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幼儿心中“美”的种子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ianp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时间,芊芊来到了美工区,她拿起剪刀,认真地剪着她心中的小金鱼。剪完后,她拿了一张黑色的纸,把金鱼贴在了纸上。
  看到芊芊不一样的选择,我试探着问:“芊芊,你的金鱼怎么在黑色的池塘里游玩啊?”
  “那不是池塘,而是深海,大海深处就是黑色的。”芊芊没有再理会我的疑问,开始剪水草、珊瑚以及其他的海底生物。
  整个过程可以看出,芊芊很有耐心,剪得十分细致,水草也剪出了随着海水的流动而摇摆的效果。
  接下来,芊芊又开始剪吞噬鳗。这是一种深海鱼类,多为黑色。我发现,芊芊选择的深海背景纸也是黑色的。显然,她还没有意识到颜色的重叠,我也并没有提醒她。很快,吞噬鳗剪完了。芊芊刚要粘贴,就发现不对劲,于是她转头又找到了一张深蓝色的纸,将吞噬鳗贴在了深蓝色的“海底”。
  随后,芊芊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并给大家播放了深海动物的视频。就这样,以深海世界为主题的剪纸活动,在班级里掀起了一波高潮。
  通过对芊芊的观察,我发现孩子的艺术有时就是这么“不讲理”。他们不按常理出牌,有着比成人更出色的审美能力。比如把金鱼放在“深海”里,编排属于自己的故事。教师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发挥空间以及适当的支持,丰富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引导他们留心观察。
  在美术创作的活动中,多引导幼儿自我评价、同伴间互相欣赏和评价,而不是把话语权都留给教师。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创造,做他们的倾听者和支持者,才能看到孩子对世界最真实的看法;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才能领悟美育教育的真谛。
  点评
  深海世界为主题的剪纸活动意在鼓励幼儿运用剪纸艺术表现手法,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的世界充满创造性,教師应注意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是否介入指导要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让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点评人:曹红敏
其他文献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让人动容的,也是各种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核心主题。但在现实中,许多父母都觉得难以和孩子沟通,在教育孩子方面困难重重,一些80后、90后也开始控诉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虐待”。北大毕业留学生“万言书”声讨父母“你们可曾看到我真实的存在”,近2万名网友在网络上声讨“父母皆祸害”等新闻引起各界热议。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美好的,是孩子成长的沃土,是温暖孩子的阳光,但在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理念就此进入到我国关于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文件中,并对我国普法工作产生深远影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预备军、接班人和未来建设者。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征程中,青少年是否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