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外周血nuocytes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其免疫病理意义

来源 :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j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RORα)、细胞表面受体T1/ST2和IL-17RB以及IL-5和IL-13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了解胃癌患者外周血中nuocytes细胞的极化状态,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常规Ficoll-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胃癌患者PBMC中RORα、IL-17RB、T1/ST2、IL-5、IL-13 mRNA表达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RORα、IL-17RB、T1/ST2、IL-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L-13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患者RORαmRNA水平与IL-17RB、T1/ST2、IL-5、IL-13 mRN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机体存在着nuocytes极化状态,可能是构成胃癌患者Th1/Th2细胞平衡失调的基础,也与MDSC、M2巨噬细胞参与的免疫抑制微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such as 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 (RORα), cell surface receptors T1 / ST2 and IL-17RB, IL-5 and IL-13 and so on. The polarization state of nu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were isolated by routine Ficoll-diatrizoate meglumine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RORα, IL-17RB, Tl / ST2, IL-5 and IL-13 in PBMC of 30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real- .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RORα, IL-17RB, T1 / ST2 and IL-5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y controls,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IL-1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healthy control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ORαmRNA and IL-17RB, T1 / ST2, IL-5 and IL-13 mRNA levels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existence of polarization state of nuocytes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may be the basis for the imbalance of Th1 / Th2 cell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nd the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 involving MDSC and M2 macrophages.
其他文献
随着Web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数据的管理与搜索变得尤为重要。海量信息的异构性和动态性特点要求信息集成需要Web爬虫来自动获取这些页面,以便进一步处理数据。而一些企业内部
本研究采用蛭石栽培和营养液浇灌方法,对97份河北省大豆地方品种2个磷梯度下耐低磷性状(植株总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磷含量、地上部磷含量、总磷含量和根冠比)进行分析,确定了最适宜的耐低磷鉴定指标,筛选出耐低磷的大豆地方品种,并探讨了大豆耐低磷的生理生化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2个磷梯度下,大豆地方品种耐低磷性状,除根冠比外,其余性状诸如植株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
我国的小型水库为数众多,它们分布的区域广,坝型多样.这些水库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也为人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水源,同时为防御洪水灾害也发挥了一定重要作用
结合吉林省科技厅基础处“分子标记技术在桔梗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的项目,本课题组收集了中国各地、日本、韩国以及朝鲜等地的56份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见表5-1),并建立桔梗种质资源圃。本研究主要供试已收集到的56份种质资源,结合当地桔梗生产田和周围野生种,观测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类型并对56份种质资源进行RAPD指纹分析,旨在分析桔梗的遗传多样性,为鉴别桔梗的种质资源提供遗传标记,为桔梗的新品种选育提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纤维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和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纤维是由棉籽的外表皮细胞突起发育而成,其发育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与棉籽的发育保持同步。棉籽在完成自身养分积累的同时,也为纤维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生长素(IAA)对棉铃和纤维的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前人的研究证明IAA能促进胚珠表皮纤维细胞的分化,增加纤维数目,提高纤维产量。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单子叶植物和禾本科作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作物。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全面完成,阐明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克隆的功能基因仅有几十个,大规模T-DNA标签库创建将成为高通量研究水稻基因功能的主要工具。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卷叶突变体和小粒突变体的筛选,初步建立起适合该群体的扩增T-DNA侧翼序列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是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因素,也是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核心内容。本论文利用以IMG19为淡绿叶色供体、浙农大11S为不育基因供体的淡绿叶色标记粳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系统研究了各不育系在杭州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转换特点、叶色和育性的遗传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此外对各叶色标记不育系的配合力、开花习性和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淡绿叶色不育系TS1的育性转换
转录因子在信号的传递、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及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RF转录因子通过与GCC元件的互作参与抗病、抗逆等应答响应,DREB转录因子通过结合DRE/CRT元件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本试验利用基因枪介导技术将具有广谱抗病性的小麦ERF转录因子与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复制酶基因导入小麦,获得具有综合抗病性的小麦新材料。同时,克隆抗逆相关的DREB转录因子,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抗逆性奠定基础。主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是小麦谷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60%),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麦的加工品质。编码LMW-GS的基因位于小麦第一同源群1A、1B和1D染色体短臂上,分别称为Glu-A3、Glu-B3和Glu-D3(统称Glu-3)。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受多基因控制,并且在染色体上与醇溶蛋白基因紧密连锁,在SDS-PAGE上又不易与醇溶蛋白区分,所以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研究存在着很大难度。本研究以四倍体
为探索赤霉素和多效唑对直播水稻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以广两优558为材料,于2015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分别用赤霉素和多效唑对直播水稻进行处理,研究赤霉素和多效唑对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