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铁甲精兵的“强军突击”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九大代表、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黄草岭功臣连”809战车车长王锐,入伍后胸怀强军梦想,瞄准实战勤学苦练。2015年,他创下集团军首个入伍仅6年就拿到特级驾驶证的纪录;2017年7月又通过通信特级考核,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双特”两栖装甲尖兵。入伍8年来,王锐多次圆满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被南部战区陆军评为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所在809车组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2017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王锐“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岭南黎明,一辆新型两栖突击车冲出掩体,过险路、涉水域,履带飞转、泥水飞溅。
  加速、加速!通過仅比履带宽5厘米的车辙桥时,近30吨重的战车因巨大惯性飞离地面。紧接着,“咣当”一声,不偏不倚,正好落于下方窄轨上。没有任何停顿,战车随即高速前冲,一举突破“敌”火力封锁……
  望远镜里,战车一侧“809”字样依稀可见,指挥员不禁感叹:“又是王锐!”
  没错!驾驭指挥该战车的战士,正是“黄草岭功臣连”809战车车长王锐。
  入伍以来,这名年轻的战士从水际滩头起步,把能打胜仗的使命扛在肩上,把强军梦想融进战位,一次次经受转型砥砺、一次次沐浴硝烟成长,奏响了一曲忠诚战士勇当强军标兵的精彩乐章。
  强军思想引领“士兵突击”,血性胆气磨砺“胜战刀锋”
  “登陆诺曼底之初,盟军为何每天只推进不到1公里?”记者来到“黄草岭功臣连”采访,正赶上连队“理论微讲堂”开讲。
  微讲堂是王锐建议在连队开设的,主要用于战友间分享强军思想、军史战例。“因为德军擅长地面机动作战,盟军登陆后没有急于向纵深推进,而是稳扎稳打,目的就是不给德军装甲机械化兵团机动歼击的机会。上次抢滩登陆演练,我们之所以打得艰难,原因就在急于冒进。”
  主讲人王锐从历史说到现实,让官兵听得过瘾。随后,王锐又对高技术条件下的登陆作战如何走出“层层剥皮、一线平推”的作战模式,以及火力打击如何实施蜂群攻击、超越突击等问题,谈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台下,博士排长王钦龙听得格外认真,下课后还拉着王锐请教。
  博士向战士请教?王钦龙并没有半点愧色:“我博士毕业才半年,要论研究打仗,有些想法还脱离实际,这点我要向这个‘兵教授’学习。”
  这些年,王锐先后研读20余本理论书籍,记满12本理论笔记,写下10余万字的心得体会。旅政委周辉说,训法战法、战史战例、制胜机理,只要有利于打仗的,王锐都研究。
  装甲兵靠什么立身?随便问个战士,答案都一样:专业技术!王锐为什么厉害?答案也一样:专业技术!
  战士们所说的“专业技术”,指的是装甲兵驾驶、通信、射击这3大专业。而这3大专业的特级证书,在他们眼中就如同拳击手的“金腰带”、飞行员的“金头盔”。
  王锐拿下第一个特级证书,是在2015年6月。考核当天,雨雾朦胧,受考者须连续通过3.5公里长的13组限制路和障碍物。尤其是通过高1.5米、斜35度的障碍土坡,要求战车正向抵近、精准过顶、平稳着地。只见王锐驾驭战车顺坡飞驰,没有丝毫减速。众目注视下,战车在坡顶戛然而止,车体像天平一般瞬间平衡,车头再轻轻下探,车身俯贴坡面,“轰隆”一声绝尘而去。
  “能把装甲车开到这个境界,简直神了!”眼前的这一幕,让与装甲车打了30年交道的陆军某兵种训练基地训练部部长周成云感慨不已。
  王锐驾驶的某新型两栖突击车,是我军实施水际滩头突击的主战装备。王锐将4张电路图贴在墙壁上,一有空就默画背记,500多组参数,刀刻石雕般熟记于心。
  实战必需的,就是王锐必练的。夜间驾驶,优秀老驾驶员也需要15分钟才能完成的课目,他能在11分30秒内零失误完成;射击,1分钟锁定10个目标已是优秀,他能在1分钟内锁定15个目标,瞄准反应速度接近优秀的狙击手;通信,他能在颠簸战车中单手盲操20余个终端功能键,如同闭着眼睛在颠簸的车上发短信。
  拿到驾驶特级证书后,王锐给自己制订了“三特计划”:一年内拿到射击、通信两个专业一级,3年内拿满3个专业特级。两年过去,王锐已“如约”拿下通信特级和射击一级。
  手中技能练成“必杀绝技”,成就了一名战士的精武荣光:当驾驶员,他是特级驾驶员;当教练员,他是金牌教练员;当车长,他是全能车长……近年来,王锐11次打破所在单位训练纪录,一次次书写现实版的“士兵突击”。
  一次演习,“敌”顽强抵抗,加之海上风浪大,809战车一时无法抢滩上岸。时任营长吴晓波在电台里问:“行不行?海况条件已接近战车安全性能极限,不行就撤。”王锐斩钉截铁道:“没问题!拼死也要冲上去。”
  正面、迂回,全速、变速,王锐带着车组在水际滩头反复冲击试探,终于找到突破口,成功抢滩上岸,并帮助登陆部队打开通路。演习复盘,蓝方指挥员感叹:“809战车,就是打不死的‘小强’!”
  一次泛水编波训练,海军登陆舰突然接到台风预警,要求战车迅速下舰。王锐和战友们上岸后发现,一辆战车在海上出现故障,亟须派车拉回。尽管当时天色已黑,海况恶劣,战车在海上行驶难度大、危险高,但王锐毫不犹豫,主动请缨。返回途中,风浪剧变。“砰!”一个大浪打来,战车被高高托起,车身剧烈摇晃,随时可能发生重大险情。王锐的手在颠簸中被划伤,仍死死抓住方向盘,数次化解险情,成功带领两车安全登陆。
  血性是军人脊梁,更是胜战刀锋。这些年,在实战实训的硝烟中,王锐驾驭铁骑战风斗浪,冒着硝烟冲锋突击,每项任务都冲在前头,每次危险都挺身而出,闯过10余次“生死关”,身上留下7处伤疤,写就一个个“铁血传奇”。   “干战士的活,担干部的责,操旅长的心”
  岭南夏日,酷热难耐,刚经过信息化“加改装”的809车,车内温度超过40℃,闷得人喘不过气。训练间隙,809车组列兵王家晨跳下车,抱怨道:“这个战车还缺个空调!”
  “咱们的战车,最缺的不是空调,而是一场实战!”正在一旁休整观战的王锐脱口而出。
  有人说,心里装着什么,就会发现什么。王锐说,他想的是“面对部队改革调整,自己的观念理念、战位职责如何跟着变?”
  近年来,王锐驾驶的809战车,经历过加装炮射导弹、北斗导航系统换代、车长任务终端升级3次大的“加改装”。每次“加改装”,王锐都黏着厂家师傅讨教,对着说明书逐条消化。改装刚完,他便拿出整套实用操作流程和技术保障方法。在装备信息化“加改装”中,王锐对自己要求近乎苛刻。驾驶训练,他蒙上潜望镜,用显示终端、CCD摄像仪处置情况;通信训练,他不用语音通话器,逼自己用数据传指令;射击训练,他既练传统技能,又要求自己用火控系统快算快打,实现加装当年车组就形成战斗力。
  “王锐有一颗‘紧迫的心’!”连长张景栋感慨,“在连队他就像一个上紧发条的‘闹钟’,时刻警醒大家不能懈怠。”
  2016年,上级赋予连队新装备试训任务,张景栋按照先专业理论、再实装操作的方法制订训练计划。“训练进度太慢了!”试训第一天,王锐就向张连长建议,将理论学习和实装操作穿插结合。最后,张景栋调整了训练计划,连队提前半个月完成试训任务。
  两栖突击车被誉为“陆上猛虎、水上蛟龙”,专业更复杂,培训周期更长,考级难度更大。一般一个特级的培训周期要4到5年,考取两个特级至少要10年,有些人直到退役都拿不到一个特级。对于王锐的“三特计划”,起初战友们大都表示怀疑。但王锐坚信实干成就梦想,他遵循“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万小时的坚持。
  每次训练前,王锐都抢着去设置场地,趁大部队没来,他就先练一会。中午训练结束,大家回去午休,他抢着留下来看车,猫在车里熟悉部件、练习操作。在2015年6月拿下特级驾驶证后,一年内王锐果真拿下通信和射击两个一级,2017年7月又通过通信特级考核,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双特”两栖装甲尖兵。
  一次实兵联合演习,王锐所在连队担负右翼主攻,他率领809战车作为基准车第一个抢滩上岸。突然,王锐发现岸滩通路上裸露着两枚未爆弹,仅有左侧可勉强通过。
  “怎么办?这可是不小的安全隐患。”“往上报,等工兵来排除未爆弹,再继续演习吧!”车组人员心里没有底。
  “打仗哪有暂停一说?”王锐坚定地说,“这场联合演习准备那么久,打了那么多實弹,咱们要是停下来,右翼主攻群也得停下来,整场演习都会受影响。”
  “冲过去!出了事我负责!”王锐冷静观察,驾驶战车精准通过,及时将安全路径推送给右翼主攻群,部队安全登陆。导演部人员通过战场监视系统看到这一幕,惊出一身冷汗。一名参谋说:“这个兵,差点捅了大娄子。”“不!”一位将军却赞赏道:“这个兵,有担当!”
  演习中,连队一辆新型战车抛锚。事后发现,是装备保养不细致导致战车故障。“新装备保养标准,主要根据厂家说明书制订,在实际操作中过于繁琐,能否制订一个更简单的标准流程?”王锐道出自己的想法,有人泼冷水:“这是旅长该操的心,你一个兵瞎折腾个啥?”
  但王锐还是想试一试,他带着几名骨干查阅资料,反复操作试验,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打电话向厂家请教。一个月后,他绘制出一套《装备保养标准流程图》,连队装备保养质量大大提升,战车“掉链子”的情况明显减少。
  “干战士的活,担干部的责,操旅长的心。”这是战友们对王锐的评价。
  2017年5月,王锐所在连队编入合成营移防至一个古战场旁。一到新驻地,他就将周边的地形等研究一遍,到工兵、机步、炮兵分队取经。清晨,朝阳似火,他轻拍809战车道:“老伙计,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咱得上阵杀敌,你说咱准备好了吗?”战车不语,高扬的炮管指向古战场,仿佛在作答:“时刻准备着!”
  不管干什么,他都不言败不放弃; 进了“王锐班”,人人都能炼成钢
  粤东某海域,红蓝对抗,激战正酣。
  王锐带领809车组,作为红方主攻突击队基准车,率先上岸突破蓝军防御前沿,正准备纵深直入,突然接到导演部通报:红方右翼助攻排遭蓝方暗堡反坦克火力伏击,进攻受阻。
  缺少右翼防护,主攻突击队继续突进就会成为“活靶子”。红方指挥员不甘心地下达命令:“突击行动取消,准备回撤!”
  “不!”王锐通过车长任务终端发来请示:“809车请求穿插迂回打掉‘敌人’暗堡!”指挥员被王锐不服输的精神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
  随即,王锐命令驾驶员李博强把油门踩到底,依托地形采取跳跃式蛇形突进。突入右翼“敌”后,行进间王锐指挥炮手成功锁定目标。“放!”一声令下,“敌”暗堡被摧毁。随后,他按下烟幕弹发射按钮,形成一道烟幕墙,809车迅速转移,帮助主攻突击队打开通路。
  不管干什么,都不言败不放弃,这是领导最欣赏王锐的地方。旅长张长青对记者说:“无论什么任务,只要交给王锐,放心!”
  一次海训,初任连队技师的王锐在维护保养战车后,发现地上有一枚螺母。一摸,上面的油渍尚未凝固,王锐判断是刚从车体上掉落下来的。忙碌一天的战友们早已回营休息,但王锐心里很不安:“明早部队就要组织抢滩登陆演练,如果这颗螺母位于关键位置,后果不堪设想。”他向连长报告后,迅速集合人员回车场检查螺母来自何处。有人不以为然:“一辆战车有几百颗螺母,这得找到啥时候?”
  “因一颗马蹄钉而输掉一场战争的故事我们都听过,绝不能把隐患带上战场!” 王锐的话掷地有声。全连官兵逐车检查,还是未找到螺母来自何处。王锐仍不放弃,独自把每辆车又查了一遍。直到天渐亮,他终于查出:是7号战车喷水推进器掉了一颗螺母。
  部队组织驾驶员集训,王锐首次任“总教头”。集训第一天,见王锐才是中士,来自兄弟单位的一级驾驶员郭永城有些不服气。他向王锐发起挑战,驾战车“飙”一圈限制路,看谁用时更短。
  开一圈限制路,满分是7分钟,郭永城用时6分36秒,而王锐更快,只用了5分12秒。郭永城不服输,还想再比。王锐指了指809车一级驾驶员李博强道:“打败他,再来找我比!”随后,郭永城又和李博强比了一场,结果还是输了。
  事后郭永城得知,军衔才中士的王锐,已带出28名训练尖子,其中15人考取专业一级,8人走上班长岗位。他心悦诚服地说道:“王锐不光自己强,带的兵也个个强,我输得服气!”
  说起王锐带兵,旅里流传着一句话:进了“王锐班”,人人都能炼成钢。
  有一年新兵集训,王锐所带的新战士郭小锋训练一个多月仍毫无长进,有人建议将他列入退兵名单。“可能是我方法有问题,你帮我带一周。”王锐不死心,找到同年兵、新兵班长韦豪。韦豪拗不过他的软磨硬泡:“就一周!”
  7天过去,韦豪摇头道:“这小子不是当兵的料,退了吧!”王锐依然没放弃,天天给郭小锋“开小灶”。新训结束,郭小锋所有课目达到合格,80%达到良好以上。
  在战友眼里,王锐就像战车,坚硬的躯壳下有一颗火热的心。一次,他带4名战士在雨中执行警戒任务,雨水顺着雨衣灌进作战靴。深夜警戒回来,脱下湿漉漉的战靴,疲惫的4名战士躺下就睡着了。王锐却忙到凌晨,硬是用电吹风把大家的战靴全部吹干。
  然而在训练中,王锐要求极严,甚至是“苛刻”。战车抢滩登陆后,一般要减缓车速,以便于炮手搜索打击目标。王锐却要求战车不但不能减速,反而提速一倍。有人不理解,王锐反问:“高手过招,唯快不破!速度慢了,你能打到敌人,难道敌人就不能打到你?”
  因为王锐在重大演习中表现出色,上级准备为他报请二等功,他却执意把功劳让给整个车组。
  有人说王锐傻,他说:“自己强不算强,大家强才是真的强!”
  (据《解放军报》/李大勇、张首伟、周钰淞、丛纬义参与本文采访写作)
其他文献
1962年,为反击印度军队的入侵,中国军队发起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最终以印度“惨败”收尾。那么在此之前,印度都做了什么?  尼赫鲁的美好幻觉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建国之初,共同倡导不结盟运动、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中印两国是“好兄弟”,这也是印度领导人尼赫鲁的原话。此前,中印两国从来没有明确地协商过边界线,尼赫鲁不愿主动向中方提出这条中国人根本不承认的边界线,他甚至觉得没有必要跟中国人提这
期刊
小时候有一次去河滩放牛,我发现牛很痛苦。  牛缰绳的一端,被一根铁橛钉在草地上。牛所能吃到的,是方圆一缰绳之内的草。然而,我发现牛总是对缰绳半径之外的草更感兴趣,有时候,为了够到那些草,不惜被笼头勒到疼痛。其实,缰绳足够长,缰绳半径之内的草也足够吃。牛的痛苦在于,看到了自己够不着的草。而且,在它看来,那些草远比吃到的要好。  其实,有些人也一样。有些名和利,不能看到,看到就容易起贪婪之心。  有位
期刊
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在我国2.47亿流动人口中,有将近1800万随迁老人。而这些随迁老人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他们为了帮衬儿女、照顾孙辈,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整日在儿女家、菜市场、幼儿园或学校之间来回忙碌着。随迁老人由于语言习惯、人际关系等原因,平日里与社区的人打交道少,很难再建立自己的新朋友圈。由于他们鲜少出户,成了社区的“隐形老人”。
期刊
“减负”一词,现在往往用在中小学生身上。他们要做的作業太多,书包太重,于是有了为孩子“减负”的呼声。此事呼吁了多年,不知效果如何,看看周围的小朋友,书包仍然壮观。  小学生固然要“减负”,文坛上的名人恐怕也有这个需要。  有些知名的作家和学者,一旦声名鹊起,马上就有各种活动压过来:讲演、开会、剪彩、访谈、签名、报告、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首映式……拖着拉杆箱奔走不暇,几乎无从喘息,这样还搞什么
期刊
【案 例】  徐某于2014年4月1日到沈阳某起重机械公司任电工,工资发放形式为银行转账。2015年1月22日,徐某在单位工作时受伤后,至今未到公司上班。徐某多次与公司协商2015年1月的工资,及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等赔偿事宜,但没有达成协议。为此,徐某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其与公司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一審法院审理后,判决驳回徐某的诉讼请求。宣判后,徐某不服,提出上诉。  辽宁省沈阳市中
期刊
在山西腹地的太行山深处,自古民间就流传着木雕技艺,大到亭台楼阁,小到民居、家具摆设日常用品,处处可见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2016年,太行木雕技艺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榆社县梁氏雕刻技艺第九代传人梁俊维,就是太行众多民间木雕艺人中的一个佼佼者。他的木雕技艺独树一帜,雕出的作品曾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出身木雕世家,青年时代重拾祖传技艺  梁俊维1949年7月出生于山
期刊
2017年6月18日至8月28日,中印边境再起风波。出于安全考虑,中方暂停了印度香客从乃堆拉山口进入中国西藏进行朝拜的活动。50年前的1967年,印军也曾在乃堆拉山口和卓拉山口挑起军事冲突,中国军队当时给予了反击。  印军不断挑衅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之后,边境形势仍然很紧张。印度军队在1962年战败后,加快扩军步伐,尤其陆军人数扩大了一倍。印度陆军组建7个山地师,部署至北部边境防备中国。19
期刊
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引发局势紧张。中国边防部队在现地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经中方多次严正交涉,8月28日,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这次中印边境对峙,让很多人想起了1962年的中印之战。76岁的老兵叶宏亮,曾在1962年10月随部队奔赴中国对印度自卫反击战的前线。在他的讲述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细节……
期刊
2017年7月至8月,媒体曝光数十位老人遭遇“房诈”,被人以投资理财、以房养老、电信诈骗等手段哄骗到公证处,以房屋做抵押,与放款方签订借贷协议,并进行公证。此后,房子很快被过户他人,老人则被赶出家门,同时背负巨额贷款。这一涉及“公证”的事件,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在此次风波中,涉事的北京方正公证处停业整顿,而整个公证体系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有舆论认为,事件所暴露出来的公证行业乱象,与公证体
期刊
在我国古代,古人也有類似现代的“身份证”,出门时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照片”靠画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身份证出现在战国时期。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并在全国推行各类变法。其中,第一次变法的重要内容就是编录户籍的改变。按照当时的规定:什伍连坐,鼓励告奸,无户籍凭证者不得上路,不得留宿客舍。其中所指的户籍凭证就是“照身贴”。  此时的“照身贴”包含持证人姓名、职业、照片和公章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