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当今十分发达的教育信息技术,许多教师无所适从。从当前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看,存在信息素质低,信息观念、信息理论、信息能力还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時代的要求等现象。教师信息素养亟待改善,必须加强教师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最佳筛选和利用信息以及创新信息等能力,不断提高掌握信息技术和运用新方法的能力以适应互联网 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教师信息素养;改善策略
当下,以互联网 为特点的信息技术,已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新型的教育模式迅速诞生和成长。目前,互联网 信息时代呼唤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而如何有效改善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乃是当前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一、 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笔者针对一线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做出分析。
(一) 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教师的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教师年龄的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一方面是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对日新月异变化的新知识反应迟钝,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占多数,信息能力普遍较强,能较好地融入网络时代的教学需要之中,是信息化运用的中坚力量。
(二) 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认识
面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利于教学,认识到信息工具的快捷便利、功能强大,认识到信息技术和教学工作正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但在实际需要获得信息时,一些教师还是习惯性采用传统的方法,而不是更方便、更快捷,且高效的信息技术,从而给课堂教学的创新带来了局限。
(三) 计算机等媒体使用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平时只有11%的教师选择使用电脑进行备课。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大部分教师只会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方法,甚至于少数教师没有掌握。其次,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教师所使用的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的PowerPoint软件,自己制作的较少,其他的一些多媒体软件就更少了,这些使得计算机在辅助教学方面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 信息技术培训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教师的信息能力培训方面不容乐观,有52%的教师从未参加过区级级以上的培训,有43%的教师参加一两次,5%的教师每年参加一次,只有1%的教师每学期参加一次。可见教师信息能力提高缺乏有效途径。
二、 教师信息素养的改善策略
(一) 转变观念与更新技术相结合
现状的改善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素养的提升需要技术的支持。通过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又是促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二) 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
由于教师在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识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不能系统地循序渐进地练习。因此我们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方法一方面是集中学习,强化训练,集中讲解、演示,教师做好记录,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强化练习。这当中既包括集中练习,也包括个别练习。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自学指导,让老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技能,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求尽可能让电脑来做,如学生成绩统计、作业信息发布等,让他们在自学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
(三) 线上培训与线下交流相结合
信息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硬、软件环境的保障。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配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现代化施舍设备,使教师在电子备课、查阅资料、出题测试、编制课件和课上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多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加强实际应用中的交流。如:我们在QQ群中制定了专项的培训目标,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及时解答教师们的各种难题,实现专家答疑同步辅导。我校负责培训的技术骨干教师在QQ群中给参培老师及时进行答疑解惑,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
(四) 理论学习与教学应用相结合
坚持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是信息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大力倡导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制作课件,再用这些课件更好地体现其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每年度进行教师课堂教学现场比赛,努力让第一线的教师成为课件制作的专家,课件应用的能手,让更多的老师自觉运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学水平。
(五) 培训学习与应用评比相结合
学校充分创造条件,大力开展举办“互联网 教学应用”优质课竞赛、典型课例课件制作、微课评比等活动,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让教师从怕学到自觉学习,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查找资料、自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设置有关多媒体课件应用交流活动,让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心得体会,探讨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各方面的问题,对一些共性的难点问题,共同探讨课件设计、课件制作、完善、使用的心得体会。
互联网 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改善策略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扶持和努力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创新培训方法,就一定能找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章慧敏,傅德荣文.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09).
[3]应学俊.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3.
作者简介:
文家祥,重庆市,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小学。
关键词:互联网;教师信息素养;改善策略
当下,以互联网 为特点的信息技术,已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新型的教育模式迅速诞生和成长。目前,互联网 信息时代呼唤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而如何有效改善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乃是当前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一、 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笔者针对一线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做出分析。
(一) 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教师的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教师年龄的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一方面是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对日新月异变化的新知识反应迟钝,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占多数,信息能力普遍较强,能较好地融入网络时代的教学需要之中,是信息化运用的中坚力量。
(二) 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认识
面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利于教学,认识到信息工具的快捷便利、功能强大,认识到信息技术和教学工作正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但在实际需要获得信息时,一些教师还是习惯性采用传统的方法,而不是更方便、更快捷,且高效的信息技术,从而给课堂教学的创新带来了局限。
(三) 计算机等媒体使用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平时只有11%的教师选择使用电脑进行备课。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大部分教师只会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方法,甚至于少数教师没有掌握。其次,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教师所使用的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的PowerPoint软件,自己制作的较少,其他的一些多媒体软件就更少了,这些使得计算机在辅助教学方面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 信息技术培训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教师的信息能力培训方面不容乐观,有52%的教师从未参加过区级级以上的培训,有43%的教师参加一两次,5%的教师每年参加一次,只有1%的教师每学期参加一次。可见教师信息能力提高缺乏有效途径。
二、 教师信息素养的改善策略
(一) 转变观念与更新技术相结合
现状的改善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素养的提升需要技术的支持。通过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又是促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二) 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
由于教师在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识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不能系统地循序渐进地练习。因此我们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方法一方面是集中学习,强化训练,集中讲解、演示,教师做好记录,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强化练习。这当中既包括集中练习,也包括个别练习。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自学指导,让老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技能,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求尽可能让电脑来做,如学生成绩统计、作业信息发布等,让他们在自学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
(三) 线上培训与线下交流相结合
信息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硬、软件环境的保障。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配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现代化施舍设备,使教师在电子备课、查阅资料、出题测试、编制课件和课上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多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加强实际应用中的交流。如:我们在QQ群中制定了专项的培训目标,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及时解答教师们的各种难题,实现专家答疑同步辅导。我校负责培训的技术骨干教师在QQ群中给参培老师及时进行答疑解惑,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
(四) 理论学习与教学应用相结合
坚持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是信息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大力倡导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制作课件,再用这些课件更好地体现其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每年度进行教师课堂教学现场比赛,努力让第一线的教师成为课件制作的专家,课件应用的能手,让更多的老师自觉运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学水平。
(五) 培训学习与应用评比相结合
学校充分创造条件,大力开展举办“互联网 教学应用”优质课竞赛、典型课例课件制作、微课评比等活动,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让教师从怕学到自觉学习,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查找资料、自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设置有关多媒体课件应用交流活动,让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心得体会,探讨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各方面的问题,对一些共性的难点问题,共同探讨课件设计、课件制作、完善、使用的心得体会。
互联网 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改善策略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扶持和努力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创新培训方法,就一定能找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章慧敏,傅德荣文.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09).
[3]应学俊.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3.
作者简介:
文家祥,重庆市,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