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yo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下,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越来越受各学科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下,如何进一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效率仍然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讨论的一大话题。基于此,本文就其具体培养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这一发展特点决定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養学生创新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性,但小学生本身理解能力和学习经验的局限性又决定了在小学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这一教学举措实施的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促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推动其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更新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借助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具体事例元素,有效利用当前出现的各种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其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真正实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 合理设置课前预习任务,培养他们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课前预习是相关教学活动高效开展,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前一两天,提醒学生对相关教材中的具体知识内容进行自主预习,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以此来实现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同时,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班上每个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具体事例,科学设置一些预习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尝试分析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及时反思自己在理解学习相关数学教材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将这些问题标注出来,以便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确保相关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例如,在《千克、克、吨》这一教学活动实施之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班上三年级学生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学习能力,结合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关重量单位的具体事例,根据教材中的具体知识内容,循序渐进,设置一些数学问题,如:千克、克和吨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千克、克和吨这三个重量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请用这三个重量单位来表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重量?等等。然后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提醒学生利用这些问题对本课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预习,确保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能够做到有重点、有条理,确保他们课前自主预习的高效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同时,促进他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 合理设置数学陷阱,培养学生的数学验算习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他们往往存在教师教授的东西全是正确科学的这样一种意识,而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有效利用一些教学方式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生这样的一种思维上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增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的意识和能力,从而真正落实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运算律》这一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班上每个学生在日常数学计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计算能力,结合运算律的具体知识内容,在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以及计算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故意设置一些计算错误,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错误,并通过自身对其进行验算示范,让学生发现在计算后进行验算的实际作用,增加他们对数学验算的重视程度,促进他们数学验算习惯的有效培养。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组织学生自主进行数学计算练习的过程中,利用一些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强化学生的数学验算行为,让数学验算真正成为学生数学计算的一种习惯。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出示一些数学题目的过程中故意出现一些错误,让学生自主对其进行阅读分析,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质疑精神,增强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前对问题进行观察和质疑的意识,长此以往,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三、 丰富教学实践活动,促进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培养
  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积极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吸收相关数学理论知识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物进行创新改进,促使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应用,同时也增强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现象和问题的意识,促使他们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强化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进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要想真正落实学生创新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其教学中通过合理设置课前预习任务,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合理设置一些数学陷阱,培养学生的数学验算习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教学实践活动,促进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培养等措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武平格.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7(22):90-91.
  [2]王来祥.小学数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刍谈[J].考试周刊,2019(12):81.
  [3]孙华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1):115.
  作者简介:
  苏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梅溪镇中心完小。
其他文献
摘要:用心做事,用爱付诸行动;用事实说话,让我们的孩子因我们而幸福,因我们而成长,让家长因我们而放心,安心,让幼儿园因我们爱的坚守而发光,让我们因爱的坚守而收获成长的幸福,越努力越幸运,将不负青春,不负时光,不负初心,做一个内心永远闪着光芒的幼教人。  关键词:幸福;团队;信赖;放心;坚守;幼儿;家长  有人说,相聚是一种缘,有人说,相知是一种默契,有人说,相亲相爱更是一种幸福!很幸运,我们就是这
矿井涌水量的准确预测对于防止矿井突水、淹井等矿山恶性事故、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梁家矿1111工作面几组抽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模拟
为了研究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与工作面前方5~10 m内煤体可解吸瓦斯含量之间的关系,选用某矿炮掘工作面作为研究考察对象,根据该工作面巷道壁煤岩体与采落煤岩体瓦斯涌出的特点,
在天津的方言中,“娄”是指溃烂、变质,口语中常用的“娄”,是形容烂了心、变了质的西瓜。3月12日,提起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信雅苑回迁房,已经入住近3年的住户用这个词来形容住房
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利用课外阅读补充知识链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课文时代背景、了解作家、阅读作家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突破课
为确定区段煤柱的合理尺寸,从保持煤柱稳定性所需宽度条件入手,建立煤柱两侧塑性破坏区理论计算公式。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提出留设煤柱宽度27、30、33 m 3种方案;利用FLAC3D数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安全培训中的广泛运用,对于培训中沉浸感的要求越来越高,立体电影技术的介入不仅可以真实地还原场景,且更能给予观众强烈的临场感和栩栩如生的逼真视效。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教育科研备受关注,为了提升我国的综合软实力,我国不断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投入,教育科研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的完成质量会直接影响我国教学改革的效率。对此,学校以及教育界必须要重新调整研究思路以及教学管理方向,关注教育科研的新内容新变化以及新要求,充分发挥新常态之下教育科研的引领价值及作用。  关键词:新常态;教育科研;引领价值  一、引言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针对煤矿井下施钻过程中产生高浓度瓦斯和粉尘,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问题,根据粉尘、瓦斯、水的物理性质,提出气水渣自动分离的方法,并设计加工出气水渣分离一体化装置。通过现场对
同华煤矿扩区充水岩溶裂隙涌水严重威胁着施工安全,为此采用矿井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充水岩溶裂隙进行探测,以排除煤矿突水隐患.介绍了矿井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