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CT增强不同时相组合模式增强效果的研究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一组小肝癌患者CT增强不同时相组合模式的诊断率,评价不同组合模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选出最优组合模式.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DSA、超声或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小肝癌患者40例共42个病灶的螺旋CT检查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按CT多期增强不同时相组合模式分为3组,分别为:(1)动脉期+门静脉期;(2)动脉期+延迟期;(3)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3期联合).分别记录每一组组合模式检出小肝癌个数、诊断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组别的诊断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扫检出病灶32个,动脉期检出病灶38个,门静脉期检出病灶36个,延迟期42个病灶均为低密度.动脉期加门静脉期组合检出病灶27个,动脉期加延迟期组合检出病灶40个,3期联合扫描检出病灶40个,3种组合模式对小肝癌诊断率分别为64.28%、95.24%、95.24%.动脉期加门静脉期组合与动脉期加延迟期组合诊断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动脉期加门静脉期组合与3期联合扫描检出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动脉期加延迟期组合与3期联合扫描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有较高的诊断率.而动脉期加延迟期组合诊断率较高、辐射剂量少,可作为常规诊断模式.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乳腺病变DCE-MRI与X线摄影的影像学特征,评价两者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41处乳腺病变患者的DCE-MRI及X线摄影表现,DCE-MRI包括剪影技术及高分辨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结节(直径≤1 cm)的螺旋CT表现,探讨CT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结节的CT征象特征,并结合
目的 分析年龄、是否绝经对乳腺密度的影响及乳腺密度与诊断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1 432例患者随机先后接受X线摄影和全乳腺超声检查.按照BI-RADS分类对乳腺密度进行分类,利用χ
生态文明的环境建设是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建设适合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加强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固态环境污染的防治、非固态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探讨高海拔地区肺间质性疾病合并肺纤维化(PF-ILD)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及其与病因、病程的关系.方法 对94例高海拔地区肺间质疾病中77例合并PF-ILD患者
目的 应用128层CT评价冠状动脉(CA)斑块成分构成比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收集行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符合条件病例177例,统计斑块总数,根据Circulation软件将
目的 采用256iCT定量研究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与毗邻解剖结构的关系及径线,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行256层螺旋CT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冠状静脉窦口闭锁(congential coronary sinus orifice atresia,CSOA)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诊断冠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膈下动脉(IPA)的显示能力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观察105例行128层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的CT资料,将动脉期的原始数据导入工作站行MPR、MIP、
目的 分析嗜铬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并评价不同征象对其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