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外一首)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1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文城》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匪祸横行的大背景之中,乱世天然就具备着一种恐怖、肃杀的氛围,其图景构成动辄是大场面的人群,军队、匪徒、平民们,一旦形成了群体汇聚而成的全景图,那么个人的渺小就更加被凸显出来,个人的生命便成了最脆弱、最易损害的东西,当这样一幅图景展现在眼前时,死亡已经被浓厚的乱世氛围冲淡了——我们可以预料到必然的死亡.死亡主题在余华的作品中并不罕见,而《文城》则将两种悲剧形式——弱者的死亡与强者的死亡,置于了同一个叙事空间之中,“正文”与“补”,两个部分,两种腔调的声音同置,使得小美的悲剧在历史的大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席春英,女,1928年生,大港镇宏成村人,农民家庭出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当中共地下联络员.1945年入党.rn领导民众怠工rn1948年冬,淮海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政府惶惶不可终日,妄图凭借长江天堑负隅顽抗.因此,在沿江一带大肆构筑军事防御工事,企图阻止解放大军南下.他们强拉民夫,不分昼夜修筑碉堡.当地下交通联络员的席春英,根据镇丹扬工委副书记赵文豹要尽量拖延敌人修碉堡的指示,立即与村上被拉去做碉堡的民工席秀春、席林哎等人商量如何蒙骗敌人达到消极怠工目的的办法.
期刊
期刊
期刊
文章以对布鲁诺·瓦尔波特中国杭州木雕展现象展开叙述,阐述了这股热潮背后隐藏的深意,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现象的出现进行剖析,分析其中的原因,探讨其中可能对中国传统木雕进行当代语言转化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尝试找到一种适合中国传统木雕继续前行与发展的可行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