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民权利保障——以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例

来源 :福州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_w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过程中对公民的一些权利进行限制具有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疫情应对中暴露了《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的不足、对公民权利的限制没有严格遵循必要的原则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不充分的问题.为此,需要完善《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疫情应对中应严格遵循比例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充分保障公民权利.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谋划了福州的金融工作,集中体现在《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的金融体制改革一章.其中所蕴含的金融工作理念十分丰富,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准确的目标导向、清晰的问题导向和开放前瞻的发展视野.
正义的概念和范畴,在持不同理论立场的思想家眼中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引发了人们对正义是否是一个值得法理学研究的对象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瑞特纳帕拉(Suri Ratnapala)通过对法律是什么、为何以及如何遵守法律的法哲学演进的梳理和追问,独创性地区分“依法的正义”和“法律的正义”两种概念,对于法律与道德以及正义的法哲学内核做出了当代诠释和发展.所谓“依法的正义”,是指法律是实现正义的手段和工具;“法律的正义”,则指特定法律的正义性或道德正当性.但是,只有个体间认知的耦合,才会导致关于正义行为的道德规则的汇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这就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实践要求,成为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心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