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技术与发展趋势

来源 :黑龙江环境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减少污水排放量,降低污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分析了几种主要的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技术,即A-A-O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深度处理回用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等.展望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发展趋势:污水处理回用设备设施和技术不断更新升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应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强化污水处理回用能力,加强对污水处理回用工艺及其组合应用的深入研究,加强对污水处理设备的改进,实现对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为城市提供可靠稳定的补充水源.
其他文献
为了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环保工作中,介绍了几种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分析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改善水环境中的应用,并对总磷的微生物固定化处理进行了实验分析,指出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应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污染物成分,研发污染物处理装置,将其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增加可处理污染物的种类,扩大应用范围,为污染治理提供新思路.
为解决传统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效果差、无法与大气标准拟合等问题,基于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设计了新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法,采集了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标定了光谱波长,处理了差分吸收截面.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法的监测效果好,能与大气标准拟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大气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为保障土壤质量安全,指出了重金属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分析了菜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困难的原因,提出了菜地土壤保护与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制定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机制,建立质量检测与安全评价系统,提升菜地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土壤环境风险进行预警,制定菜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宣传,实施公众监督,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重金属危害,实现土壤环境管理的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提升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以“微塑料”为主题词,检索万方信息数据库和中外资料数据库等,综述了微塑料污染现状,包括其对海洋、河流、土壤、大气的污染.探讨了微塑料的危害,即其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源,可能会传递到营养链中,对营养生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目前,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高密度的微小塑料.应对微塑料污染及其危害加强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为掌握水资源污染情况,对水资源进行有效治理和保护,分析了水资源污染监测及防治的重要性,提出了水资源污染监测策略:严格采集水样,加强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准确记录、及时共享检验结果数据,加强新技术应用.提出了水资源污染防治策略:水陆生态交错带防治,生态护岸防治,人工湿地防治.要重视并切实做好水资源污染监测及防治,采取科学措施,提高监测及防治成效,增加可用水资源储备,提升水资源质量,缓解用水紧缺情况,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发展.
为解决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排水系统运作效率,分析了市政给排水设计要点,提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设计,包括雨水系统设计、道路系统设计、衔接系统设计,以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质量和水资源使用效率,为城市的高效运作和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为了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现状,比较了几种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介绍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包括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种类、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及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未来,应加强对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使其趋于精细化、系统化,向着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地下水监测技术和地下水修复技术,为治理地下水污染提供参考.
为提升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介绍了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即滴滤池、生物接触转盘、淹没式附着生长生物反应器等.展望了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可将其应用于市政二级排水处理中,依靠过滤及吸附方式,进一步降低市政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化学元素及漂浮垃圾等,提升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成本投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二次利用,为现代城市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加强废水水质监测,保证废水达标排放,指出了检测废水水质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废水水质检测误差类型和成因,提出了降低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的措施: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职业操守,做好检测仪器的校正和清洁,合理规划标准差值.为废水处理工艺、设备研发提供参考,减小检测化验误差,优化废水处理流程,进一步提高废水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保证废水水质检测质量.
为实现动态性监测,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中的应用,即在生态环境与应急监测、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植被指数监测中的应用.未来,应将环境污染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环境污染监测系统,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合理性,增强环境监测效果,实现全球环境监测,扩大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