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教材

来源 :教育研究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en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西安市海伦幼儿园 710000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就提出了“重视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儿童的生理发展情况,按时令季节和幼儿实际生活的情况制定计划。”我园在课改的过程中,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关注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情况,活动主题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时令季节,扩充到大自然、大社会。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在我园的价值所在体现于此。
  1 重视以大自然为活教材
  大自然是一个客观上可表现的广阔空间,使幼儿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活环境,它的变化——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涵盖的知识是无限的,所能激起的感情是纯真美好的,因此,以时令季节为主题,让幼儿去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去观察和接触实际,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丰富的知识。
  比如:我们在阳春三月安排了主题活动——认识春天,其中的一个活动为“认识桃树”。我们的教师就把这节活动放在了户外的桃树下进行,孩子们认真的观察着每一棵桃树。
  有的孩子站在桃树下说:“这棵树上的花里藏着果子,像小绒球一样(用双手的拇食指合在一起做动作),它就是小桃子。树上的叶子有绿也有黄。”
  有的孩子指着桃树干说:“咦,你们看,树干上面还有班点、裂缝、刀痕呢。”
  有的孩子笑着对其他小朋友说:“我外婆家也有桃树,不过树上的叶子有点黄。
  有的孩子靠在桃树干上说:“你们看,树上有鸟粪,这棵树上一定有鸟巢,这棵桃树为什麽能引来那麽多鸟呢?”……
  孩子们仔细的观察着,热烈的讨论着。
  组织活动的老师又把孩子们带到了有各种树的树林下,孩子们马上都找出了桃树指给老师看,竟然都找对了。
  而在这次课改以前,同样的是“认识桃树”的活动,教师们在活动前,精心的准备教具,把自认为科学的、正确的书本知识设计成教学方案:先出示桃树的图卡→幼儿观察→提问→回答→小结的过程。按照树根、树干、树叶的顺序,从颜色、形状来帮助孩子认识。可我们震惊的发现,在课堂上能够按顺序把树的颜色、形状说的头头是到的孩子,到了真正的桃树下却叫不出名来,表现出一种茫然。
  图卡上的树是抽象的,色彩是单一的。而生活中的树没有一棵与图卡上的完全相同,树叶的颜色不是一片全绿,而是有绿有黄。树干的变化就更多了,有虫疤、裂缝、刀痕等,孩子怎么敢认这一棵稞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大树呢?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只是图卡上的、课堂上的死板教学,而应该是在周围与环境中学习。注重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真实具体的观察情景。
  2 重视以大社会为活教材
  陈鹤琴先生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在课改过程中,我们一致认为,当幼儿的生理心理逐渐得以发展,他们开始对自己、家人、社会产生好奇,此时,我们的教师就必须给于帮助,确立主题,并追随幼儿的兴趣去给以真实的教育,以社会为活教材。
  在一次“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的社会活动中,我们的老师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等方法教育孩子要关心、帮助他人。最后用手机拨通了因病未来幼儿园章烨小朋友家的电话,请一位幼儿直接与章烨通话,当话筒里传来章烨的声音时,这孩子不由自主的睁大了眼睛,惊喜的问:“你的病好些了吗?什么时候能来幼儿园?我们大家都很想你呢。”这时另一个幼儿对着话筒也抢着说:“老师给我们放了体操比赛的表演录像,可好看了,我们还得了第一名呢!”……
  听着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我们顿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活动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都在专心的倾听着。忽然,坐在后排的一位小女孩不停的向前探着身子,问身边的同伴:“这个手机是真的还是假的?不会是玩具手机吧?”听了她的话,我们很吃惊,小小年纪的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时,老师请她和章烨对话,只见她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手机,刚说了一句话,就大声叫起来:“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活动结束后,许多孩子涌到了老师的身边,询问章烨家的电话号码,说要打电话问候章烨。
  几天后,章烨来上幼儿园了,他的妈妈带来了小朋友爱吃的巧克力、果冻等食品,她含着眼泪对老师说:“这几天,我们家的电话响个不停,都在问候章烨的病况,还有许多小客人来探望我们家的孩子,孩子间的真情,真令我感动。”
  其实,我们有时并不需要去挖空心思,创设许多游戏情境。真实的社会生活往往是最好的教育契机。与认知活动相比,社会生活更具有贴近生活的特征,我们应尽量挖掘生活中具有价值的素材,将教育与社会相结合,让幼儿体验生活、融入社会。
  我们在幼儿园的教学课程设置中践行了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将继续研讨陈鹤琴先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目标论和“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把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的三部分内容适用于我园现实的幼儿教育中,使我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其他文献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东丰镇仁合小学 13630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两年前就在我们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一切以学生为本","倡导积极,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当时,它的许多理念都让广大教师耳目一新,而今,经过两年时间不断的学习,实践,不少教师在课改的路上渐行渐远,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享受课改带给我们成功体验的同时,本人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期刊
在学校里,教师们经常议论某些学生聪明,某些学生迟钝,有些学生想问题得法,有些就不甚得法或不得法,这都是指思维上是有差别的。实践证明,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要培养富于创造性的开拓型建设人才,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
期刊
四川省兴文县大坝民族初级中学校 644405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初中教学条件以及教育资源加大了投入,音乐课程也进行了全新的改革,这不仅给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同时也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初中如何发挥音乐课程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兴趣;素质  近年来
期刊
西安通信学院通信指挥系 (陕西西安) 710106  【摘要】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设计包含教学起点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资源分析,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要求的确定,教学进程确定及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  【关键词】任职;课程;设计  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施工图”。教学起点分析、教学资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教学目标及内容要求等一切设想,均要在教学设计
期刊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一小 438700  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文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活动。而这种言语交际活动往往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中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助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时自我表现欲望才会增加。学生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创设的情境,最佳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可以说是综合语
期刊
湖北省广水市应山桂花岛小学 432700  【摘要】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创设一个好的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体验赏析,使学生陶醉在音乐的美妙意境之中,畅游在音乐带来的美好享受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好的情境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呢?  【关键词】情境教学;生活展示;语言描述;气氛渲染;场景烘托  1 自然展示情境——“音乐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
期刊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埔小学 51420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让学生自
期刊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实验学校 314000  【摘要】课堂提问一直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设计巧妙合理的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拟从英语课堂中如何牢牢把握住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对于其内在的提问技巧,设计和艺术内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此作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提问技能;提问艺
期刊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东丰镇仁合小学 136300  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阅读,把阅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根据多年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对许多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内容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观察,我认为
期刊
安徽省桐城市范岗中心小学 23146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所学的语文课本为什么叫“语文”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在前,足以表明语的地位。文字文章,只不过是记录语言的,是把听觉的“语”转化为视觉的“文”。由此可见,“说”是语言的根本。只有会说了,才会表达思想,才会下笔如有神。为此,我从“说”字练起,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兴趣和能力。  1 创设机遇,让学生主动地说。  说的最佳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