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教生源短缺原因浅析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w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980年,我国就在《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中指出,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应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兴起和加强。然而,正当我国技术人才总量求大于供,高级技术人才奇缺的前景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却出现了萧条和萎缩局面。生源的短缺,导致一些职校停办,只有个别学校因政府行为仍在苦苦支撑。尽管职校的办学条件在逐渐改善,管理水平在逐渐提高,国家出台诸多优惠政策,但职中招生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观。许多学校为了挖生源,不惜花上血本。
  目前,中职学校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招生难,生源数量少且质量堪忧,毕业生就业难度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了整个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有高校扩招等。当然,我们要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教育资源流失严重,但是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扭转这一被动和不利局面,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规律,客观评价职业教育的外部效益和内部结构质量,检验我们的观念和体制是否存在不利于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需要用新思路、新方法来推进改革和促进发展,将中职教育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要,把中职做大做强,以满足社会需求。本人虽未从事职业教育,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多年来配合宣传职业教育,对导致农村职校招生走入困境的原因尚有过长期观察和冷静的思考,仍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同仁们交流。
  一、思想观念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尚未提高
  实践证明,旧的教育观念仍在禁锢着家长及学生的头脑,在农村,走独木桥,“上高中,考大学”仍成为人们唯一的夙愿和追求,考不上大学则意味着山穷水尽,别无出路。
  如果应试教育仍成为左右我国教育的主要因素,如果家长和学生不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现状,那么他们的思想认识仍然不会提高,他们仍然会鄙视职业教育。
  二、家长及孩子的“近视”效应,导致家长不愿把孩子送入职校
  在打工潮流不断在农村掀起的背景下,许多人看到外出打工挣回沓沓的票子,分外眼红。于是他们认为,不进入职校学习,照样能搞到钱。他们没有看到孩子学到技术是长期立足社会的利刃,而无技术的打工者,只能成为一个靠力气吃饭的、与社会签订了短期合同的廉价劳动者。
  三、招生学校本身的缺陷
  (1)专业设置不合理。有的职校所设专业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早已过时。有的职校有专业而无专业教师,影响教育质量,进一步影响学校办学声誉。
  (2)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学校教师满员甚至超编,而真正专业对口,能胜任教学或技术指导的并不多。学生掌握不了知识和技术,或中途退学,或就业无门。
  (3)硬件不足,设备落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性很强,掌握专业技术是学生求学的宗旨。而有不少学校挂着职业技术教育的牌子,只能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及设备。学生无实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走向社会后难以在竞争中取胜。
  (4)学校管理欠科学。
  上职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后进生或双后进生,思想素质不高,行为散漫,而有的职校对这些学生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其他学生无安全感,无安心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只能一走了之。走出去的学生对该校进行反面宣传,这种宣传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职校大张旗鼓的正面宣传。有的职校不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学校工作无特色。还有的过分依赖政府,认为办好办坏都有政府担着。这都会影响办学声誉,影响招生效率。
  (5)就业率低下,就业信誉差。
  这是导致生源枯竭的要害。一些学校在招生时信誓旦旦,承诺安排就业,但学生毕业后却无法保证就业,或就业者寥寥无几。有的虽然安排了,但劳动量大而工资待遇极低,与学生的愿望相差太远。
  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进而影响生源。
  四、学生自身的问题
  不少学生是带着不情愿或自卑的心理入学的,思想跑门儿,加上对功课的接受能力差,于是就浑天度日,得过且过,最终不学无术,就业结果可想而知。仍然给学校办学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要增强其生命力,除了政府要大力扶持外,还要依靠社会力量,要大力宣传,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歪曲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职业技术学校要努力克服困难,彻底改变自身弊病,才能走出招生困境。
  在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中,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和考验,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与发展同步。我们要抓住机遇,激流勇进,努力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保持并扩大办学规模。中等职业教育需要超越常规进行跨越性的发展,它要求管理者要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具有不怕失败,勇于突破创新的精神。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区域的优势资源,建立市场与学校的紧密联系,把中等职业学校办成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基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中职教育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其他文献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升师生语文素养?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专家学者研究的策略众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目前还没有找到解决的良策。本人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教研实践工作总结出教师对语文教学要有激情。只有拥有这种情怀,方可谈其它,否则一切皆空。  一、名师皆对教学都充满激情  研究表明,大凡成功的名师,无不有着对语文教学的一腔热血,充满真挚和执着之情,从于漪老前辈的语文教育生涯中不难看出,无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是势在必行,教学课件的运用也成为教学的一种新兴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
期刊
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的储藏、管理场所,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知识信息时代,知识创新、知识发展、知识爆炸带来信息学的扩大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图书资料管理的现代化迫在眉睫。  1 知识信息化是传统观念加速更新的前提  新的世纪,呼唤着新的观念。在有幸享用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是否想过
期刊
摘要:G代表绿色(Green),在高尔夫术语中又表示“果岭”这个绿中绿的所在。O代表氧气(Oxygen),打高尔夫在运动生理学上叫做“有氧运动”。L代表阳光(Light)。F代表步履(Foot),打高尔夫要走完几公里长的球道和用杆击球;也代表友谊(Friendship),这是说球手们在打球过程中各自遵守高尔夫的礼貌和礼仪,在彼此竞争的过程中建立起高尚的人际关系。也有人将Golf各个单词的意思说成“
期刊
语文是有生命的,其生命之根深扎生活大地,其茎承载人类文明。其果闪烁智慧的光芒。  作为语文教师应用生命去经营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启聪迪智、陶冶性灵,以大师为范、借经典为媒,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夯础,使学生也能享受语文的快乐,获得智慧的硕果。  我们有很多老师,上课时脸上总是挂满秋霜,目光总是游离学生。对学生询问问题,神色漠然,没有一
期刊
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干扰的学习行为和方式,我们称之为数学学习习惯。由于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它必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不仅能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会学”的体现。如何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树立学习习惯的目标  从传统意义上讲良好的数学学习习
期刊
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精彩……。上课前学生的歌声引领到了《背影》的教学中,从而引发了一场爱的风暴。  我请同学们根据朱自清的《背影》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七嘴八舌,遥遥欲试。我按照惯例,由每组代表发言。  其中,一位男孩面带微笑,他正注视着老师,他很聪明,也很可爱,更是顽皮的。我看他迫不及待的想表述一番,便示意他发言,他笑着说:“老师,你爱我吗?”“爱!”我当即回答。“那么我们之
期刊
当今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特有的心理状态:人生态度积极,追求上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感情脆弱,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协调能力差;希望得到社会承认,依赖性强,竞争意识差。他们的这些特征不十分稳定和深刻,可塑性较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学德育工作者应依据中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运用心理学原理,采取更加贴近中学生思想实际的教育引导方式,优化中学生思想工作。  一、引
期刊
摘要:惩罚犯错误的幼儿是一门艺术。社会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遭受不公平的粗暴惩罚,往往会导致一个人成年后的反社会倾向。因此对幼儿的批评,必须讲究艺术。  关键词:幼儿 批评 艺术    每个幼儿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特殊的一面,他们的心灵比较稚嫩,没有社会经验。粗暴的惩罚不但会伤害幼儿的身心,还可能改变幼儿的人生道路。因此对幼儿的批评要讲究艺术。  
期刊
近几年来,我们在研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加强了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研究,敢于实践,勇于突破,拓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把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和声音等信息媒体作为一个集成体由计算机处理,把计算机带入一个文、图、声集成的应用领域,辅助化学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促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提高教学技术现代化的认识  教育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