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民间借贷的疯狂末路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l9970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患有先天性脑瘫病,王明东动作有些不协调,干活很吃力,别人一个小时的活,他要干仨小时,为此他从小就被很多村民同情。
  可是,在2008年,王明东20岁的时候,他却在当地建起了规模最大的生态养鸡场,还带动300多农户一起致富。
  
  苦命男孩誓言活出尊严
  王明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生时,因大脑缺氧造成脑瘫。直到6岁时,王明东才能够勉强自己走路。他很想上学,可是走路却成了他最大的障碍。王明东的家离村里的小学只有10分钟的路程,可王明东却要走半个多小时。最多的一次,他一路上摔了25次跤。尽管这样,王明东还是咬着牙坚持到学校上课。父亲不忍心,只要有空就送儿子上学。
  除了走路,王明东说话和写字也都非常吃力,因为右手抖得厉害,他就用左手写字。幸运的是,他的智力没有受到影响,每次老师要求背诵课文,王明东都是第一个背完。尽管这样,王明东还是经常被同学们嘲笑。
  为了练好协调能力,王明东经常尝试着帮父母干活,劈柴、挑水、砍猪草,只要他能干的,他都要试着干。因为手发抖,砍猪草的时候,他经常砍伤自己。
  为了练习走路,王明东爱上了踢足球。每到下课的时候,他都会到足球场踢球,这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2004年4月,经过层层筛选,王明东被选为重庆市残疾人足球锦标赛脑瘫组队员。他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重庆,参加全国残疾人足球锦标赛,代表重庆队获得了银牌。
  虽然没拿到冠军,但是足球场上的成绩,给王明东很大的鼓舞,他似乎找到了人生路上未来的方向。可是,命运却像有意捉弄这个刚满16岁的男孩。2005年,王明东初中毕业,他想考取重庆市一家体育职业高中学习足球,却因为残疾被拒之门外。
  王明东想跟着父亲一起出去打工赚钱,可是父亲打工的公司却说什么都不愿意接收他。
  求学无门,打工又被拒绝,王明东沮丧到了极点。那段时间,王明东的母亲又患上了肾炎综合征。
  王明东很着急,他想带母亲去医院,家里却没有钱,情急之下,他跑到邻居家去借。可是连续跑了几家邻居,都没有借到钱。
  一连串的打击,让这个原本想坚强起来的男孩再也忍不住了,王明东回家后大哭一场。
  虽然王明东的父亲及时赶回来,给母亲看了病,可是这件事却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他想过离家出走,也想过死,但看着患病的母亲和正在上学的妹妹,王明东最终打消了这些念头。从那以后,王明东暗暗发誓,再也不哭了,他决定自己赚钱,活出自己的尊严。
  艰难创业一波三折
  有一次,王明东跟母亲到集市上买菜,发现集市上的土鸡非常好卖,他决定养殖土鸡。2008年春天,父亲拿出打工时赚的一万元钱给了王明东,王明东在老家的山上承包了一块林地,又买来3000只土鸡饲养在林地里。那段时间,他就住在林子中临时搭的小棚子里。遇到有养殖经验的人,王明东就请教土鸡的养殖方法。他信心满满,决定大干一场。
  可是,灾难却悄然而至。一场罕见的大雨,淋灭了王明东所有的希望。
  2008年5月,下了一场多年不遇的大暴雨。王明东想把鸡赶到房檐下避雨,因为腿脚不好,山上泥土湿滑,他踉踉跄跄地赶鸡,还摔了好几个跟头。忙了一个多小时,他才把鸡都赶到了一起。可大雨过后不到一个星期,王明东养殖的3000多只土鸡,全部死了。
  原来,那场暴雨过后,本来就不太适应环境的小鸡发生了应激反应,王明东没有经验,给鸡治疗不及时,所以才发生了惨剧。
  初次创业就宣告失败,刚刚燃起生活希望的王明东,再次陷入困境和绝望之中。
  虽然王明东每天还是像平常一样吃饭干活,可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滋味。他没有向任何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却把情绪都寄托在写作上。虽然写出的字得仔细辨认才能看清楚,但是那段时间,写作却寄托了他所有的快乐。
  半年时间里,王明东写了15万多字的剧本,主人公的故事就是王明东的缩影。他想用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废人,如果有一双翅膀,自己仍然可以飞。
  2009年4月的一天,王明东在家里修房顶,突然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这个人一进门就说是要给王明东投资,王明东简直不敢相信。
  他叫杨忠,是重庆市彭水县一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2008年,他在王明东的村子里修公路时,就经常看见王明东自己挑水、喂鸡。后来,杨忠听说了王明东的故事,非常感动,就决定帮助他。
  杨忠为王明东投资5万元,建了一座四百多平方米的养鸡场,又给王明东购进了3000只鸡苗,重新养殖土鸡。
  王明东的创业精神打动了龙溪乡政府。2009年5月,乡政府对王明东的养鸡场非常重视,专门派来技术员,现场指导王明东养殖土鸡。
  有了这些支持和帮助,王明东信心更足了。一个月后,王明东又听说乡里有到重庆西南大学去学习养鸡技术的机会,就主动报名,成了当时300多名学员中唯一的一名残疾人。通过这次学习和当地技术员的指导,王明东很快掌握了养鸡技术。
  
  在质疑声中成立合作社
  王明东的父亲也不再出去打工,全力帮着儿子养鸡。虽然王明东行动还是不灵活,但是鸡场里的活都能自己干,他也很喜欢和小鸡们待在一起。
  2009年国庆期间,王明东养殖了4个月的3000只土鸡可以出栏了。他把土鸡拉到黔江市场上去卖,定价六块五一斤。因为王明东养的土鸡个头适中,价格合理,很受消费者青睐。3000只土鸡,两天就卖完了,一共赚了3万元钱。这是王明东自创业以来第一次赚钱,他很兴奋,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
  2010年元月,王明东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成立合作社。这个决定让周边的人都很惊讶。
  此前,王明东听到一个消息,重庆市正在实行万元增收政策,国家能够给小型合作社在养殖上提供优惠政策,就是原价六块五一斤的土鸡,发给农户只要三块五一只。王明东觉得,这是一个扩大规模的好机会。可是,他的这个想法不但没有人看好,还遭到质疑。
  无论王明东怎么说,村民们还是找各种理由不愿意和他一起干。尽管遭受冷遇,但王明东却很有信心。他考察过市场,土鸡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只要养出来,肯定不愁卖。王明东又一遍遍地劝说村民,并给大家许下了这样的承诺:“我可以保证,如果合作社破产,是我经营不好,与你们无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6户村民被说动心,愿意跟王明东一起干。2010年4月,王明东和这6户村民成立了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王明东任理事长。王明东把自己的养鸡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养殖户,他自己也扩大了规模,又购进了7000多只土鸡苗。
  2011年3月,经人介绍,王明东跟重庆市一家农贸公司达成了供销协议,只要是合作社养出的土鸡,他们全部收购,并将合作社吸收为农贸公司的联合社员。王明东运用小合作社依托大公司的方法,兑现了对村民的承诺。
  2011年上半年,王明东已经带动全村300多户村民一起养鸡致富,他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编辑/魏敏)
其他文献
我的第二张名片在朋友圈里很受欢迎,你可能会问,啥叫第二张名片?那就要先说说公司印制的第一张名片。  在毕业后的几年时间里,我换了好几家公司。这些名片其实就是公司的宣传活页,统一的Logo、邮箱、地址、电话,个人信息在上面是无足轻重的,随时都可能被替换掉。后来有次参加行业活动,一个做设计的女孩给我留了张名片。前面风格简洁,后面也只有一句俏皮话:我是“康熙控”。就是这句话,一下拉近了我跟她的距离。我哈
期刊
筹集启动资金的五种方式    没有资金,一切都无从谈起,而资金不足,则很可能导致刚刚起步的事业夭折。创业者如果不懂财务知识,必将输在起跑线上。多少有创业梦想和创业能力的年轻人,就是因为筹集不到启动资金而止步在创业路上,这不得不让人遗憾!  以下我向大家介绍几种获得启动资金的方法:  1.自力更生,先打工,后创业  对于初次创业的人来说,用打工积累的资金来创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当年我成立金鑫装饰
期刊
国道走出的快餐大亨  生于“三来一补”盛行的东莞长安镇,蔡达标显得与众不同。他不关注李嘉诚的生意版图,中学时就深深地被“麦当劳的神话”所吸引。1994年,他创办了一家店面面积仅有70多平方米的“168蒸品快餐店”,那时他不过是个体户,但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把麦当劳视作竞争对手。  “我本人很喜欢吃,也很喜欢研究吃,闽南人很喜欢吃蒸的东西,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能够保持食物的营养不被破坏。”“好吃佬”蔡
期刊
截至2011年12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连续9跌停,为三年来首见。对于人民币汇率此番异动,外资出逃论等各种解读说法不一。  “肯定有人坐庄投机,肯定有大批热钱流出,也肯定不是趋势逆转的拐点。”与一般金融玩家模棱两可的说话方式不同,“热钱先生”陈健明(此处为化名)一开始就开宗明义,连用了三个肯定。  在深圳蛇口一家工业区改建的写字楼里,记者接触到这位传说中的“热钱先生”。陈健明的名片很简单:某某资产
期刊
10年前,郑亚旗被父亲郑渊洁毫不留情地“轰出家门”,自谋生路;10年后,郑亚旗成了郑渊洁的老板,包装郑渊洁、策划郑渊洁。虽然父子俩的地位颠倒了过来,但郑亚旗却很坦荡:“我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生在了郑渊洁家,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不同的是,我走了捷径,却又将捷径开辟成了阳关大道。”    老爸郑渊洁“靠不住”  10岁那年,郑亚旗从小学“肄业”后,被父亲郑渊洁带回家,上起了“私塾”。在家里,郑渊洁特许
期刊
他曾是全校倒数第一的“富二代”,今天影视、养鸡双丰收,实属罕见。除了跳跃的思、维和认定的痴迷,那场家庭的变故算是给刘波补上了重要的人生一课。    打小超级没正形  刘波,1983年出生在山东聊城市刘村。上世纪90年代初,他家就有千头猪场,资产过百万元,是典型的村中富二代。  这小子,打小就跟别人不一样。从他有记忆起,学习一直很稳定,一直倒数第一,连他的老师都说:“刘波,你是个旷世奇才,我再教十年
期刊
一个大雾的清晨,曹德旺坐在福耀玻璃总部的办公室里。办公室的巨大反衬得他人有些小,而且比照片上更显苍老,毕竟65岁了。但仍矍铄,有时平和的双目倏然张开,威严得有些慑人。这位享誉已久的“玻璃大王”如今再次黄袍加身。最近几年,在各大报章,“慈善大王”四字常被用以缀在曹德旺的名字之前。  “去年我捐了10个亿,他们都给我花出去了。”说这话时,曹德旺的表情颇为欣慰。2010年,曹德旺及其子曹晖的捐款高达10
期刊
薛荣,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普通得就像她的人一样。然而,在百度里输入“薛荣”两个字,关于她的信息便一下如潮水般涌现:“优雅手模”,发长一米五、接过多个洗发水广告、爱穿旗袍的“优雅女人”,无数孤儿和残疾人的“薛妈妈”,河南省十大女杰、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15年前,她白手起家创立了郑州第一家保洁公司。如今,她麾下公司的业务已经做到全国27个省市,成为业内规模最大的一家。薛荣的创业故事,已经成为一个传奇
期刊
三十年前,我刚到纽约的时候,治安很不好,朋友瞪大眼睛警告我:“如果你在巷子里被抢了,千万别喊‘救命’,更别喊‘有人抢劫啊’,因为你这么一喊,原先两边亮着灯的窗子,就会一下全黑了。相反地,如果你喊‘失火了!失火了’,原先黑的窗子,一下子全亮了,大家都会打开窗子或跑出来看哪里失火,你就得救了!”  “引起注意”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  戏曲演出便是个好例子。  为什么开演之前要敲打锣鼓点,一闹就闹上一
期刊
收集,是“地沟油”产业链的最上端,据行业内人士称,北京是“地沟油”最大的市场,也拥有“品质”最好的“地沟油”。  正因为如此,“地沟油”行业的“祖师爷”也起家于北京。国内淘得第一勺“地沟油”的“创业者”人称“大徐”,他在“地沟油”行业有着相当高的威望。    “地沟油”行业“创始人”  “大徐”的真名叫徐扣喜,是江苏泰州人。上世纪80年代,北京还没有什么淘“地沟油”的人。当时物质匮乏,肥肉都会被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