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shuw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意识的培养是我们历史教育的落脚点。历史学的意义与历史意识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规定了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正是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
  那么,究竟什么是历史意识呢?
  学术界目前对"历史意识"的概念论述比较少。胡昌智称:"历史意识是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之企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心灵活动。"国外有学者从历史学本身的定义出发,把历史意识限定为"交织着解释过去、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网。"朱煜在《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中则引用了瞿林东的观点:"对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观念和要求。"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统一的一种认识。
  而我个人认为,历史意识固然包含思维主体对历史的记忆,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的理性思考,人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理解方式,历史意识更倾向于心理学上的含义。历史知识的教学是基础,但是"学习历史又决不能停留在记住一些年代、人名、地名和事件上,而是透过教学活动,对历史的因果分析,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以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产生所谓''历史意识''。"正如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的:"历史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并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历史意识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丰富的历史材料和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解释历史,解决现实问题。
  历史意识可以把一个人短暂的一生融入到民族历史的无限进程中去,而历史教育则不能忽视自己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呢?现将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做一交流,以期得以斧正。
  首先,开展学生历史知识的来源等问题的调查
  虽然说一般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后才开始系统学习历史这门功课,但他们对历史并非一无所知。在上中学前,学生已经从各种各样的渠道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信息,当然,这些信息不仅杂乱而且有很多错误。因此,我的历史教学并是不是从历史课程的传授开始,而是首先进行调查,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来源。了解学生历史知识的来源以及原有的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能够使我们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从实际出发组织教学。所以,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本学期要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调查,来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知情况,从什么地方或者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了这些知识,对哪一部分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等等。通过这些调查,能够使我对本学期的教学有一初步计划,同时也能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重点的有目的的纠正,使其能够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纠正工作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历史知识的获得基本上都来源于一些影视作品,很少来源于正确的渠道,所以对历史事实乃至历史事件的认识会存在一些甚至很大的偏颇,二者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正确历史意识的形成的,所以这个环节的工作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其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侧重于不同能力的培养
  前面提到过,我个人认为,历史意识倾向于心理学上的含义,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理解方式。历史学科是一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对其理解亦不断改变的学科,对同一历史事件,随着个人年龄阅历的不断变化,对其认识理解亦是不同的。中学生正处于由懵懂到渐有所知的这样一个年龄段,也是一个心理渐渐成熟的年龄段,因此在这样一个时期注重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学科,同时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不同年龄段,培养能力的重点也不同。
  初一学生首先要培养其"知"的能力,即掌握历史事实,了解历史的导致走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致脉络,以及本民族的过去。每教一届初一的新生,在进行完前面所说的调查后,我都会专门用一节课来向学生介绍一些历史学的基础理论,诸如历史学的含义,历史研究的范畴,人类历史的发展概况,历史学的特征以及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等,使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这门功课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同时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什么。在"知"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思"的意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通过探究一些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评价秦皇汉武来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如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来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如辩论科举制的利与弊来掌握事物的变化性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也向学生传授一些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在感性的认知后能够进行基础的理性思考。
  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可以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一些历史意识的内涵。历史教育专家于友西等人认为,"历史意识"的内涵包括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和历史情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认清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进程和潮流,认同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美德,继承革命传统,使学生具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历史责任感,这些都是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从这一点而言,初二的历史教材非常适合学生这些内涵的培养。通过学习近代史的屈辱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感知中华民族的抗争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成就以及与世界先进的差距来树立历史责任感,最终达到"能运用所学的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知识去正确观察和认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初三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这一时期在历史教学中可重点培养其整体认知能力。将整个世界真正联系在一起,真正理解什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对比联系中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同时更进一步加强忧患意识的培养,使其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己、对国家,更是对整个世界的。在学习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树立奋发向上、积极改革、追赶先进的精神",在学习三次科技革命的过程中"树立放眼世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的精神"。在初三历史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要对初一、初二的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时序与空间的观念、对重要事件的敏感、证据意识、对历史因果论的认同等,系统总结三年的学习成果,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这对其进入高中后更好的学习历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说一些培养历史意识的教学方法
  历史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完成,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兴趣,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历史意识培养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问题的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非常有用,每节课都可以选出一个点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启发,比如像"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西欧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为何不同?""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究竟是什么?"等,都是非常不错的点。除此之外,历史教材中的活动课设计的都不错,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像初一的故事会、辩论会、情景模拟,初二的社会调查等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更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应该将这些活动课很好的利用起来。利用现代教学的多媒体手段则更可以直观的进行历史意识的培养。比如在学习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这段历史时,我曾经给学生放《大国崛起》看,这对学生的触动非常大。历史更形象生动的展现在他们眼前,而且世界更加的连为一体。同时通过各国史学家的不同论点,也使学生能够更理性的去思考,从而更好的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历史教育中的历史意识的培养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过去,而在于将来,只有具备历史意识的人,知识结构才全面,才会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历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如何进行历史意识的培养还有待我辈共同努力。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交互式电子白板普及进入课堂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教学工具,它既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又保持了传统的普通黑板的优点,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对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电子白板,可以创新数学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应用经验与大家交流使用的体会。  1 巧用白板,让
期刊
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  瘸了一匹战马,败了一次战役;  败了一次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这是一首古老的英格兰民谣。很偶然的机会读到这则外国民谣,我陷入沉思很久,感到身为教育者沉甸甸的责任和肩上背负的重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坚持做人与做学问同步;对学业而言,文化与专业又是同步的。生活即学习的外延。  1 做人放在第一位  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包括两
期刊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名著《红楼梦》,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对于很少接触小说的当代中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关于小说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因此,我除了常规教学外,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个人体验和情感的引导。具体做法是:  1 鉴赏小说人物,把握个性特征  思考:听说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正在拍摄中,如果你是负责挑选演员的导演,请你根据点评文字,谈一谈你将选择一位怎样的女孩儿出演林黛玉?为什么?学生谈自己的
期刊
催人奋进的历史车轮早已驶进了21世纪。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呢?这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结的问题。  我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关键。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从战略高度去理解和把握目前的教育发展形势。因为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而科技需要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然而,当前不少乡村
期刊
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全球化的趋势在二十一世纪更为明显。奥运会、世博会的召开让中国正大步走向世界,世界也张开双臂迎接中国。人类彼此间的交往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频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英语理所当然的成为“地球村”的共同语言。由此,外语学习及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如何学好英语一直都是为许多
期刊
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可农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育教学质量差,严重影响了小康社会的建设、发展。现就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1 激发兴趣,使学生愿学  1.1 愿学是根本、乐学是动力,愿学是确保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对教师来说就要善于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如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树立起正确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很重要。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习无拘无束,没有任何思想报复地交流,做到人人参与为学生的自主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探讨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及操作路径,将繁琐的课题研究简化为“六步法”:选课题——报课题——说课题——做课题——写课题——评课题,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课题研究技术路径。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操作路径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期盼通过课题研究来找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方法,提高
期刊
【摘要】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能力,已成为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目标之一。问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关键词】 问的勇气 ; 问的方法 ; 问的能力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课前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应用题很难正确理解,正确列式。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感觉到数学应用题理解用线段图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只要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加以引导,熟练掌握这种方法,那么在高年级就不是什么难事。我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加进这种方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关键词】 画线段; 理解; 数学应用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中,计算和实际应用是重点内容。尤其是数学应用题能锻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