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内考虑群组凝聚力的疏散模拟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aoxuan415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大学校园内通道及楼梯上的观测实验,获取行人群组运动的相关数据,基于Pathfinder软件构建群组疏散模型,研究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出现的瓶颈以及群组行为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瓶颈处密度与速度呈负相关;较大的群组比例和较强的群组凝聚力均会延长疏散时间,行人成群组运动也会增加疏散过程中的堵塞次数和拥堵持续时间,所以后期人员疏散研究中需要考虑群组行为对疏散结果的影响,在没有其他行人需要帮助的情况下,鼓励行人尽量独自行走,减少对同伴的等待,同时在建筑物出口设计时需要注意群组对疏散效率的负面影响,提高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地下工程中精密坐标传递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高精度三维导线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受三联脚架法的启发,提出了利用三联全站仪法构建精密三维导线的思路。利用U型卡扣将球棱镜靶座固联到全站仪提手上,标定出球棱镜中心与仪器中心的空间关系,据此改化观测值;以仪器中心之间的连线构成三维导线,避免了人工测量仪器高和棱镜高带来的误差。设计了一种实用的铅垂线不平行性改正模型,利用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合理确定了
近年来,各类位置感知设备产生的轨迹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智能交通、公共卫生、行为分析等各个领域,但是常规矢量表达方式及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析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高,无法满足大规模轨迹数据的高时效性应用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地理格网模型的轨迹数据管理与分析框架,为轨迹数据挖掘的"表达-管理-分析-应用"全链条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框架,主要包含地理格网模型、轨迹多尺度表达与组织、轨迹计算与分析、高
采用大地测量观测数据进行地震断层参数反演是大地测量反演的研究热点,也是研究地震发生机制的重点。针对目前在断层参数反演中所用粒子群算法反演精度较低的问题,分析了地震断层参数反演的非线性特点和基本粒子群算法的特征。考虑到基本粒子群算法在处理高度非线性问题时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且求解过程中局部最优解与全局最优解之间会相互影响,通过分段调整影响粒子速度的惯性因子和影响全局最优解与局部最优解的加速因子,得到了
针对灾后快速应急响应体系中常规无线传感网节点间通信距离短及前后端远程通信过分依赖地面基站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远程无线传输技术(long range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LoRa)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的应急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将无人机作为应急设备的承载平台,通过中继节点将采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中唯一全星座提供3频信号的卫星导航系统,其信号频率间共存在3种频间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分别是DCB_(C2I-C7I)、DCB_(C2I-C6I)、DCB_
通勤是城市居民的基本交通需求,也是联系城市居民居住地和就业地的重要桥梁。城市居民的就业地与居住地很少能完全重叠,从而导致了浪费性通勤。现有浪费性通勤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存在样本有限、成本较高、分辨率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实时路况的城市浪费性通勤测算思路,并将其用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浪费性通勤测算。通过调用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
多行人目标连续定位与跟踪是大型室内空间安全防护、应急疏散、位置服务等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固定相机的视觉监测是室内空间人流探测与行人定位的重要方式。然而现有单目视觉行人探测存在行人漏检、易受视觉盲区影响、行人身份难以确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视觉信息与惯性信息的主被动协同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视觉行人检测算法探测视频图像中的多行人目标位置,构建像素-世界坐标转换模型,实现行人
新型粒子加速器对关键元件的准直测量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测量仪器受自身技术发展的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其单站测量精度,由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的三维测边网平差的预准直测量方法。通过布设多个测站,将定位点和测站点的坐标均作为未知参数进行平差解算,得到较高精度的定位点坐标。此外,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测站数目下各定位点的解算精度,得到局部最优测站数。实验结果表明,三维测边网平差解算的定位点精度远高
精细化的城市建筑风格地图已成为古建筑保护、城市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城市建筑众多,信息采集困难,仅靠人工难以实现成图,因此提出了面向街景影像建筑区域匹配的建筑风格地图生成方法。首先,在提取特征建筑风格影像的基础上,结合球形全景影像的空间几何约束和图像特征,通过匹配同名建筑区域构建双像建筑区域点位映射;然后,利用街景采集点到建筑俯视轮廓的方位范围,提出单像建筑区域方位映射,建立街景建筑
开阔的天空视野有利于营造舒适的城市出行体验,针对如何评价城市交通出行的天空可视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了城市出行天空可视指数(sky view index-urban transportation, SVI-UT)。采用4步走策略:街景全景照片获取;基于街景全景照片的天空视觉量计算;腾讯地图服务路径规划;城市出行天空可视指数各指标计算。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中心城区为实验区,多角度衡量居民的城市出行天空可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