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60后”将主宰英国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梅伦曾经邀请时任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到他的选区访问,傅莹就任外交部副部长后主管领域包括欧洲事务,政治人物间的熟稔可以化为两国关系中的润滑剂。
  刚刚尘埃落定的英国大选证明,英国人与当年的美国人一样,异常渴望“变革”。
  在这场三个男人的游戏中,最年长的前工党首相布朗最终辞职,43岁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当地时间5月11日晚接任首相职务,自由民主党将与保守党联合组阁,其领袖、同是43岁的克莱格担任副首相。
  这个结果重绘了英国的政治版图:不但结束了工党长达13年的执政地位,也是英国自1945年以来首次出现联合政府。43岁的卡梅伦还创下了英国近200年来最年轻首相的纪录。
  
  “反高潮”更为抓人
  
  英国大选结果于7日下午正式揭晓。最终的计票结果显示,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获得英国议会下院649个议席中的306个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布朗领导的工党获得258个席位,克莱格领导的自由民主党获得57个席位,其他党派获得28席。
  如果说这个投票结果是这出大戏的高潮,后面发生的事则是英国戏剧中的所谓“反高潮”(anti—dimax),更为抓人。未获下院半数的卡梅伦不得不和克莱格进行组阁谈判,英镑一时低迷,市场信心不足。同时,已经和保守党开始组阁谈判的克莱格却几乎一面和工党暗递秋波,一面不忘狠狠踩工党一脚——要求现任首相布朗必须辞职。
  10日,工党接受了近乎屈辱的条件。布朗突然宣布,将于今年9月工党大会召开前辞去工党领袖职位,并开始和自由民主党进行组阁谈判,力图用“国家利益’’的堂皇理由和自己退出政坛为代价保住工党的执政地位。
  但此时的布朗已回天乏术。11日,按照英国传统,卡梅伦接受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组建新政府的邀请后,取代布朗成为英国新任首相,也成为1997年以来英国首位保守党首相。
  卡梅伦的就任终于结束了英国大选结果宣布以来纷乱的政治局面,市场对卡梅伦内阁人员构成以及新一届政府施政纲领、减少赤字的措施保持密切关注。媒体预测说,保守党财政事务发言人奥斯伯恩将出任英国新政府财政大臣。
  但卡梅伦未来的执政之路几乎注定不会平坦。
  短期看,他对内要应付组阁需要处理的一系列棘手问题,弥合在政见上与自由民主党的分歧,特别是妥善处理双方在涉及欧盟、选举制度改革上的不同主张;外要处理泰山压顶般的财政及债务问题,特别是达到创纪录高峰的8009亿英镑国债,还要防止希腊债务危机可能引发的连带效应,维护并尽速提升英国刚刚缓慢复苏的经济。
  
  两位“60后”主宰英国
  这次英国大选成就了两名同为43岁的政坛年轻人:卡梅伦和克莱格。从政见上讲,两人都有走“中间路线”的倾向,无论是中左还是中右。特别是卡梅伦,力图改变托利党人在选民中一成不变的老旧形象,成就他所谓的“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
  伊顿公学、牛津大学,卡梅伦走过的完全是传统英国政治精英的培养路线。离开学校即开始从政,加入的是与父兄同路的保守党。其后,曾经短暂离开政坛,就职于一家媒体公司。2001年当选下院议员,又迅速在4年后当选保守党领袖。
  之后,卡梅伦花大力改变保守党一成不变的形象,更趋向于中间路线和民众路线,在政策上更强调环保和解决社会问题。
  选战期间,卡梅伦大打温情牌,不仅有迷人的妻子萨曼莎助阵,还对选民经常谈到他6岁早殇的幼子伊万。但选民还是对他的过于贵族化的出身有所疑虑——据说他是英王威廉四世的后代,人们担心他难解升斗小民的柴米油盐之苦。
  在选战策略上,卡梅伦利用了前不久英国国会的“报销门”丑闻和金融危机后弥漫英国经济的深度衰退,让保守党在睽违唐宁街10号13年后重掌政权。
  唯一的缺憾是,“克莱格冲击”让保守党的胜利打了折扣。
  而纯从吸引眼球的角度讲,政坛“黑马”克莱格更胜一筹。英国广播公司去年9月的民调显示,36%的选民从没听说过他的名字,是英国大选首次电视辩论把他推向聚光灯下。尽管他未能成为最后胜利者,但他在组阁过程中却左右逢源,被媒体称为“首相制造者”。有报道称,新内阁中,保守党为自由民主党保留了5个位置,包括出任副首相的克莱格。
  克莱格出生在伦敦西北部一个富裕的小村。母亲是荷兰人,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父亲是位成功的银行家,有一半俄罗斯血统。他的妻子是西班牙裔的商法律师。三个孩子都能讲至少两种语言。克莱格本人除了英语,能讲荷兰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
  他曾经受教于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公学,之后曾在剑桥大学学习社会人类学,还曾就学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欧洲学院。这样国际化的家庭背景让克莱格遭遇“英国性”的质疑,同时让他在众多政客中独树一帜——他积极支持英国参与欧盟事务,也支持欧元,曾经在欧盟委员会工作过5年。
  1999年到2004年,克莱格成为欧洲议会议员,之后为了家庭重返英国,并于2005年当选下院议员,然后迅速于2007年当选为自由民主党党首。英国媒体称他为‘‘丘吉尔之后英国最富人望的党派领柑’,更有人将年富力强的他和靠“变革’’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相提并论。这次联合组阁,也是圆了自由民主党70年的执政梦想。
  
  “保守党政府对待中国的态度应该会更友善”
  与美国大选不同,英国大选中对外关系,特别是对华关系不是热辩的议题。从总体看,发展良好的中英关系不会因选举结果产生太大变化。
  英国大选结果明朗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表态说中方重视发展同英国的关系,中英加强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看似外交辞令的表述背后,显示的是中方对英国新政府未来发展对华关系的信心。
  虽然目前英国政局仍变数多多,但未来联合政府中,保守党和工党仍会起决定性作用,两党在发展和巩固对华关系上应当说有—致性。
  英国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经济和民生。作为一个具有深厚贸易立国传统的国家,发展对华经济合作几乎是必须的选项。数据表明,今年中英贸易额有望超过600亿美元,中国是英国除北美和欧洲之外最大的经济合作市场,英国每年大约都有60多个投资项目来源于中国。两国在低碳经济等方面又形成了新的合作领域,强大的英国工商界不会让政府放松。
  在政治领域,中英200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政治关系在中国和全球主要大国关系中也保持稳定发展。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在中国和美欧一些国家发生摩擦时,英国总体保持了理性超然的姿态。中国的国际观察家特别注意到,英国于2008年底由外交部发表声明,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在2009年,两国因为中国依法处决英国毒贩阿克毛引发过外交风波,但总体来看,过去13年是中英关系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更何况,工党执政时期,中国和保守党影子内阁就保持了良好接触。卡梅伦曾经邀请时任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到他的选区访问。傅莹就任外交部副部长后主管领域包括欧洲事务,政治人物间的熟稔可化为两国关系的润滑剂。
  英国著名学者、《英国的表决:2010大选》一书的作者乔纳森·唐恩认为:“由于历史原因,保守党政府对待中国的态度应该会更友善。”
  还有一个因素:在移民色彩日益浓厚的英国社会,8位华裔候选人在英格兰和北爱选区参与选举。华裔参选者中,自民党4人、保守党2人、北爱联盟党1人、独立候选人1人。这是英国历史上首次有华人参选国会议员。此外,参与大选投票的华人也比以往任何一届英国大选都要多。
  其中尤为难得的是,角逐利物浦市中心选区议席的保守党候选人吴克刚是第一位在中国大陆出生长大的议员候选人,被英国人称为“中国先生”。
  在英国,华人移民近60万,是第三大少数族群。虽然选举结果公布后,未能出现首位晋身英国国会的華人议员,但是,代表自民党的李沛腾在汉普郡选区取得第二高票,其他多位候选人的得票率也较上次有了大幅提升,大大提高了华人在英国社会的曝光度。
  喧腾一时的英国大选终于落幕。当前的英国,至少有130万人没有工作,数万家庭在衰退中失去了家园。“我们面临一些深刻和紧迫的问题——巨额赤字,深刻的社会问题、需要改革的政治制度……”
其他文献
新年伊始,来自新疆警方的一则消息令人震撼:经过严密侦查,新疆警方一举捣毁一个“东突厥伊斯兰运动”(简称“东伊运”)的恐怖训练营,击毙恐怖分子18名,捕获了17名。  这是沉寂数年后,“东突”这个恐怖名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其实,在新疆及其周边,恐怖势力的“文攻武扰”从未停止。长期以来,新疆有关部门坚持“露头就打”的方针,有效打击和遏制各种暴力恐怖活动,但与境外恐怖势力秘密勾联的“东突”暴力团
为了实现全球性的战略,CNC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吸收各类社会资金,参与电视网的建设。    6月22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公开最新动向:CNC英文台将于7月1日正式播出。这意味着CNC将成为全球9家世界新闻电视频道之一。  事实上,自去年1月份开始,新华社计划创建电视台的消息,已见诸各大媒体。对于这家由通讯社来主办的电视台,人们充满好奇。  国际舆论也产生了诸多揣测,最集中的看法是:新华社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二十万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大敌当前,刘少奇、朱德去河北平山组建中央工作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建后方工作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带领一个精干的小机关,在陕北坚持斗争。  一年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是一段传奇,鼓舞了陕北军民的斗志,拖住了胡宗南的精锐部队,配合了其他战场的行动。为什么中共中央机关
两国民众对于双方关系的未来并不悲观。接受调查的中日国民中,认为中日关系未来会继续恶化的人只占少数,目方为20%,中方是27%。相较于日本,中国国民对未来中日关系的改善更乐观,这个结论和前几次调查一致。日本方面有七成左右的民众认为两国关系会维持现状  迄今为止,《瞭望东方周刊》和《读卖新闻》以两国民众为调查对象的大型同题调查已是第五次了。前四次的调查结果.几乎见证了中日关系破冰迎春的整个航程:从20
人事部的公告中透露出对于高端“海归”的强烈渴求,而人们则对“海归”顺利进入体制效力产生更多期许  近日,人事部一纸公告引发外界关注,这份名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公告提出,中国将加大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要使留学回国人员新增人数达到15至20万。    与此相应,今后几年,国家将实施“留学人才创业计划”,支持留学人员以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
“国考”给最具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可能是最不具学历竞争力的优秀工人、农民开了一扇门。  根据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10月13日发布的招考公告,在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中,开始试点招录优秀工人和农民。而此前,二者长期被排除在“国考”队伍之外。  从招收“家门、校门、机关门”的应届毕业生“三门干部”,到逐步扩大基层工作年限比例,再到招录最具基层工作经验的工农,
事实上就是有许多的大学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生),不仅干的活儿跟中学生和中专生一样,甚至还不如中学生干得好  眼下,大学生毕业供求关系紧张,僧多粥少,一个职位,成百上千多人争。去年我一个学生去了某著名报社,据他讲,他的这个位置有五万人争。在如此不平衡的买方市场的状况下,按道理用人单位应该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人选,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单位依然抱怨挑不到合适的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纵然千挑万拣,最后也不过
对此次胡锦涛访俄并参加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俄《共青团真理报》的报道形象地描述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的一号人物,出席了阅兵式,“捡阅台上出现了一副最真实的地缘政治牌局,按照它可以毫不费力地推算出俄罗斯对外政策目前和未来的方向”  一个国家在跨越9个时区的72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活动,这个计划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而5月9日,俄罗斯人就是这么做的。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
大报恩寺遗址隐藏在一栋巨大的灰色住宅楼后面。从中华门出来一直向南走,只有经过它才会看到几块巨大的广告牌写着“金陵大报恩寺项目”。  大楼的居民都在揣摩什么时候开始搬迁,“原来楼后那片也都是住家的,一户挨着一户。”60多岁的老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自从挖出装有佛顶骨的石函后,已经有几拨记者到位于顶层的她家俯拍考古现场,而遗址上的“钉子户”们很快就消失了。  的确,南京市已经规划了上百亩的金陵大报恩
这次回来看到,家乡的变化就像回来时坐的飞机,太快了  “太高兴了,终于回家了!”6月2日17时03分,在儿子和女儿的搀扶下,92岁的河南籍远征军老兵王之平蹒跚地迈步下车。相隔20年后,他再次踏上洛阳故土。“欢迎抗战英雄回家!”此时,8位志愿者打着条幅,齐声高喊,并献上鲜花。看到眼前的一切,王之平拉着女儿的手颤抖了半天,激动地张了张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行热泪从老人脸上滑落。  “想不到……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