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某山地建筑基础设计浅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58549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地建筑受地形、地貌影响,持力层埋藏深度起伏较大,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对山地建筑基础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选型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山地建筑;基础选型;桩基设计;持力层选择
  1、工程概况
  金色阳光住宅小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北山东区南面张木沟,临近公路,总建筑面积17.2万m2,规划建筑包括17栋住宅楼,1栋办公楼及1万m2地下车库。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特征周期为0.45,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4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本文中单独选出11#楼,12#楼及19#楼做基础选型的分析;其中11#楼建筑高度为58m,剪力墙结构,抗震墙抗震等级为四级,嵌固部位取在基础顶;12#楼建筑高度为58m,剪力墙结构,抗震墙抗震等级为四级,嵌固部位取在基础顶;19#楼建筑高度为33.3m,剪力墙结构,抗震墙抗震等级为四级,嵌固部位取在基础顶。
  场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地形较简单,地面标高最大值518.74m,最小值499.83m,地表相对高差18.90m。场地所处地貌类型为山前坡麓地带。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层,即:(1)杂填土、(2)粉质粘土、(3)圆砾、(4)页岩
  2、基础选型及基础设计
  2.1天然地基
  11#楼原定地下只做一层,为满足埋深要求(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1 /15H),地下室层高取3.5m;在只做一层地下室(方案一)的情况下,基础底标高离强风化岩还有3m左右的高差,此部分可考虑用毛石混凝土回填,造价低,施工难度低。随着项目的进行,地库面积缩小,有部分功能用房没有地方布置,考虑将11#楼改为地下二层地下室(方案二)以满足建筑功能房间的布置,同时不需要做地基处理,基础直接布置在强风化岩上。局部有部分基础底没到强风化岩,用毛石混凝土回填。
  2.2 承台梁桩基+防水板
  19#楼基底标高均比中风化砾岩层高出4~7m左右,基础位于坡地,地形起伏较大,大型机械搬运困难,所以选用桩型基础时优先考虑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埋深考虑室内外高差后,取建筑物高度的1/18。桩采用人工挖孔嵌岩桩,桩身直径D取800mm,桩中心距不小于2.5D,桩端进入4-2页岩(中风化)层。桩施工采取双控(桩长及入岩深度),桩长不小于6m,入岩深度不小于一倍桩径。为保证结构稳定,要求相邻桩桩底高差小于桩间距的1/2。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应做好混凝土护壁,以保证挖孔过程中的施工人员安全和结构稳定。勘察期为枯水期,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稳定地下水,高层部分的防水板厚度取300mm,按构造配筋,周边商业部分的防水板取250mm,按构造配筋。
  2.3地基处理+筏板
  12#楼西侧有约占建筑面积的1/4部分强风化岩层低于基础底,高差大概在0.6m左右,可以考虑基础降板或者做地基处理来解决。现场坡度岩层的走势较缓,考虑选用基础放坡,有高差的位置岩石面按1:2放坡,室内的高差再用土回填,室内做平齐,同时也解决了室内配电机房净高不够的问题。房心土回填质量方便控制,地基回填在0.6m高差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级配砂石回填,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达到此系数现场施工难度较大,所以考虑房心土回填,质量方便控制,施工难度小。
  12#楼东侧大约有5m见方,深度约1.3m左右的深坑,此部分由于高差较大,岩层坡度较陡,考虑与11#楼的地基相同的处理办法,用C30毛石混凝土回填,基础地面标高为501.800。此部分由于坑的影响范围较小,只是局部的地质变动,场地内大部分岩面分布较均匀。深坑部分,坑的周边凿毛,用毛石混凝土浇注回填。回填至一定标高后,停止用毛石混凝土浇注。后期用素混凝土,同基础垫层一起浇注。
  12#楼地基岩层较复杂,有坡同时也存在深坑,需要考虑不同的处理办法,局部深坑是没有在地勘报告中体现出来的。现场开挖后,局部深坑引起了重视,一方面怕挖到市政的暖沟或者防空洞,一方面因为现场水位较高,深坑的水抽干后在短时间内就会填满,给现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甲方要求地勘公司做了补勘,排除了防空洞的可能性。现场局部降水在确认深坑范围后,要求施工单位短时间内做好了地基处理,毛石混凝土回填。
  3、山区地基基础设计建议
  3.1山区地基设计方法
  山区地基,由于其成因条件特殊及复杂,与平原地基相比,突出特点是地基的不均匀性,往往起伏很大,地质勘查中通过勘测点给出的工程地质报告、现场岩样鉴别、根据冲孔速度、终孔前钻取孔底岩心等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不足,仅能作为地基趋势的大体参考。基坑开挖后经常出现与地勘出入非常大的情况,所以山区地基基础设计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超前钻探。不论采用何种基础形式,均应先将基坑开挖至基础底面,如已经为持力层则可采用天然地基,而当初步判断可能离岩石层有较大距离时,可先选择一些控制点采用人工挖孔的形式进行试挖,根据超前钻报告和实际施工情况结合起来综合判断,进而决定采用何种地基处理方式及何种基础形式。
  3.2基础沉降
  山区建筑地基地面高差悬殊很大,基岩起伏变化较大,土層复杂,局部有可能还存在软弱土。地基的沉降量不应该完全依赖于计算,在地基沉降量的确定过程中,工程经验往往比理论计算更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合理的沉降量是结构设计计算的前提,它使得基础计算,变成一种在已知地基总沉降量前提下的基础沉降的复核过程,同时也是基础配筋的确定过程。
  3.3 土岩组合地基处理
  土岩组合地基中,由于岩石地基和土地基在强度和刚度上的差异,位于岩石地基部分的基础变形小,导致与岩石相邻的土层的承载力发挥不出来,使基础在土岩交界处形成应力集中,因此需要在土层和岩层顶面设置一层褥垫层,以减小土岩之间的沉降差,垫层法是通过在土岩地基上方设置一定厚度散体垫层,基础设置在垫层上,通过垫层的压缩和过度是基础变形(下转71页)   (上接69页)和受力得到过渡,避免基础在交界处形成大转角。褥垫层不能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因此褥垫法一般用在土层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的场地。褥垫层可采用炉渣、中砂、粗砂等材料,其厚度应能达到能够使地基变形平顺过渡的要求,一般取300至500m。本工程中有楼栋部分处在圆砾上部分处在岩层上,由于两种土质不一样,选择设置一层褥垫层。
  3.4 基础岩层处理注意事项
  山区地基采用以岩石为持力层的天然地基时,岩石面需要处理到设计的基底标高。由于岩石的强度很高,有一定的纹理和地层走向。为不破壞地基原有稳定性,在确定基础埋深及底标高时应考虑到既要依地形顺坡设计,又要尽量减少挖填土方并且不得切断原顺层基岩层,以防出现高大的临空陡坎,使台阶的施工均在土体中完成,确保场地无整体滑移。坚硬的倾斜岩层,应将岩层面凿平或采用爆破接近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开凿。处理后往往是凹凸不平的,对于岩层倾斜度较大,无法凿平时,应凿成多阶台阶,台阶宽度宜不小于0.3m。
  3.5 基础埋深
  对天然地基,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应浅埋,且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天然地基为岩石时基础埋深可不受建筑高度影响,但应满足抗滑和抗倾覆的要求。
  结语:
  本文介绍了承德市某住宅小区的场区地貌和岩土层分布情况。对其中三栋住宅楼的地基处理方式和基础形式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本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实践,对山区地基基础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山区地基往往比较复杂,差异性大,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了解施工的特殊性进行各种不同方案比较,在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中形成一个合理的基础方案,进而进行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
  参考文献:
  [1]朱炳寅,楼宇,杨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009年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6]王方,杨智.斜坡高填土地基上的建筑结构设计探讨[J].建筑结构,2001,31(5):76279.
其他文献
【摘要】住宅日照间距系数对城市规划、开发建设和提高城市居住舒适度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在,全国大多数城市均已经明确提出了适合当地的住宅日照间距系数。而西昌市却只是引用《成都市规划管理规定》的日照间距系数,造成不少设计工作返工和引起邻里纠纷。之所以有这些问题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西昌市与成都市的地里位置、技术经济条件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现从西昌市与成都市的地理位置、建筑的布置、气候条件、城市
期刊
【摘要】以数字测绘技术和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各种测量模式的应用背景和适用环境,对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进行比较,从高效的角度得出具有GPS与PDA的组合方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是今后地籍测量的趋势。  【关键词】数字测绘;3S技术;数字国土  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住宅建筑节能检测技术,阐述了住宅建筑节能检测技术,对住宅建筑的不同部位、不同的性能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使用热流计法和热箱法检测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根据规范要求分析了室内平均温度、湿度的检测中应设置的监测点、检测位置和监测数据的记录;具体分析了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的检测技术;在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的检测中主要使用红外热像仪的检测,分析了影响红外热像仪准确度的因素,检测时应尽量
期刊
【摘要】建筑材料在工程建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传统的建筑材料采购模式,发现在新环境下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兴起,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把传统的线下采购模式改变成线上来进行。这将会改善企业采购成本,运输时间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阐述传统建筑材料采购会出现的问题,提出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说明在建筑材料采购中采用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的优势,最后对现在的发展形势的前景进行
期刊
远大住工缔造“联合生态”第十三届国际绿建大会强力吸睛  2017年3月21至22日,第十三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中国建筑工业化领军企业的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住工”),凭借成熟的工业化技术体系、创新的研发成果、引领市场的发展规模成为本次展会的精彩亮点,特别是其圈地势头迅猛的“联合生态”现象,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国家战
期刊
安徽保留着许多古村落,南屏村就是其中之一。南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武乡。始建于北宋,到了元、明年间村子已有一定规模,自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村中现存建筑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该村东临碧阳镇,北至碧山乡,因村北有
期刊
【摘要】通过对深层粘性土的卸荷试验以及模拟地下水位升降的反复加卸荷试验,探求坚硬粘性土的卸荷特征以及不同地下水水位变化对深层粘性土的影响及变化特征。  【关键词】深层粘性土;卸荷回弹;卸荷比;反复加卸荷试验  一、前言  在地面沉降的研究中,深层地下水汲取与补给交替进行,对深层粘性土层产生类似于加、卸荷后的变形,模拟这种变化室内试验常采用反复加卸荷试验来加以研究。由于取样困难以及仪器的限制对深层坚
期刊
【摘要】: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碳排放与碳减排的主体。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国低碳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技术水平、经济结构、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节能减碳任务更加艰巨。为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本文分析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低碳城市;生态;对策  1、我国
期刊
【摘要】本例以暨南大学番禺新校区为例,结合岭南建筑的文化特色,分析校园在规划布局和建筑物设计,探索校园规划构图的基本规律,及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体现。  【关键词】校园;规划布局;以人为本;岭南建筑  校园是学子生活学习的场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殿堂。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暨南大学坐落于华南地区,如何在设计中传承
期刊
【摘要】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而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美丽乡村的建设开始十分迅速的发展,对于美丽乡村进行规划,一方面需要为当地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而另一方面还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悠闲游戏的场所,它能够保证居民体会到更加丰富的乡村生活。所以本研究基于此主要以武汉为例分析生态视角下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生态视角;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现如今我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