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家去威尼斯双年展干什么?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yyi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财富堂》一问:5月9日,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拉开帷幕,近年来,由于参与这项艺术大展的中国艺术家逐年增多,加之媒体的报道,使得这个具有120年历史的艺术大展成为时下人们热议的话题,当然也引发了诸多讨论甚至质疑。我们得知,你是应邀参加圣马力诺国家馆“友谊·中国”项目去威尼斯的,你对参加本届威尼斯持何种态度呢?
  李磊:我是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也是第一次去威尼斯,现场感受确实不一样。以前威尼斯对我是一个梦想,也是一个幻象,现在它在我的脑海里就非常真实了,我在那里也找到了一种方位感。这种方位感让我能够清醒地认识威尼斯双年展,清醒地认识其他艺术家,也清醒地认识自己。
  2.《财富堂》二问:看来你不仅仅是去观展的,还是去寻找并观察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坐标系上的真实位置的?
  李磊:威尼斯双年展全称为第56届国际艺术展,由主题展、国家馆、平行展三部分组成。今年展览的主题为“全世界的未来” (All the World’s Futures)。共邀请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136名参展艺术家,中国艺术家徐冰、邱志杰、季大纯和曹斐获邀参展。双年展的国家馆共有89个,其中29个展馆分布于绿园(Giardini),29个分布于军械库(Arsenale),其余31个分布于威尼斯城市各区。各国家馆就“全世界的未来”这个母题,结合自身地域、社会、人文和热点议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演绎。平行展是经过双年展组委会认证的独立艺术项目,这次也达到44个之多。
  尽管“全世界的未来”是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但是除了主题展外,其他展览并不一定要依据这个主题,所以威尼斯双年展总体上是百花齐放、各行其是的。由于威尼斯双年展将持续半年的时间,其间举办的其他展览不计其数,这使得威尼斯双年展无可置疑地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视觉艺术盛会。
  3.《财富堂》三问:每届威尼斯双年展,其实都是艺术观念与策展思想交锋的平台,也是媒体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本届双年展期间,你感受到了哪些新观念与新思想?
  李磊:双年展开幕后各种评论纷至沓来,当然主题展是最受瞩目的,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威尼斯我听到了许多批评的声音,基本上是说策展人奥克维·恩威佐过于政治化,选择作品边缘而晦涩,没有呈现出艺术本体的魅力。
  本届双年展策展人奥克维·恩威佐以他一贯的观点策划了展览和选择艺术家,他认为:“政治是当代艺术双年展的一个背景,而不是一个产生的动力。”“大家可以看到,随着人口和观点的自由流动,能够为各个国家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视角,帮助我们解读复杂的,快速发展的当代艺术当中的种种现象。”意大利资深策展人温琴佐·桑弗认为“这次主题展乏善可陈,展览过于强调政治性,放眼望去巨大的视觉奇观和晦涩的文献作品占了很大部分,那种直指人心的作品并不多”。台湾资深评论家陆蓉之则认为:“这二三十年来,各国双年展和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基本上掌握在一小群策展人手中,他们互相推举,跑遍世界各地双年展,展出名单重叠,作品形式雷同。”
  4.《财富堂》四问:以往,当代艺术都强调自己的独立性,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威尼斯双年展尤其要强调自己的独立地位,在前两年里,有些艺术家因为在作品中泛政治化而受到嘲笑。那么,在今天欧洲的政治环境下,奥克维·恩威佐想表达什么呢?
  李磊:其实奥克维·恩威佐是很好的策展人,他代表了西方边缘政治和文化对于西方核心文化的冲击,以及后殖民时期的世界文化平等与多元的愿景。这一点很多老派的人是不喜欢的,但是威尼斯双年展却标榜对于亚文化的包容,所以会选择他当策展人,而且在金狮奖的导向上都是倾向于授予那些被边缘化或不受重视的国家、思想和个人,这不啻为骨子里的大国文化心态,其实挺滑稽的。顺便说一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和强国就不要指望获得什么金狮奖,因为金狮奖是奖给偏门的。
  5.《财富堂》五问:是吗?金狮奖是奖给偏门的!过去我们得个金狮奖,感受非常好啊,以为进入了主流。那么奥克维·恩威佐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呈现给观众怎样的展览呢?
  李磊:奥克维·恩威佐还是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很完整的展览,许多作品有很好的观赏性,思想也很深刻。但是展览中的许多影像和文献类作品,需要欣赏者花更多的时间和有较多的知识储备,这对一般观众来说很难直觉地欣赏和解读,因此就显得晦涩。从观赏效果来说,一个大型展览中影像和文献类作品确实不宜过多。
  6.《财富堂》六问:中国艺术家的表现与观众反响如何?
  李磊:主题展中四位中国艺术家作品都有特点。徐冰很宏大,邱志杰很博学,季大纯很幽默,曹斐很诡异,他们都是非常好的艺术家。但有点可惜的是由于展示空间不够舒展,他们的作品在整个展场里不够凸显。徐冰的《凤凰》虽然视觉强悍,但是被安排在船坞里,就像被关进了笼子,我很为他抱不平。
  有点讽刺的是,与主题没有什么大关系的巴塞利兹的作品展示效果非常突出,而作品比他年轻时的气势显得弱了。这是所有艺术大师的问题,吵架的对象没有了,激情退化了,作品图式化了,思想也就空洞了。
  我看展览的时候一路在找视觉的张力、情感的张力和思想的张力。作品要做到三力统一太难了。
  7.《财富堂》七问:每届威尼斯双年展,各个国家的国家馆是最受人关注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国家意志和形象是很在乎的。
  李磊:威尼斯双年展中每个国家馆都非常用心。比如瑞士馆就是一池清水,柔和的色光变幻着打在上面,非常温馨、非常抒情;丹麦馆将切割了的旧木像安置在宽大的红色、白色及透明的空间中,极具呼吸感;安哥拉馆的废物重置作品极具非洲的豪放,而其中一部影像作品表现的是四个黑人孩子在沙滩上挖了四个坑,他们坐在里面模仿汽车自由地穿梭,看了让人心里流泪。荷兰馆是一个艺术家关于野外生存的多重记录。   日本馆也不错,一艘船被无尽的红色丝线缠绕着,尽管悬挂着无数的钥匙,但是不知哪一把能够开启未来的航线,真是非常具有民族性。美国馆是一组空间影像装置作品,很梦幻、很温情;法国馆就是挖来了三棵树,还放些噪音,我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英国馆很强烈,很黄色。在黄色涂满的整个空间内,陈列了两类情色体,一类是用下体吸烟的局部女身体,一类是胶体化的男女生殖器纠缠出的各类未名生命体。英国馆是最受欢迎的场馆之一,我觉得做得不错,就是格调不高。意大利馆非常好。有人不喜欢,认为太传统了。我正好相反,我真是觉得意大利馆非常好。它在格局上处理得很规整,有一种庄严感,在作品的安排上也呈现出严谨而细腻的节奏。最重要的是意大利馆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历史与人性。一进门就是一件反映意大利3000年历史的全景影像作品让你了解意大利文化的代表性图像,深入进去就是每一位艺术家个人关于人性的视觉阐述。我被其中许多作品深深地感动,如米摩·帕拉蒂诺的黑色的人体塑像与树枝和铁丝的组合就像中国的书法;尼古拉·萨莫利的油画溶解般地剥脱历史的图像,每一个痕迹都像划在观众的心上;南非艺术家威廉姆·科特里奇的电影手稿画表现了对于宗教的背叛和杀戮;玛雅·米格柳拉让观众的影子与满地的玉米融合在一起,似乎在提示人们不可忽视生存的基础。几乎每件作品都好。看了意大利馆就觉得他们有一种精神,一种代表了全人类的反省、同情、积极向上的精神,它能唤起人类内心善的觉醒。
  中国馆紧挨着意大利馆,并与意大利馆共享一个非常美丽的花园,地理位置非常好。我做过上海双年展,对要做好一个展览所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辛劳十分清楚,所以我对中国馆的工作团队抱以尊敬和理解。但是对这个馆的艺术处理我是有保留意见的。
  8.《财富堂》八问:我们很想听听你对中国馆的看法。
  李磊:我觉得做好中国馆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国精神?什么内容能代表中国精神?什么方法能代表中国精神?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去找合适的艺术家及作品。我在这个展览中没有看到大气舒心的作品。在作品呈现上,展厅内的几件作品没有形成互动的关系,反而相互干扰,在气氛上显得凌乱,在气质上接近中国城乡接合部的感觉。所以我在中国馆心里很难受,尤其是看了意大利馆之后。我觉得作为中国艺术家很挫败,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首先要学习正确地认识自己历史,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民族,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国家,还要正确地认识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文化在世界政治和文化领域里的定位。
  9.《财富堂》九问: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上有哪些平行展?你的印象如何?
  李磊:今年中国国家馆主题为“民间未来”(Other Future),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携谭盾、刘家琨、陆扬、文慧和吴文光作品参展,可谓超级跨界。而以华人为主体的双年展平行展项目就达8个,它们是来自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山水社会——测绘未来”群展、湖北美术馆的“通向地狱之路——江衡个展”、今日美术馆的“气韵非师——从顾恺之到潘公凯的中国水墨展”、广东美术馆的“中国艺术三十年”、香港M+美术馆的“无尽虚无——曾建华影像展”、澳门艺术博物馆的“道路和探索——缪鹏飞艺术展”、台北市立美术馆的“别说再见——吴天章艺术展”、台北当代艺术馆的“张耀煌艺术展”等。华人同行相互串场鼓劲也成为威尼斯的一道风景。随着华人地区当代艺术的日益强劲,华人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成为常态。
  我参加的是意大利境内的一个小国圣马力诺共和国的国家馆。小国家有大志向,所以用小国拉大国的方法了体现他们的文化选择和态度,因此策划了“友谊·中国”项目。根据策展人的计划,本届双年展拉中国,下一届拉美国,再下一届拉俄罗斯。因此从学术考虑上是选择两个国家多种类型的艺术家参展。中国有五位艺术家,分别是马元、许迪奇、刘若望、张红梅和我,圣马力诺有六位艺术家。在威尼斯城里的圣马可区分三个场馆展出作品。因为城里都是历史建筑,无法改造成符合规格的艺术展厅,所以展出条件不是很好。据说当地媒体对圣马力诺馆有较好的评价,但是我心里有数,那是不能与文化大国的场馆等量齐观的。
  艺术作品是拿出来给人们评论的,我去评论人家,人家也要评论我。我觉得能够在威尼斯双年展这样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大平台上被大家评论就算是成功了。至于能否获得共鸣和尊重,那还要靠积累和运气,在国际上形成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用好平台,更要靠自己的实力。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同时有近300个展览开幕,一个艺术家就是沧海一粟,要大红大紫几率是很低的,但是我在场,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10.《财富堂》十问:最后想请教一下,你对不少媒体所谓“中国艺术家扎堆赶往威尼斯双年展”有何评价?
  李磊:中国艺术家扎堆去威尼斯,舆论也有“镀金”、“赶集”之说。我看华人扎堆去威尼斯没有什么不好。威尼斯双年展是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最为开放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我们为什么不来参加表演?本届威尼斯双年展英国文化理事会统筹的项目就有八个,美国、德国的也很多,意大利本国就不用说了,华人参与十个项目难道就多了?以前我们没有条件,眼巴巴地看人家玩,现在慢慢具备条件了,当然也要来参与。相信随着参与多了,我们的行为也会更加理性,但是积极地参与威尼斯双年展会应该成为常态。
  害怕中国发展的人可以说三道四,如果是乐见中国发展的朋友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观察,客观、理性、友善地指出艺术家们在去威尼斯过程中的问题,帮助艺术家理清思路、解决困难,千万不要打击他们的热情。
  李磊简介
  中华艺术宫副馆长、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在美国纽约、德国法兰克福、荷兰阿姆斯特丹、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城市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出版画册多种。2015年参加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圣马力诺国家馆)。

其他文献
祝君波简介  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执行副主任。历任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朵云轩总经理兼朵云轩拍卖公司首任总经理、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正局级)、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等职。  1.《财富堂》一问: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举办以来,以高岛质量的艺术展览和高水平的嘉宾讲演,受到越来越
期刊
一、美国投资移民9.30变法预案解读  到今年9月30日,已经经过美国参议员司法委员会主席Charles E.Grassley提案的EB-5改革政策,一经众议院、参议院投票及总统签署后即将成为正式法案执行。对申请者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点如下:  1、自上世纪90年代起保持至今的50万美元投资金额猛涨  目标就业区投资金额从至少50万增至80万美元,非目标就业区最低投资金额则从100万增至120万美元,
期刊
能影响到艺术趋势和艺术内容的并不是艺术作品本身,而是生活,于时代中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做什么”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在艺术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古典、浪漫、印象后印象、现代艺术,到达“后现代”的断面时,宏大的题材大抵已被表现殆尽,留给当代艺术家的,除了在理念上的琐碎修补空间外,剩下的不过是尽力寻找自我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建构自己的美学体系,以求
期刊
作为在纽约冉冉上升的跨学科艺术家和作家,这位“上海女孩”的艺术之路,可谓色彩斑斓。有评论认为,“她可以用任何材料来描述心中的故事,尤其擅长用平面手段表现戏剧元素,包括用多时空的形式展现。她倾心于艺术和科学的浪漫主义,以及非线性结构的故事。”8月份,她创作的戏剧作品《Al》,将在纽约布莱克剧院(Brick)连演三周。  从纸上到舞台  夏然的艺术创作从画笔和不同材质的纸开始。  2008年,当她从上
期刊
读书的时候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现代舞,一直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的造型艺术,如舞蹈、默剧。前些日子看山本耀司于巴黎男装周的2016春夏发布会视频,他邀请了一个现代舞团在秀场作贯穿全场的表演。探索着如何去定义和用衣裳覆裹一个物体、或运动中的人体。当时我想起了皮娜-鲍什。  要如何去捕捉和定义一个女人的性感?官能的性感是很容易被约简和物化的东西,记忆偷懒地送给你一个符号:梦露的痣、赫本的浓眉毛、斯嘉丽-约翰
期刊
在700万年前,人类才与正式『分家』。尽管一直以来,高级进阶后的人类始终认为,自己独有的特质是动物所无法企及的,其中以艺术最为高贵,它就像说话的能力一样,将人超越于动物之上,为人、兽之分立下了明确的界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理论似乎却越来越站不住脚,一些动物在自己的领域里正进行着或人或小的创作,无论初衷如何,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以证实了它们与人类之间,似乎不再有那不可跨越的鸿沟。  人类近亲猩猩的艺
期刊
青州,作为传统书画的一面旗帜,从上世纪90年代始,已经自发式成规模地组建起画廊集群,优先获得了书画市场的话语权并奠定了其龙头老大的“江湖地位”,于是有了“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的行业俚语。据统计,截止2013年,青州已有700余家画廊,从业人员3000多人,书画创作人员近20000人,青州书画市场交易额在全国中小城市中排名第一。  艺术品有别于—般商品,其价值难以估算,不可量化。在既往经
期刊
2015年7月25日,红星地产总部壹号作品——新华·红星国际广场展示中心在万众瞩目中盛大开放。红星地产、新华发行集团各级领导,以及众多商界精英、全国主流媒体齐聚新华·红星国际广场,与国际巨星范冰冰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  当商业巨头联手文化领袖  此次开放盛典选在夜晚时分,夜幕之下,展示中心的外立面绽放出更加光彩夺目的魅影,来往吴中路、虹井路的车流与人流络绎不绝,只为一睹“世界的广场”首次亮相。
期刊
样样都赞的跨界艺术家  平素,他身边一直带着一本本子,只要一有空就不停地在本子上画画或写作,这些行为可以帮助他减压,也是释放他创造力的一个过程。只要安德鲁先生身边有一本笔记本,他就时时刻刻地可以展开工作。就是这样,安德鲁在建造国家大剧院期间写了两本书——《房子》和《记忆群岛》,其中《房子》的法语版“La Maison”还成功入围2009年小说新手“龚古尔奖”,全法国只有六部小说入围!对蒙田、略萨、
期刊
每一个喜欢东方古董艺术的人,对于“朱塞佩·埃斯卡纳齐”这个名字似乎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全世界最为知名的中国艺术品经纪人,他一生都追随着东方文化的脚步,用敏锐的目光流转于中国古董的虚实之间,感受每一次相遇的欣喜和震撼。  半世纪心血结晶中文版问世  6月20日,在即将开幕的中国最高建筑——上海中心,全世界最为知名的中国艺术品经纪人朱塞佩-埃斯卡纳齐先生揭幕了他半世纪中国顶级古董领域的结晶:《中国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