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何处去

来源 :东方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大学保安都很有哲学意识,总拦着人问三个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在还没退休的世代都是时候考虑这个问题。
  形势很严峻,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会发现,你的成本,主要是人工和房租与日俱增,而你的市场却可能一夜消失。这是实体书店、家电连锁、纸媒行业正在发生的事。如果你的职业生涯已经过半,你以前对未来很有把握,但是现在恐怕没有那么确定了,如果你刚走出校门,你的自我认知会在无所不能和无路可走之间来回摇摆。你比前辈们拥有更多的选择,你的前怕和后悔也就越多。
  经常会听年轻人说:“我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我年轻时也这么觉得过,但是现在知道是不对的。人生可以变得更糟,更糟,哪有“这辈子就这样”的好事。向下滑比向上爬容易地多。
  我不是成功学讲师,耸人听闻然后兜售万能膏药。你如果想在我这听到什么具体建议,注定要失望。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代劳。我只能在最抽象的层面废几句话。
  巴菲特的很多概念,滚雪球、护城河、内部计分卡,等等,都是在说一件事,专注长期价值。所以在中国商业机会主义的时代,没有人真正追随他。
  但机会主义者终将失去机会。用克劳塞维茨的话说:“如果不习惯于把战争看成一条一系列战斗接成的锁链,如果认为占领某些地点本身就有某种价值……就不会考虑这样的占领以后是否会带来更大的不利……只有最终的结局才能决定各次行动的得失。”两位战略家总是不谋而合。就是在机会主义的时代,绝大部分人也以失败告终,人们只看见投机成功者。
  滚雪球需要的素养和抓机会完全不同。用克劳塞维茨的话说:“要想不断地战胜意外,必须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在这种茫茫黑暗中仍然发现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追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
  当你已经确立战略,应该轻装上阵。战略也意味着放弃。如果职业生涯刚开始,几年后也将反复面临这样的抉择。韦尔奇评价:“管理上总有一种倾向:对成本这个烂苹果,每次只舍得削掉那么一点点,不可避免地,随着市场形势恶化,经理们不得不一次次回到原地再削一点点……”
  同样不谋而合,1988年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访华期间,建议某地方官员:“如果想砍老鼠尾巴,不要慢慢地一截截地砍,一下砍掉。”官员请教:“中国的老鼠不同,有很多根不同的尾巴纠缠在一起,先砍哪一根?”弗里德曼没有回答。同行的张五常事后撰文称:“我的答案是,把所有尾巴一起砍掉。”
其他文献
30年来的商业思想五花八门,此起彼伏。与世代有关的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指导实操,反映各代间业务模式的差异:中国制造刚起步时,学习日本的质控圈,解决生产环节以后,转向美式营销。互联网业拜读乔布斯传,等等。另一类耐人寻味,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至少可以反映人们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  2002年掀起韦尔奇热。GE的“迷人”之处在于多元化加金融。可以说是美式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但中国企业普遍多元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