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动中学”的职教原则,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師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实践性,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的优势,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时,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教改中,目前虽然已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教育理念、经费投入、师资配备、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仍然限制着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1.1重视程度不够——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被忽视
目前各职业学校理论上把实践性教学提到了日程上,但实质并没落到实处,“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管理思想仍占主导。学校在对教学质量考评时,仍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由此导致教师队伍中普遍重视课堂轻视实践。
1.2 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紧张——实践性教学被削弱
由于地方政府在教育投资上仍然主要倾向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得到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明显不足,使得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实践教学时数减少等问题,尤其是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被迫裁减,甚至“以讲代练”。由于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实践训练,导致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
1.3 师资力量薄弱——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各职业学校已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人才机制上也有相应改革,但仍旧存在一味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的问题,而忽视了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从何而来?特别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老师来说,我们培养的是技能型、实用型的劳动者,计算机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把最新的知识、最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适应社会需求。
1.4 教材滞后——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教学缺乏理论指导
由于经费等问题,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材滞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践教材滞后尤为严重。当今,在人才市场有个怪圈:一方面行业人才匮乏,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不符合企业用人要求,找不到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差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学校所用教材已落后于行业的实际需要。
2 对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立实训基地是职教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故一些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必须在校内实训场所完成培养;而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则应该转变理念,寻找适合培养学生技能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产学合作,拓宽实训渠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2 妥善处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做到最合适的比例。德国的“双元制”实践教学时数在教学中都超过50%。目前我国的职教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在1:1,部分学校甚至为2:1。英国著名教育改革家斯宾塞认为:给学生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俗话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计算机是练会的不是听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只有靠多实践多上机多操作。
2.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既要有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心志,又要有求新、创新的开拓精神;既有广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示范能力和解决疑难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学校应结合实际有计划的派出教学骨干到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参与实践,提高教师实践综合技能,造就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可外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任教,并参与实训指导,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充实实践知识,真正做到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4 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仅表现为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的多少,主要表现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上,因此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在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要注意几个方面:(1)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3)实践作业限制条件不宜过多过细;(4)改革考核机制。建立多重标准的评价机制,在考核办法上,根据计算机课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重视实践能力的考核。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才理解得深”。加强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教学是培养技能性实用型人才的关键。但“学以致用”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需要学校和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并不断探索新的且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斯宾塞 著,胡毅,王承绪 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黄国兴.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时,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教改中,目前虽然已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教育理念、经费投入、师资配备、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仍然限制着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1.1重视程度不够——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被忽视
目前各职业学校理论上把实践性教学提到了日程上,但实质并没落到实处,“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管理思想仍占主导。学校在对教学质量考评时,仍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由此导致教师队伍中普遍重视课堂轻视实践。
1.2 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紧张——实践性教学被削弱
由于地方政府在教育投资上仍然主要倾向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得到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明显不足,使得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实践教学时数减少等问题,尤其是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被迫裁减,甚至“以讲代练”。由于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实践训练,导致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
1.3 师资力量薄弱——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各职业学校已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人才机制上也有相应改革,但仍旧存在一味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的问题,而忽视了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从何而来?特别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老师来说,我们培养的是技能型、实用型的劳动者,计算机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把最新的知识、最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适应社会需求。
1.4 教材滞后——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教学缺乏理论指导
由于经费等问题,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材滞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践教材滞后尤为严重。当今,在人才市场有个怪圈:一方面行业人才匮乏,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不符合企业用人要求,找不到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差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学校所用教材已落后于行业的实际需要。
2 对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立实训基地是职教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故一些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必须在校内实训场所完成培养;而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则应该转变理念,寻找适合培养学生技能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产学合作,拓宽实训渠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2 妥善处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做到最合适的比例。德国的“双元制”实践教学时数在教学中都超过50%。目前我国的职教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在1:1,部分学校甚至为2:1。英国著名教育改革家斯宾塞认为:给学生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俗话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计算机是练会的不是听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只有靠多实践多上机多操作。
2.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既要有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心志,又要有求新、创新的开拓精神;既有广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示范能力和解决疑难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学校应结合实际有计划的派出教学骨干到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参与实践,提高教师实践综合技能,造就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可外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任教,并参与实训指导,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充实实践知识,真正做到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4 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仅表现为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的多少,主要表现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上,因此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在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要注意几个方面:(1)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3)实践作业限制条件不宜过多过细;(4)改革考核机制。建立多重标准的评价机制,在考核办法上,根据计算机课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重视实践能力的考核。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才理解得深”。加强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教学是培养技能性实用型人才的关键。但“学以致用”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需要学校和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并不断探索新的且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斯宾塞 著,胡毅,王承绪 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黄国兴.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