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难选铜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选矿试验分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矿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难选铜铁矿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必然走向。而品位低的微细粒难选铜铁混合矿是我国铜铁资源的主要来源,这就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选矿试验,以此保证矿产资源质量。本文主要针对难选铜矿资源开发利用的选矿试验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难选矿  铜铁  资源开发  选矿试验
  中图分类号:TD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6(b)-0111-03
  1  礦石性质
  1.1 多元素分析
  针对原矿做多元素分析,以明确矿石中包含的有益和有害元素类型、含量,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矿石中包含的铜与铁比较多,具备回收利用价值。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钙、镁等矿物。
  1.2 物相分析
  通过多元素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有价元素是铜和铁,为明确两者在原矿的储存状态,分别进行物相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与表3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铜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硫化铜,以及部分墨铜矿与氧化铜。铁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磁性铁。
  1.3 矿物分布特性
  1.3.1 黄铜矿
  分布并不均衡,以脉状、粒状、粒状结合体生成,填充于脉石裂缝间的颗粒比较粗,很容易分解,网脉状填充在脉石缝隙或硅镁石、橄榄石缝隙中的分解中,极易粘接在脉石周围,不易单项解体,而脉石包裹或以微细粒形式分布在脉石中。和磁铁矿分布息息相关,二者交错或包裹连生,粒径较细的不容易单项解体。
  1.3.2 墨铜矿
  基于反光镜,从棕色变为青铜色,双向反射和非均性都很强。其产出特性是结晶水平较差,形态各式各样,属于常见铜矿物。因为颗粒微细,化学成分太过多变,电子探针只能够进行定性分析。墨铜矿以两种形式存在,其一,沿着金属硫化物周围或者裂缝构成镶边结构,和黄铜矿或者连晶还能回收;其二,呈现鳞片状、纤维状、细脉状等分布在脉石矿物粒之间或者填充到磁铁矿的裂缝中去,此分布形式直接决定了回收难度较大的局面。
  1.3.3 磁铁矿
  分布不均匀,部分矿石比较丰富集中。磁铁矿的产出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不规则粒状或粒状集合体,经常受热液溶蚀,演变为鸡骨头形状,粒径粗细不一;其二,磁铁矿为无定形态和黄铁矿、黄铜矿构成条状、网状等交织型结构,这是受磁黄铁矿蚀变所形成的,此紧密交织结构中的矿物,粒径较小,不定形,界限不明确,嵌布关系繁杂,难以单项解体。
  1.3.4 磁黄铁矿
  粒径悬殊,超出1mm,细粒不到0.01mm。主要以粒状生产于脉石中,粒径粗细不一。磁黄铁矿大多数已发生蚀变,演变成黄铁矿与磁铁矿混合体,其是沿磁黄铁矿边界或裂缝发生,最终只剩下残体,而蚀变产物呈现的是不固定形态相互交织的混合体,其中掺加了微细粒不固定形态黄铜矿,此结构是难选矿的关键。
  2  选矿工艺试验
  2.1 工艺流程
  在铜铁矿中,铁是回收主元素,伴生铜则是综合回收利用。褐铁矿是弱磁性矿物,和脉石矿物之间的磁性差异比较大,适合选用强磁选工艺。而黄铜矿、黝铜矿、孔雀石、脉石矿物的可浮性各不一致,比较适合选择浮选工艺。选矿回收铜铁矿物,有两种工艺,即先浮后磁与先磁后浮。通过预试验发现,先磁后浮中因为夹带,导致一些铜矿物损失于铁精矿,导致铜回收率相对较低。所以,制定浮选与强磁选相联合工艺进行铜铁回收试验。
  2.2 选铜浮选试验
  2.2.1 磨矿细度
  为寻求最佳入选细度,对磨矿细度在选铜效果中的影响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
  从中可知,铜精矿品位会在磨矿细度增加的趋势下不断提升,在磨矿细度为75%的时候,会在磨矿细度提升的影响有所降低,而回收率则会有所提高。而在在磨矿细度超出85%的时候,回收率会随之下降。因此,基于产率、铜品位、回收率、成本等方面,明确最佳磨矿细度为75%。
  2.2.2 硫化钠用量
  原矿中铜的氧化率大约为60%,氧化铜矿物常使用的硫化机为硫化钠。为寻求最佳硫化钠用量,对其在选铜指标中的影响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具体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在硫化钠用量增加的趋势下,铜精矿生产率会有所提高,但是品位会降低,回收率则显著提升。基于产率、品位、回收率、成本等要素,明确最佳用量为2kg/t。
  2.2.3 粗选乙二胺磷酸盐用量
  乙二胺磷酸盐属于氧化铜矿物最常使用的活化剂,通过试验可知,其对孔雀石的活化作用非常突出,对其在选铜指标中的影响进行考察,具体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知,在乙二胺磷酸盐用量逐渐增加时,产率则会有所提升,而铜品位与回收率却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基于产率、品位、回收率、成本等,明确最佳用量为0.5kg/t。
  2.3 综合条件试验
  基于此,选择铜一次性粗选,两次精选,在铁磁选之后,粗精矿再磨选,铁精矿通过浮选完成脱硫,矿有序返回的闭路试验,结果具体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矿石选矿之后,可以获取铜精矿、硫精矿、铁精矿。
  3  结语
  总之,在原矿中通过物相分析可知,褐铁矿不利于铜矿回收率与铁矿回收率的提升,属于难选铜铁矿。就氧化铜矿物特性而言,乙二胺磷酸盐属于氧化铜矿石的浮选调节剂,能够有效提高铜矿浮选回收率,大大降低硫化钠用量。为有序进行试验,选择浮选-强磁选结合工艺,所得铜铁精矿产品都能够达到精矿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 何小民.某铜矿选矿厂工艺优化工业实践[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7(1):11-13,42.
  [2] 郇伟静.非洲某铜矿矿石特征及铜的赋存状态研究[J].矿冶,2017,26(2):84-87.
  [3] 邱廷省,何元卿,邱仙辉,等.内蒙古某复杂含磁黄铁矿铜硫矿石的浮选[J].有色金属工程,2016,6(5):55-60,73.
  [4] 张博,张雁生,张家明,等.某微细粒难处理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J].黄金,2017,38(7):47-49,62.
其他文献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的层面探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胁迫相关蛋白的表达特性,分析其功能,揭示籽粒自身防御系统的分子调控机理。【方法】大田条件下,以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
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和标志,是民族情感表达和文化传递的载体.在当下,民族文化符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广泛的应用于艺术设计之中.文章试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深化改革,社会知识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随之也给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全新的挑战,凸显出来的问题和落后之处也越来越多。文章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
太原市教育印刷厂是太原大学教育学院下属的国有企业,创办于1962年。企业职工结构稳定,素质较高,多年从事教育行业的各类印刷业务,在教育系统受到广泛好评和较高声誉2003年企业通
[目的]系统探讨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不同生育期小麦和蚕豆根系分泌槲皮素和橙皮素的动态变化及累积特征,为进一步探明间作增产控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
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孔隙是最易出现同时也是严重影响复合材料零件质量的制造缺陷之一。在某机型垂尾长桁研制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孔隙缺陷,我们从铺叠工艺过程、工装结构、材料
在我国封建社会,由于一些统治者采取了比较开明的统治政策,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的局面,被后世称为盛世局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
【目的】鹅豁眼性状呈隐性伴性遗传,其遗传基础有待揭示。基因FRAS-related extracellular matrix 1(FREM1)编码区的一些隐性突变导致了人类及模型小鼠上眼睑部分或完全缺失。
面对特殊的教学对象——高职生,如何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如何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这是每位思政老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时事热点和焦点问题的
【目的】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性难以防治的病害,筛选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成为解决棉花黄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一株高效拮抗细菌,并明确其防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