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大背景和教师自身利益诉求及生源数量和质量问题使得现代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被关注和自身关注。以适应新时期教学与科研并进的良好态势,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和改善教学和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教师;教学;创新
一、引言
如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大学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对中国人口素质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大学教育成为了国家强弱和未来竞争力的反映。根据中国教育部网站,中国目前有各类高校2263所,其中10000人以上的有708所,本科院校1079所,专科院校1084所。无论是学校数目还是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都较之以前有大规模的增长,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缓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压力和加强社会稳定。然而数量的增加是否就可以说明高等教育的效果了呢?也许多人反思近年来中国大学的扩招及相应的教育改革,认为高校过度扩招具有浪费社会资源、影响非大学教育发展、降低高等教育质量、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加重居民教育负担、加大人们生命成本、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加剧教育不公和分配不公、加剧人力资源不合理配置和就业不公及抑制社会消费需求等十大弊病[1]。本文不是讨论大学扩招的利弊或好歹,而是说明今天对于全国如此规模的大学教育,在基本教育设施和人力对比于学生数量增加不足方面造成教育质量的下滑是有一定的必然性。
另外又因为许多高校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而且把申请项目和撰写学术论文作为评定职称的标准,提高待遇和完成年度任务的重要指标,从而形成大学教师对于教学的轻视。道理也容易明白,就是现代大学排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研项目和成果,国家教育部也可能会参考相应地大学排名进行高校教育拨款,所以高校就会强调教师做科研和撰写学术论文。这本来没有错,大学教师在高校是要承担双重角色,一个是研究一个教学,然而关乎教师的前途呢,不是教学而是研究,自然从学校和自身来说,选择偏重于科研对高校教师是最理想的。教学与科研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进的,科研代表着教师最前沿知识的把握程度,教学也会在一定程度促进教师的科研思想;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二者又是相互隔离或矛盾的。一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写一篇重量级的文章不是易事,把课上好同样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二是知识范围要求不同,科研需要就一个点问题进行挖掘,而教学则是一个面上的知识,一个人有时很难摆平这点和面或者专与博的关系;三是方式方法不同,研究要求教师阅读国内外的文献或者进行专题调研而擅长分析,教学则要求教师谙熟原理并擅长表达。
一方面,宏观背景和自身利益诉求使得教师在教学要求方面距离扩招前的教师态度和精力方面有所差距;另一方面,生源素质也是一个整体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过去的招生1:10或1:8与今天的1:2这样的比例来说是勉为其难的。而且现代生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心理生理承受能力,甚至态度、毅力、志气等方面在一个面上来说是令人顾虑的,这也是影响现在许多高校的就业率的原因。学生一般性学习主动性及需求性较之以前也是在下降。
面对以上问题,教师自身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和生源的问题值得现代大学教师进行再思考,如何在不影响自身利益诉求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自身教学创新能力来实现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责任。
二、研究概况
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育质量。孙钰华[2]在2009年就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回顾分析,说明从研究成果的角度,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涉及制度、评价、理念、教师发展归因等多个方面。在反思中强调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有意识地培养教师教学方面一些特殊能力,而且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要根植于大学教学实践。图1是将该文回顾和总结的教师能力综合成一个结构图。李孟辉[3]认为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具备稳健的心理素质、新颖的教育观念、娴熟的专业技能、全面而创新的科研能力、强大的信息素养、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能力;王艳欣[4]认为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具备建立创造性教学理念、具有人格和教师魅力、讲究教学艺术,具有教学风格等素养;郝伶闪及贾萍[5] 则强调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培养新观念是以人为本、以教学为本和开放性。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文献谈到了教师的能力构成、教师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现阶段知识和方法的更新等问题。有许多提议在实践方面缺少一定的方向性或可行性。主体上讲,高校包括领导、教师和学生及辅助人员组成,其中核心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学校领导的认识和制度会导向教师的工作取向,教辅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情趣。所以从根本上,学校应该为教师减压,学生应该明白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教辅人员能够明白教师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利用良好的培训机会,同时学习和总结良好的教学方法,在加强科研工作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下是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感受,觉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图1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图
三、教师教学创新性分析
图1所示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总结比较系统和全面,可以看出一个一般的教师在讲台基本上要具备知识基础、材料再现和学生反馈几个方面的能力和要求;一个好的教师就应该添加知识更新创新、组织表现和教学创新研究几个方面的能力。这样也就内涵了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方法性、实时性和开放性。除了基本能力外,在方法上还可以进行以下的创新。
(一)形式上化讲台为舞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对舞台的描述,说明舞台演员出道的困苦与艰辛。现在大学教师也基本是要求博士毕业,台下应该不少于十年了,基本上接近三十年。然而大家练的是内功,满足于自己明白、理解和创造,基本属于收藏型。而舞台演员不仅要深谙戏文或台词,而且要通过语言和形体表达出令观众的忧郁、伤心或高兴、疯狂的意境来。不知道有多少教师能够由讲台想到舞台,来锤炼或想锤炼自我展现的能力。让学生(观众)在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当然有人要争辩,不同课程有不同的难度,比如一些实践课、案例课可以生动一点,一些纯理论课程难度就大。然而这也正是需要琢磨的地方,争取让大学的每一门课程都很精彩。学生来上课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还有一个目的是看老师(与看医生不同)。笔者现在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但看了央视的大家讲坛,发现有的人的确讲的很不错。过去的单田芳今天的易中天和于丹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即时达不到他们的水平,能靠近一点对于广大的大学生来讲也是好事情。
(二)内容上化讲课为培训
笔者听过一些培训课程也讲过一些培训课程,培训课程除了在形式上不能枯燥无味外,需要在内容下很大的功夫。一场培训的报酬是比较高一点,然而培训前所花费的心思也不少。在“命题作文”即能够把握面的广度,展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且要能够专注点的深度,同时整体要求具有时间性、逻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使得培训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学习、理解和掌握给定内容。否则面对下面的专业的培训人员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将培训方式引介到大学课程里面,在一定程度视学生为培训人员就会在形式上可以进行平等的沟通互动,在内容学习上就会短时间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对于短学期制的高校,十周的学习时间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好教材压缩和重新编排能力,使得学生既能够全面把握课程知识的体系结构,又能够抓住重点。
(三)整体上化教学为生活
第三个比较好的建议就是课堂展现过程中能够体现生活与生产实际,理论联系实践。许多课程几十年都没有看见更新,这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注意力。而且不要忘记将生活听到的看到的信息随时搬到相关的课程中去,这一点教龄长的老师可能经验就丰富一点。在媒体非常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结合广播、电视、报纸,还有互联网等方面的新闻、故事或相关示例进行佐证课程理论或应用。
除了外界媒体,教师还可以现身说法,不要顾及太多面子,教师也可以说说自己或朋友相关的事情,让自己带着学生进入到一定的情境当中。笔者过去喜欢听自己老师这样做,现在笔者也在教学实践中博取学生的喜欢。还值得说明的教师需要利用好课件休息的时间,在自我休息调整后,争取一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互动,问一些与学生生活及家庭等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信任,增加对学生的体贴与关怀,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心理辅导,也是进行德育较好的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有时笔者很难分清什么是课上或课下,就是因为形成了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习惯。
大学教师在一定压力的背景,站好讲台教好书育好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具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自我学习的等基本能力外,还需要掌握更加广泛而灵活的教学艺术,争取把讲台当成舞台,使得教学培训化、生活化、艺术化。
参考文献
[1]李济广.高校过度扩招的十大弊端[EB/OL].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3/138072.html.
[2]孙钰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9(8):58-60.
[3]李孟辉.网络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J].文教资料,2009(8):166-168.
[4]王艳欣.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与修养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
159-160.
[5]郝伶闪,贾萍.关于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3):40-41.
作者简介:戴德宝(1972-),男,河南固始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网络学习,企业信息化。
【关键词】大学教师;教学;创新
一、引言
如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大学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对中国人口素质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大学教育成为了国家强弱和未来竞争力的反映。根据中国教育部网站,中国目前有各类高校2263所,其中10000人以上的有708所,本科院校1079所,专科院校1084所。无论是学校数目还是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都较之以前有大规模的增长,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缓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压力和加强社会稳定。然而数量的增加是否就可以说明高等教育的效果了呢?也许多人反思近年来中国大学的扩招及相应的教育改革,认为高校过度扩招具有浪费社会资源、影响非大学教育发展、降低高等教育质量、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加重居民教育负担、加大人们生命成本、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加剧教育不公和分配不公、加剧人力资源不合理配置和就业不公及抑制社会消费需求等十大弊病[1]。本文不是讨论大学扩招的利弊或好歹,而是说明今天对于全国如此规模的大学教育,在基本教育设施和人力对比于学生数量增加不足方面造成教育质量的下滑是有一定的必然性。
另外又因为许多高校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而且把申请项目和撰写学术论文作为评定职称的标准,提高待遇和完成年度任务的重要指标,从而形成大学教师对于教学的轻视。道理也容易明白,就是现代大学排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研项目和成果,国家教育部也可能会参考相应地大学排名进行高校教育拨款,所以高校就会强调教师做科研和撰写学术论文。这本来没有错,大学教师在高校是要承担双重角色,一个是研究一个教学,然而关乎教师的前途呢,不是教学而是研究,自然从学校和自身来说,选择偏重于科研对高校教师是最理想的。教学与科研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进的,科研代表着教师最前沿知识的把握程度,教学也会在一定程度促进教师的科研思想;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二者又是相互隔离或矛盾的。一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写一篇重量级的文章不是易事,把课上好同样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二是知识范围要求不同,科研需要就一个点问题进行挖掘,而教学则是一个面上的知识,一个人有时很难摆平这点和面或者专与博的关系;三是方式方法不同,研究要求教师阅读国内外的文献或者进行专题调研而擅长分析,教学则要求教师谙熟原理并擅长表达。
一方面,宏观背景和自身利益诉求使得教师在教学要求方面距离扩招前的教师态度和精力方面有所差距;另一方面,生源素质也是一个整体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过去的招生1:10或1:8与今天的1:2这样的比例来说是勉为其难的。而且现代生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心理生理承受能力,甚至态度、毅力、志气等方面在一个面上来说是令人顾虑的,这也是影响现在许多高校的就业率的原因。学生一般性学习主动性及需求性较之以前也是在下降。
面对以上问题,教师自身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和生源的问题值得现代大学教师进行再思考,如何在不影响自身利益诉求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自身教学创新能力来实现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责任。
二、研究概况
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育质量。孙钰华[2]在2009年就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回顾分析,说明从研究成果的角度,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涉及制度、评价、理念、教师发展归因等多个方面。在反思中强调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有意识地培养教师教学方面一些特殊能力,而且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要根植于大学教学实践。图1是将该文回顾和总结的教师能力综合成一个结构图。李孟辉[3]认为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具备稳健的心理素质、新颖的教育观念、娴熟的专业技能、全面而创新的科研能力、强大的信息素养、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能力;王艳欣[4]认为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具备建立创造性教学理念、具有人格和教师魅力、讲究教学艺术,具有教学风格等素养;郝伶闪及贾萍[5] 则强调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培养新观念是以人为本、以教学为本和开放性。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文献谈到了教师的能力构成、教师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现阶段知识和方法的更新等问题。有许多提议在实践方面缺少一定的方向性或可行性。主体上讲,高校包括领导、教师和学生及辅助人员组成,其中核心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学校领导的认识和制度会导向教师的工作取向,教辅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情趣。所以从根本上,学校应该为教师减压,学生应该明白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教辅人员能够明白教师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利用良好的培训机会,同时学习和总结良好的教学方法,在加强科研工作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下是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感受,觉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图1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图
三、教师教学创新性分析
图1所示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总结比较系统和全面,可以看出一个一般的教师在讲台基本上要具备知识基础、材料再现和学生反馈几个方面的能力和要求;一个好的教师就应该添加知识更新创新、组织表现和教学创新研究几个方面的能力。这样也就内涵了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方法性、实时性和开放性。除了基本能力外,在方法上还可以进行以下的创新。
(一)形式上化讲台为舞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对舞台的描述,说明舞台演员出道的困苦与艰辛。现在大学教师也基本是要求博士毕业,台下应该不少于十年了,基本上接近三十年。然而大家练的是内功,满足于自己明白、理解和创造,基本属于收藏型。而舞台演员不仅要深谙戏文或台词,而且要通过语言和形体表达出令观众的忧郁、伤心或高兴、疯狂的意境来。不知道有多少教师能够由讲台想到舞台,来锤炼或想锤炼自我展现的能力。让学生(观众)在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当然有人要争辩,不同课程有不同的难度,比如一些实践课、案例课可以生动一点,一些纯理论课程难度就大。然而这也正是需要琢磨的地方,争取让大学的每一门课程都很精彩。学生来上课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还有一个目的是看老师(与看医生不同)。笔者现在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但看了央视的大家讲坛,发现有的人的确讲的很不错。过去的单田芳今天的易中天和于丹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即时达不到他们的水平,能靠近一点对于广大的大学生来讲也是好事情。
(二)内容上化讲课为培训
笔者听过一些培训课程也讲过一些培训课程,培训课程除了在形式上不能枯燥无味外,需要在内容下很大的功夫。一场培训的报酬是比较高一点,然而培训前所花费的心思也不少。在“命题作文”即能够把握面的广度,展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且要能够专注点的深度,同时整体要求具有时间性、逻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使得培训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学习、理解和掌握给定内容。否则面对下面的专业的培训人员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将培训方式引介到大学课程里面,在一定程度视学生为培训人员就会在形式上可以进行平等的沟通互动,在内容学习上就会短时间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对于短学期制的高校,十周的学习时间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好教材压缩和重新编排能力,使得学生既能够全面把握课程知识的体系结构,又能够抓住重点。
(三)整体上化教学为生活
第三个比较好的建议就是课堂展现过程中能够体现生活与生产实际,理论联系实践。许多课程几十年都没有看见更新,这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注意力。而且不要忘记将生活听到的看到的信息随时搬到相关的课程中去,这一点教龄长的老师可能经验就丰富一点。在媒体非常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结合广播、电视、报纸,还有互联网等方面的新闻、故事或相关示例进行佐证课程理论或应用。
除了外界媒体,教师还可以现身说法,不要顾及太多面子,教师也可以说说自己或朋友相关的事情,让自己带着学生进入到一定的情境当中。笔者过去喜欢听自己老师这样做,现在笔者也在教学实践中博取学生的喜欢。还值得说明的教师需要利用好课件休息的时间,在自我休息调整后,争取一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互动,问一些与学生生活及家庭等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信任,增加对学生的体贴与关怀,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心理辅导,也是进行德育较好的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有时笔者很难分清什么是课上或课下,就是因为形成了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习惯。
大学教师在一定压力的背景,站好讲台教好书育好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具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自我学习的等基本能力外,还需要掌握更加广泛而灵活的教学艺术,争取把讲台当成舞台,使得教学培训化、生活化、艺术化。
参考文献
[1]李济广.高校过度扩招的十大弊端[EB/OL].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3/138072.html.
[2]孙钰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9(8):58-60.
[3]李孟辉.网络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J].文教资料,2009(8):166-168.
[4]王艳欣.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与修养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
159-160.
[5]郝伶闪,贾萍.关于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3):40-41.
作者简介:戴德宝(1972-),男,河南固始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网络学习,企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