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C在大型核电厂中的应用与存在问题探讨

来源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自动电压控制(AVC)在大型核电厂中的应用情况,从系统原理、系统结构、无功分配原则、子站调节策略以及逻辑闭锁等方面详细阐述了AVC在电厂中的工作原理。根据大型核电厂的特殊情况,分析了AVC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AVC与自动励磁调节器(AVR)定值配合问题,采取了修改AVC定值的措施;针对母线电压异常不触发报警以及后台控制逻辑中缺少数据不刷新闭锁的问题,采取了在AVC后台增加相关控制逻辑的措施;针对频繁触发集散控制系统(DCS)增磁闭锁报警问题,提出了修改DCS逻辑的措施。通过对AVC运
其他文献
针对偶数极分块转子磁通切换发电机存在偶数次谐波,导致感应电动势正负半周期波形不对称问题。建立了解析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不同时刻、不同位置转子磁导引起的定、转子磁势的变化,进而达到削弱偶数次谐波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在分块转子内增加气隙磁障的新型拓扑以削弱感应电动势中的偶数次谐波。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了传统的和带磁障的两种电机的磁链和感应电动势,并通过傅里叶分析得到各次谐波含量,证明了解析方法的正确性。依据上述理论试制了样机并进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气隙磁障后,12/8极分块转子感应电动势正负半周期波形近乎
针对风机出力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随机性使含风力发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内的源、荷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问题,需要采用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优化调度。不同于其他调度模型,文中以多场景方法模拟出的区间值代替点值作为风机出力和基础负荷的预测结果,并根据区间运算规则建立了含风力发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区间优化调度模型。其次,由于辅助模型直接优化求解得出的调度方案和目标函数不一定是最优区间,因此提出了一种转换目标函数的方法,能够迅速求解得出模型中决策变量最优区间解和相应的目标函数最优区间值。最后通过算例仿真表
直流侧电压稳定与均衡控制是保证级联H桥STATCOM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针对配电网电网电压不平衡时STATCOM相间直流侧电压不均衡问题,基于dq坐标系建立系统三相功率模型,分析相间有功功率交换过程,从理论角度证明负序电流与相间有功功率的内在联系,继而提出一种利用负序电流前馈实现不平衡工况下级联H桥STATCOM相间直流电压均衡的控制策略;另一方面,通过对CPS-SPWM调制法的分析,证明在单位时间内各H桥子模块存在吞吐有功功率不相等的问题,虽然采用基波频率非整数倍载波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各子模块有功功率差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一般工作在磁路饱和状态,其径向力解析模型的建立是实现稳定悬浮控制的基础。针对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径向力的严重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一次线性关系描述材料磁化特性的拟合方法,利用该方法针对一台共悬浮绕组式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求取了气隙磁场强度,并利用麦克斯韦应力法推导了考虑磁饱和的全周期径向力解析模型。搭建了样机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线性模型、考虑磁饱和的径向力解析模型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在大电流饱和状态下该模型的准确性。所建的径向力解析模型无需分段,即可在整个电机工作区计
轮毂电机的效率和稳定性对新能源汽车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轮毂电机工作空间紧凑,温升直接决定着轮毂电机的工作效率及寿命,因此研究轮毂电机的散热能力至关重要。以75 kW外转子轮毂电机为例,建立了电机三维物理模型,对该轮毂电机额定工况下的损耗和发热量进行了计算,并计算出轮毂电机各部分的导热系数及换热系数。对比了3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以及电气绝缘性能,最终选定了氧化铝@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作为本文研究电机的绝缘结构材料。对比分析了绝缘结构分别采用普通绝缘材料以及石墨烯复合绝缘材料的定子温度分布,通
为了解决传统双段Halbach轴向永磁联轴器转矩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段Halbach轴向永磁联轴器,并以转矩性能为优化目标进行多目标优化。采用3D有限元法对新型双段HAMC进行建模,主要分析新型阵列的每个关键参数对新型双段HAMC转矩和转矩密度的影响。通过参数分析,发现转矩和转矩密度不能同时达到最优,需要对提出的新型双段HAMC进行多目标优化,则建立转矩和转矩密度的多项式回归模型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以获得转矩和转矩密度的极大值。优化之后的新型双段HAMC,转矩提高了5.60%,转矩密度提高了
为了克服多输入源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的输出电平数不易扩展和基于开关电容的多电平逆变器效率不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高效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并深入研究了该逆变器的电路拓扑、控制策略、稳态原理特性和储能电容的参数设计等关键技术。该电路拓扑是由开关电容网络、“T”型逆变桥和输出滤波器级联构成;该控制策略采用带输入电压前馈的输出电压瞬时值反馈单载波SPWM控制,通过控制开关电容网络中的功率开关S T i和逆变桥调制度分别实现母线电压的抬升和输出电压的稳定;分析了该逆变器的低频工作状态,并推导出了逆变器的外特性曲线
研究了一种应用于直流断路器中固态开关的多路输出高压隔离供能电源,采用LCL-T谐振网络获得高频恒流源,以高压线缆作为电流母线并起到隔离高电压的作用,通过磁环从电流母线拾取功率并实现多路输出。首先,介绍了该电源的架构及特点,对组成模块做了详细分析。其次,重点分析了全桥逆变型LCL-T谐振网络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对电源拓扑结构的品质因数进行优化分析,并结合LCL-T谐振网络作为恒流源和电流母线的思想,给出了整机设计准则。最后,试制了具备12路输出、每路额定输出功率5 W的样机,并且实验结果表明,该供能电源具有
传统的自动电压控制方法仅考虑当前电压的无功优化问题,而未考虑电网在一段时间内可能的变化趋势,造成无功补偿设备动作频繁,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模式。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无功优化控制方法,从日前鲁棒计划、日内动态优化以及实时动态控制3个方面对控制方法的基本架构进行说明,建立了多时间维度的无功优化控制模型,并考虑系统的网损以及电压稳定性确定控制方法的优化目标。最后,通过14节点算例对本文所提控制方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策略在实现无功电压精细化调节方面的作用。
针对电网存在的暂降、低电压、谐波、无功等电能质量问题,采用一种背靠背式单相三电平无耦合变压器的拓扑结构,与H桥等结构相比,无桥臂之间耦合问题,降低了设备损耗及成本,同时本文整流侧采用TTA算法检测无功电流,具备无功补偿功能。对于逆变侧,采用输出电压前馈控制策略,消除了负载对逆变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同时充分利用设备调制度较小的情况,在DSP中采用立即刷新的方式,消除了控制延时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开环增益、响应速度、稳态控制效果和系统鲁棒性。所研制的10 kVA的补偿设备验证了该拓扑结构、TTA算法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