生学得愁眉苦脸;就是要学生学会学牢,而不是学的时候会考的时候啥也不会
摘 要:一场轰轰烈烈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在全国开展了十余年的时间,涌现出了许多观念新、步伐快、做法独特的较为成功的典范,但在全国的绝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学校,特别是那些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农村边远学校,教育改革步履维艰。就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做法。  关键词:教育改革;改革方略;基础教育  一、阻碍教育改革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教育资源匮乏  1.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摘 要:教学过程的真谛就是要促进学生接受知识,发展成长。然而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求学过程却是艰难而曲折的。这就对一线教师提出了严肃的课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潜能,将苦涩的学习过程转化为享受进步与成功的愉悦旅程。从初中语文给学生作业添加无声批语的角度作了点滴尝试,取得效果较为理想,愿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作业;批语;激励  给学生作业写批语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
摘 要:结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公开课的思考,对文化经典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一教学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文化经典;语文教学;有效性;公开课  一、关于“语文教学内容”  本节语文课我根据文言文教学和文化经典教学的特点,预定了“文字内容”“文化内涵”两项教学内容。  1.文字内容  主要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一中语文组的传统制定的。在高中阶段,文言文学
“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发展有限产业、推动集聚发展,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在縣域转型升级中,繁昌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径?  向继辉: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奋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研究实施语文教学美育的规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美育的意义正是在于培养人、美化人,而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教材则
“自能作文”以“广读——善读——导写”为特色,凭借教材,通过系统训练,培养“各种智能因素”,使学生获得独立作文的能力。怎样改革作文教学结构,上好作文指导课,使作文教学更能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做到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已成为教育者常议的话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作文教学观念,端正作文教学思想  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作文课指导不得法,三至六年级用同样方法指导,就题论题、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主人公罗敷是位十分美丽的女子。作者写罗敷十分美,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赞赏。文章并没有对其进行直观细致形象的描写,而是采用衬托的手法,写过路人们呆看罗敷美貌而耽误了路程和忘记了干活来反衬罗敷惊人的美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任凭人们怎样想象她的美。诗的开头直接称赞罗敷为“好女”,然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分述其“好”。  1.写罗敷的用具和服饰精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
摘要:面对新课改,教师都在摸索,都在尝试,都想尽快地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尽快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认为“模仿”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模仿;青年教师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新课程的学习者、执行者和创造者。现在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教育报刊、各类教学杂志和网络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范例,尤其是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更是给我们一线青年教师提供了鲜活的课堂,优秀的样板。如何尽快走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后再回答问题,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回答问题应该是学生经过一定时间探索的结果,让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中学会与人交流;老师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后都有让其他学生再次回答和所有学生反思的机会。  关键词:教学;提问;回答  一、提出问题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时间积极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  中学生思考问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