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父亲坐在石头上咳嗽(外一首)

来源 :诗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s08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回村
  剛到村口就碰到父亲
  坐在一块石头上咳嗽
  父亲咳嗽一声
  扣在手中的缰绳
  一颤一颤的
  缰绳牵着老牛的鼻孔
  鼻孔喷出来的气息
  一颤一颤的
  父亲身旁有一捆歇脚的麦秸
  高出父亲半头
  老牛用嘴一扯
  没有走散的一颗麦粒
  一颤一颤的
  此时
  日头就要落山了
  我看见父亲眼里的日头
  也是,一颤一颤的

红军·野草


  只因那片广袤的草地
  头上多了一顶野草编织的草帽
  身上多了一件野草编织的蓑衣
  脚下多了一双野草编织的草鞋
  他们铺的是野草
  盖的是野草
  吃的是野草
  伤了病了
  离不开的还是野草
  他们只是一介草民
  高举着一把握紧的锤头
  将一首唐诗
  淬炼成钢
  钢刃上嵌着这样锋利的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选自《陕西文学》2018年1期)
其他文献
她用火柴点燃一盏煤油灯  温和的黄火苗扑灭白天的燥热  引出灯芯吐舌头叽叽喳喳的叫声  母鸡们并不愿早一些飞到树上  它们羽毛华丽  热爱土堆里的虫子  男人把刚收割的玉米和毛豆  丢进滋滋啦啦的大铁锅  墙皮忽闪他前仰后合拉风箱的剪影。最后  他搓搓粘着灰烬的手,弯腰  在有余温的灶膛里埋进两块红薯  老鼠咬着他的裤脚荡秋千  女人的吆喝声穿过院子  它连忙松开嘴,扛着新鲜的豆角  藏进墙角旮旯
期刊
我努力把身体里堆积的东西往外推  呼吸啊言语啊汗水啊泪的  总之是不少  就是没有美眷华堂  就是没有高头大马  偶尔一两声柳哨羌笛  是风刮过我的骨头带出来的  还带着一点血的泡沫  我想模仿些杜牧的风采——  不像;我想借植树节一把锹  挖个土坑——太浅  人间把我的好听话连缀成诗歌  我邪恶的念头被江宁的雨冲走  我就是这样成为诗人的  这世界真的待我不薄写在儋州古盐田  我把大海拖上岸  
期刊
偶尔发现你的老照片  打开我尘封已久的心房  你静静伫立岸边  在涟漪荡漾中眺望  迷离的目光  穿透青春梦幻  留在羞涩脸庞  任无尽憧憬  驅散自寻烦恼的忧伤  不能忘却的怀念  让黑白慢慢褪成暗黄  岁月定格在相纸上  靓丽掩盖了沧桑  这是刻骨的情殇  现实砸碎青橄榄的幻想  分分合合中天各一方  相逢是梦醒时分的奢望秋语  风轻是因为云淡  怕暴虐吹散  云的一帘幽梦  树静是看见叶黄 
期刊
一开始,两双脚趾  在沙滩上并排着延伸  浅浅的脚印,似微笑的酒窝  诉说着相识相知的缘分  随着大海潮涨潮落  四只脚丫奔跑起来,它们  或杂乱无章,或亲密无间  演绎着你追我赶的热恋  当婚礼进行曲响彻云天  温德姆酒店的洞房花烛  引来海面上一支支渔舟唱晚  和沙滩上横行霸道的小螃蟹  旭日在晨曦中如期东升  海风椰林摇曳着浪漫温馨  五点三公里的海岸线  泄露了人们相爱的秘密  命运时常如
期刊
突然想起,某年夏夜听到猛烈的蝉鸣。  去过的地方,有古老的流水。流水  亦有睡梦里的塔影。塔影  过去曾叫南风一支摇荡琼枝,盛夏无果实。  最近没有剃须刀,嘴唇上长满胡子。  每一棵垂柳有属于自己的叶子。叶子。  每一棵垂柳都生活在古代。古代  每人都有一个不存在的灵魂,于今人谋面而不相识。下扬州  江流这么宽阔,黄鹤楼那么小  天宝二十六年那么远  就是一幅画也必然布满三月不散的烟花雾气。  已
期刊
在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蚌埠龙子湖畔,我是先读到《汉剑》的。我与乔良将军相熟已经逾三十年。从他史诗般的中篇小说《灵旗》开始,到充满灵异色彩的《末日之门》,他用精神斧凿开拓出形态迥异的道路,一条深入荒芜深处,让我们看见血液浸透的年代,每一个活下来或亡去的人,如何成为灵旗一样飘舞的意象;一种深入神秘的心灵与感知,在新的时间中确认某种存在,从而接受珍贵的、转瞬即逝的启示。后来,我阅读了乔良预言般的《超限战》
期刊
改革开放伊始,广袤的农村还基本上处于农耕文明时代。但几十年过去了,被鲁迅称为“地方色彩”的方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工业化大生产的轰鸣掩盖。但“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可惜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大抵不以为然。”从十二年前的一本诗集《穿越丘陵》里,我们开始重新思考自我的定位与价值,期待回归泥土、回归麦田的宁静,从淳朴的乡音乡情中找寻初心。在实践层面,
期刊
七月的太阳刚刚升起  一些细节,如此轻易地被汗水浸透  平静的水面,锁住一些云朵  水波温柔,带着七月的倦意  风儿不动,这人间所有的喧嚣从桃花岛逃走  鸟鸣离花朵很近,带着香气  垂釣者把自己还原成一块石头  鱼儿驻留水面  而轻而薄的波纹,敛入诱饵的涟漪重阳节想起父亲  叶子越来越接近大地的颜色  回到大地或许是叶子另一种依托  父亲天天守在村口,日子慢得像遗忘  他的身影在靠近泥土的方向,移
期刊
年年都有大雁往来  群峰之上即是千年鸟道  我想,它们是拿什么作标记物呢  在黑夜里飞行的  一伙又一伙偷渡客  避开捕鸟网和光污染,怎样校正自己的方向?  我在福严寺用完斋饭  只见头顶的月亮大如飞船  群山静谧一如我佛如来  人世有可渡之人,实无不可渡之辈啊  长空如洗,忽然的一声雁叫  也仿佛悲从中来冬天的湖  我们朝湖心驶去  一路布下渔网,一路欣赏  成群结队的乌鸦  飞往墨绿色的锥形小
期刊
中年  周六给了母亲  周日给了孩子  自己只剩些下脚料  一手柴米油盐  一手补上时光的漏洞  这个冬天,无雪  大地嘶哑的喉咙  要咳出前世的仇恨  把母亲的药  放进孩子的书包  背在身后  这样走在路上  风就不会从后面偷袭  透过一辆汽车的反光镜  我看见了十年后的自己秋分日志  这一天,是公平的  黑与白,准时交接  那些伸出的手  握住锈迹斑斑的光阴  风起时,火焰与海水  相互抱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