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传统文化对土家族聚集区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UANJ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经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会影响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从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角度分析了土家族传统文化对土家族聚集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土家族传统文化来发展土家族聚集区经济的主要建议。
  关键词:土家族;传统文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65.02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其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克斯·韦伯在其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将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归结于根植于新教文化的资本主义精神,从此开辟了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兴起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领域。因此,各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千差万别,民族文化对本民族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巨大差异,如果要分析某一特定民族特别是该民族聚集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必须对该民族的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否则有可能造成决策失误。因而,研究某一民族传统文化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促进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1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认为,“文化是人们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财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人们所具有的各种生产技能、社会经验、知识、风俗习惯等”。而各民族的文化则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由于历史的长期沉淀,从而使文化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而且,这种各具特色的文化,在各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以各种形式传递,世代都会受到该文化的影响,从而会形成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差异也成为区分各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
  1.2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影响途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道德规范等制度的形成基础,是一个国家上层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各地实践表明,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与其文化水准相对应,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落后的生产水平往往对应于落后的传统文化,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往往可以用传统文化的地区差异来解释。
  1.3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影响
  关于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理论:一种是“文化决定论”,该学派认为,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中,符合现代精神的文化价值观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正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与现代精神不符、传统保守的文化价值观则对经济的发展起负面的、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其现代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另一学派则认为,文化本身并不存在积极与消极之分,关键在于对文化的如何利用。因此,如果一个民族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占优势,该民族往往会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一个民族中阻碍经济发展的价值观获得优势,则有可能使该民族陷入不发达的境地。
  2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1宗族观念浓厚
  宗族是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所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一种融政治、经济、社会于一体的社会组织。“由于传统习俗的力量,某些物质、经济力量的联结,使它具有多重功能,并能在农村社区发挥广泛的作用”。从土家族发展历史来看,土家族人的生存条件一直比较恶劣,须依赖于群体力量才能生存,从而促成了土家族人聚族生活。随时间的流逝,这种聚族生活逐渐演变成土家宗族,并形成了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族观念,直到目前,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族规族训仍对土家族人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2.2山地文化突出
  土家族世代居住在湘、鄂、渝、黔交界处的大山区,岩石遍布、山高坡陡、森林密布、野生动植物繁多,最初的生存手段就是凭借自身的勇敢和团体协作在深山密林里进行狩猎,形成了特有的山地经济。同时,强调“物我所用、用物适度”、“以和为贵”以及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观等仍然是目前的很多土家族聚集区所秉承的基本理念。
  2.3开放性明显
  由于土家族位于中国东西南北的交汇点,历史上曾经是进入四川和大西南的主要通道,在军事上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也造成该地区成为历史上蜀文化、楚文化以及汉文化等大文化的结合部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原有的土家族传统文化不断地经受外来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冲击,在兼容并蓄的过程中,土家族传统文化逐渐发展成一种具有多元化特性的开放性文化。虽然这种文化的开放性导致当今的土家族人在服饰、语言、宗教信仰上产生了一些的异化,但也说明了该民族本身旺盛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3土家族传统文化对土家族聚集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1浓厚的宗族观念所引发的群体意识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客观来说,土家族的有些族规具有一些封建迷信因素,但是,土家族族规中的很多内容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比如,很多族规都规定,族人必须奉行“尊老”、“敬老”、“以孝为上”的理念,在家庭矛盾的处理上,要求矛盾双方相互体谅、以大局为重,主张夫妻、兄弟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提倡邻里之间、宗族内部团结互助,甚至有些宗族还实行内部集资,将集资所得用于“资助成才”、“扶贫解难”等方面,有力地体现了宗族“一人有难、大家齐帮”的集体主义精神。所有这些都非常有利于营造一个和睦、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3.2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土家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笃信万物有灵的民族,有些人曾把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等当成自己的祖先。因此,土家族人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神气,需敬重和善待。对自然资源不能索取过度和滥用,必须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比如,湘西永顺县瞿家寨的瞿氏宗族就在族规明确规定:“在使用自然资源时,不能独个占用”,暂时不用的树木,他们以宗族名义封山育林,没有全宗族的同意,不能砍伐,无论是用柴、用木还是用地均不能过度使用。这种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资源观非常有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3.3文化的开放性有利于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
  如前所述,土家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注重兼容并蓄、开放式的文化。因此,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的土家族人也具有兼容、开放的基本特征,“尊师重教”、“注重学习”等也是这个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这种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学习能力恰好满足了学习型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同时,这种素质也有利于提升土家族聚集区的人力资本素质。
  3.4土家族传统文化能直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土家族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蕴含了很多经济发展机会。比如,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如湘西腊肉,就是一种享誉全国的特产,目前,有些生产者已经通过在这方面的投资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如果能将其规模和技术进一步提升,必将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土家族长期对自然环境的注重,不但造就了诸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猛洞河等著名的风景区,同时,土家族的特有文化也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游客。此外,土家族所特有的酿酒、手工艺品制作、土家服饰等也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只有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必将带来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4土家族传统文化对土家族聚集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4.1部分地区小农思想仍然比较浓厚
  虽然土家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在偏远的山区,特别是在那种聚集地村寨户数比较少、交通很不便利的地方更是如此,从而形成了比较封闭的生活文化。一般来说,这部分人不愿意打破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具有浓厚的农耕意识,满足于当前的这种自给自足、仅够温饱的生活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无疑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4.2商品经济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当前,土家族聚集区货币化程度很低,成本观念淡漠。人们在修房、收割等活动中,免费互帮现象仍然普遍,主人只需提供食宿不需支付工钱。如果来了客人,往往也是免费提供食宿。这种相互帮助虽然体现了一种民族团结和社会美德,但是却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使得很多该聚集区流行着“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等具有浓厚中庸思想的传统谚语。这种观念虽然使自然经济得以继续延续,使民风淳朴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却不利于更高效率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而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4.3宗族势力的过度干预可能会破坏当地社会稳定
  虽然宗族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如果宗族势力中的不合理成分无限制发展则有可能成为破坏当地社会稳定。如族规中的“不许离婚”、“不许改嫁”,“不能改变祖宗的规矩”等规定就严重地制约人的行为,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宗族之间的帮派之争、对村委会的干预、对小姓农户的打压甚至将族规凌驾于法律之上等现象在各地也是屡见不鲜,破坏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同时这种修祠堂、修族谱等行为也浪费了农村宝贵的资金,不利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5对有效利用土家族传统文化来发展当地经济的主要建议
  5.1大力保护和发展有利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家族传统文化土家族传统文化里面“敬老”、“团结互助”、“以和为贵”以及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观念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均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为了促进该聚集区经济发展,必须对这些文化给以保护,可以利用发达的媒体工具,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事例进行广泛宣传,并配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反之,则给以批评和谴责甚至法律惩罚,来保护和发展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潜力。
  5.2做好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土家族传统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虽然当前部分地区对土家族传统文化进行了大量开发与利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未能体现出其应有价值。相反,某些传统文化又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特别是对某些文化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严重破坏。因此,当前应该对这些开发和利用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提升产品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提高其经济附加值,以此来促进当地经济收益的提高。
  5.3引导当地居民提升自身素质,尽力抑制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不利影响为了促进土家族聚集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在土家族聚集区营造一个稳定、健康的社会环境。当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宗族势力对农村社会和经济的不当干预,提升国家法律在当地的地位,杜绝族规族训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现象。当然,在抑制土家族传统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方面不能操之过急,应重点做好引导和教育,特别是商品经济意识的建立和发展,更不宜进行过度的外在干预,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参考文献
  [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12(1):384.
  [2]曹立村.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64.66.
  [3]杨春彩.简论土家族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14.
  [4]王天意.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4):50.53.
  [5]黄柏权,吴茜.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特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7):70.73.
  [6]衢州连.民族地区宗族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以湘西永顺县土家族村寨Q村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09,(6):5.8.
  [7]衢州连.浅论土家族宗族村社在生态维护中的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20.22.
其他文献
摘要:當前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将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通过对多所重点高中的调研,了解高中阶段电类实践能力,对进入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学习的第一门课——电工实习进行研究,得出了电工实习的主导作用、实习内容和时间,以达到高校应用技术型转型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转型;实践教学体系;电工实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9101
防爆电机与新标准电压乌尔里希等著为向IEC38推荐标准规定的标准电压过渡所提出的一般问题和粗略的评价,从安全技术观点看,对防爆电动机发热分析不适用。本文叙述几种可对包括新标准
立足于劳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对范畴,通过描述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两种新的发展趋势,哈贝马斯描绘了科学技术如何成为维护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之合法性的基础,及其所具有的意识
<正> 聚酯酰胺纤维是一种新颖的合成纤维,其性能介于聚酯和聚酰胺之间,既具有聚酯纤维的高模量,又具有聚酰胺纤维的耐磨性。聚酯酰胺可由二元酸、二元醇与二元胺或ω-氨基酸(
本文报道了用锰酸钾氧化法对石蜡进行氧化的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40-160℃使反应激发1小时后,再在115-120℃下反应12-13小时,酸价可达100-110,氧化率在90%以上。氧化剂、乳化剂
对某煤矸石热电厂工程勘察实例进行了分析,利用低山丘陵的山前坡地及前缘作为冷却塔场地,针对场地地质特征及工程勘察中重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制度的相关建议。
钕-铁-硼合金是八十年代初期开发出来的一类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在电机、电信、数据技术、测量及控制装置、声学装置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倪德桢等报道了钕-铁-硼合金中钕
通过对PPT2010新增功能的一些讲解说明,增加对PPT2010的熟悉利用程度,用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江苏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央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平方面,江苏省省长在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实现12套中添2015年改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