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转向与重构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_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批评有着很强的艺术观念,这直接影响到对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现象、艺术家甚至艺术史的批评有效性。随着社会文化发展的不断提高,当代中国艺术呈现出复杂多义的格局,艺术的审美意义和功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拟从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缺失作为研究出发点,研究分析了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转向与重构途径,以此来传承和发展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精神。
  关键词:艺术批评;本土话语;转向;重构
  一、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缺失
  (一)西方词汇的加入
  一般来说,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特定主体按照一定的方式将意思传达给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我们在学习西方现代文化理论时,不断地模仿西方文化,把西方文化词汇加入到中国艺术批评之中,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中国艺术文化的意味,这是因为缺乏对中国艺术文化的把握和考察,最终导致艺术作品、艺术批评之间相差甚大。艺术评论家应该充分学习理解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内涵,从而运用到艺术作品中去,使其具有中国民族意蕴。
  (二)以西方艺术批评标准来衡量中国艺术作品
  西方艺术中的各种艺术作品、艺术批评对中国艺术批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拓展了中国艺术批评者的视野。中国艺术批评者在接受西方文化思想之后,自觉的吸取了西方艺术评判的标准,然后在认同西方文化标准的前提下来批评中国的艺术作品,甚至抛弃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中国文化内涵,一味地追求西方文化艺术理论的思想,忽视了东西方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的思想差异性和文化差异性。然而对西方的各种艺术流派,我们只能学习与借鉴,在进行艺术创造和艺术批评时,必然要更多的体现中国文化艺术思想,时刻保持着中国本土话语权,只有这样,中国文艺思想才能立足全世界。
  二、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转向
  (一)理论的本土化
  艺术批评的理论话语不再是掺杂的西方文艺思想,虽然西方艺术理论话语依然盘踞在我国的艺术批评界,但是,试图以中国原典与国外的艺术理论融合西方艺术理论,从而构建中国本土的理论话语,对本民族的艺术作品及观念进行思考和阐释,这是行不通的。2011年,凌继尧编著的《中国艺术批评史》就是一次“寻找中国的艺术批评规律,寻找中国化的理论话语、理论范式”的较为成功的尝试。李心峰创作的《元艺术学》,梁玖创作的《审艺学》,这些都是中国当代艺术学界试图建立本土话语的有益尝试。
  (二)措辞的本土化
  上世纪以来,在英语全民普及和翻译汉语文章的影响之下,我国的艺术批评逐渐变得洋腔洋调。民国时期的宗白华、钱钟书以及当代的徐复观、余英时等人看透了中国元典艺术批评家未能做到以中化西,再加上后来培养出来的艺术理论学者因政治的干预,不能深入了解我国艺术理论元典,对西方文艺知识不能充分消化,以致于今天的大部分论文不堪卒读。有的艺术批评写作,运用画图来解释理论,失去了艺术的美感和语言的感染力。思想的错乱引发了语言逻辑的错乱,语言逻辑的错乱从而导致了语言的措辞。目前,我国艺术评论界还没有充分認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我国艺术批评学的不断强化,艺术批评语言措辞的本土化必然成为我国艺术学批评界的实践方向。
  (三)批评主体的本土化
  促成批评主体的本土化有两个原因:第一,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本土的文化精神内涵已经逐渐恢复了国际尊严。事实上从20世纪早期开始,当代西方艺术学界有远识的学者,就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东方艺术精神的普世价值,国际认同在加上中国学术界的推动,必然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批评者在进行艺术批评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拒绝崇洋媚外,这样在认知层面就发生价值转变。第二,随着本土化的中国文艺学科体系的建成,以及艺术批评学学科体系的完善,新一代的艺术批评者的学术内涵和创造风格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所以说,这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三、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重构途径
  (一)精读原典
  只有沉下心来去细读原典,才能提升人的气质、净化人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中国传统艺术批评的精髓,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掌握是艺术批评本土话语重构的根基,从古至今在艺术领域有贡献的学者们,他们的一个共性就是具备浓厚的传统文化储备。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刻在骨子里,才能推陈出新,做出更好的中国艺术作品。
  (二)扎实的哲学知识
  艺术批评和哲学理论知识、哲学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懂得中国哲学的人去欣赏中国艺术,是白费工夫的。这个道理对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的艺术创作也是如此。目前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对中国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现代艺术创作中许多艺术家一般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诉求。如塞尚、梵高对真实的追求,康定斯基对和谐的向往,夏加尔对自由的渴望等,这些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思维基础之上的。我们要尽力接近艺术家的心灵就必须加强培养哲学思维,哲学知识的储备是我们解读艺术作品的基石,哲学观点的建立是我们评判艺术作品的尺子。
  (三)细致深入的分析文本
  细致深入的分析文本。艺术批评家只有重复阅读文本、对文本进行欣赏,通过自己本身的艺术感知力、审美判断力以及理论知识和哲学思想,才能发现艺术作品的闪光点和不好的地方,这样才能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能力。艺术批评者应秉持着科学、客观的态度,真正进入作品深处去探索艺术家的心灵,用心去阅读、用精神去感知、用理性的思维来评判作品,不能仅靠印象去感知作品,进行主观评判式的评论。
  四、结论
  综上所述,话语是思想的表达、思维的表现,文化精神的传承。由于中国传统文艺中西方词汇的加入、西方逻辑思维的渗透、以及运用西方艺术批评标准来衡量中国艺术作品,从而导致了本土话语的缺失。因此,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要提出对本土话语进行转向和重构,要充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建立文化自觉,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艺术作品中去,希望能给中国带来艺术批评的崛起,给中国人树立时代精神的批评理念。
  参考文献
  [1]史爱兵.中国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回归与重构[J],中国文艺评论,2017(02):41-52.
  [2]黄永健,岳顶聪,郝云慧.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的三个转向[J],艺术教育,2016(11):59-60.
  [3]蒋原伦.当代艺术与阐释性批评——多媒介语境下艺术评价机制之探析工[J],文艺研究, 2010(12):88-94.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校建设发展中,辅导员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学生的人生发展阶段中,辅导员具有对学生引领的职责,是将高校大学生送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门,其作用更加不言而喻。所以,想要将学生培养成人,而后成为国家需要之人才,则要求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加强使命担当,为学生未来之发展立基础。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使命担当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坚持把立德
期刊
摘要:进入新世纪,整个时代处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科技化的氛围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各行业取得跨越式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行业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将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适当整合会推动教育行业进一步发展,表明二者有着密切关系。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教育行业发展,为教学质量提供了一定保障,不在受传统教育的限制。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相关情况,希望能够有所帮
期刊
摘要:小学是学生进入校园的新起点。因此,有一门培养情操的课程。比如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类课程。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更是社会的一门特殊学科。因此,美术教学非常重要。然而,由于一些农村校园师资短缺,美术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也不能完全理解。为了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实行走教模式,让更多的学生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而一直到当今社会,人们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意识都在不断提高。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却是有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和缺乏安全意识,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的安全意识的重担不仅落在了学校的肩头,还需要家庭和这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说在我国以教育为主的时代,培养初中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是我國思政教育事业的根本,培养初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初中学生的人身安全,
期刊
摘要:本文通過讨论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先考虑学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择适合发展的课外阅读材料,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引言: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课外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阅读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培养了良好的阅读技能,而且
期刊
摘要:我国的人口极多,但是城镇化的程度并不高,能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接受教育的中学生数量并不多,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在离家较近的乡镇中学完成义务教育。这就使得乡镇中学的教学质量对于未来社会整体素养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需要采用合乎实际的教育理念,开展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差点教育是较为新颖,又能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的进行培养的方式,学校应该注重内涵发展,组织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达到高效课堂的
期刊
摘要:中国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思想精神的重要源头,高校思政教育中必须要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借助和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借助多样的载体形式,更新和拓展高校德育工作的理念和思路,大大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载体,有效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国红色资源;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习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兰州军区某部队时首次提出“红色基因”一词。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也曾
期刊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面临多重困境。在人才培养主体的困境方面,高校培养主体少且实力不强,区域分布不平衡;社会培养主体育人意识不强,供需关系不均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方面,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精准定位,课程体系尚需完善,素养培育有待加强;社会人才培养重形式而轻内容。我国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主体效能,整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期刊
摘要:在教师群体中,青年教师的数量与日俱增,他们精力充沛、见多识广、专业知识丰富、成就欲望强烈,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短存在实践经验匮乏,社会阅历肤浅,奉献精神欠佳等弱点。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促进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应当是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内容 途径  一.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学校的发展要靠教师,办学要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其中问题导学法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在初中阶段,老师采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老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  数学知识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