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说家教 (二十四)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i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第八届督学。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物质与精神
  物质与精神是两大生命要素。离开物质,人将无法生存;而离开精神,做人的价值也将缺失。家庭教育仅仅抓好孩子的习惯、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故事分享:与孩子俩谈信仰
  孩子俩12岁时,我出差带回几本关于道家、佛家、儒家的书。
  孩子问我:“佛教是不是迷信?”我答:“佛教是文化。”
  孩子问:“那奶奶念经,是学文化吗?”我说:“是迷信。”
  孩子问:“道家、儒家是不是文化?”我说是。
  孩子翻了一会儿书,问我这佛家、道家、儒家到底是什么思想?我伸出双手朝上,说:“这便是。”孩子不解。
  我说:“佛教有个思想是‘空’,宇宙即是空,空即是宇宙,我双手上什么都没有,这就是‘空’;道家讲‘无为’,一切顺其自然,无为中求和谐,我伸出双手承天然之气,享天然之乐,这就是‘无为’;儒家讲‘仁’,‘仁者爱人’,大家主动伸出双手温暖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仁’。”
  孩子问:“研究佛教为什么要当和尚?”我说:“一个人对信仰极其崇拜,有时候就会迷进去。”
  孩子说:“当和尚不好吧?”我说个人的选择不同,不能说好与不好。
  孩子问:“什么是信仰?”我说:“是对一种思想的崇拜,如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家,这些思想博大精深。佛教、基督教的创始人也都是思想家,这些思想吸引了后人,逐渐成为后人的信仰。”
  孩子问:“迷信好不好?”我说:“对一些人来说,或许是一种精神寄托。但是,读书人不迷信。”
  孩子问:“那我们没信仰了?”我说:“你们研究科学,相信宇宙的真理,这就是信仰。”孩子俩表示长大要当科学家。
  家教建议:培育孩子的强大精神
  精神,泛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观念、思想。精神主导着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所关注的精神,指的是孩子表现出来的思想面貌与上进的活力。
  物质与精神是对立的统一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如果连温饱都满足不了,精神生活可能受影响。但物质并不是精神的决定因素,如果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物质条件好坏,其实并不重要。孩子的精神成长,也并不见得都需要特别的物质条件。古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这一代曾经的农村孩子,童年时少有吃肉,成人后反而更能吃苦耐勞。常有贫困家庭的家长与我探讨家教问题,我都认为,如果教育得法,贫困会是一种特别的教育资源。
  当然,说贫困可以成为教育资源,并不是说富裕是坏事。富裕家庭不仅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生长,也为孩子的高雅精神生活创造了机会。人们常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生活富裕之后,如果教育得当,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在孩子身上会沉淀独有的精神气质。改革开放后,许多富裕的家庭,重视自身修养与教育投资,这些孩子越来越表现出良好的精神气质。这是精神与物质和谐统一的结果。
  自古纨绔少伟男
  古往今来的大户人家,之所以常常出现子孙不肖者居多,不是富裕的错,而是忽视了精神成长。从小有人服侍,不思进取,玩物丧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长期以往,哪怕原本是好孩子,也会因丧失精神涵养而毁掉一生。当前,人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许多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吃苦,或者喜欢代替孩子“吃苦”。我觉得并不妥。如果一味让孩子享福,极有可能损害精神。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我为我的出身而自豪,并希望能够传承朴素的家风。我常对孩子俩讲我父亲的经历。我父亲出生后七个月,我奶奶就去世了,我父亲的生活经历相当艰苦,曾外出贵州打工。这些故事让孩子俩感受到,自己是穷苦人家的后代。孩子俩小时,我非常重视朴素的生活方式。饮料以水和牛奶为主,鼓励穿哥哥姐姐穿过的旧衣服。我们家住的房子,也都是普普通通。住在瑞安县城,曾有朋友来我家,说我家装修太寒酸。这固然有经费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我觉得让孩子住豪华装修的房间不见得就好。
  精神强大可克服人生的缺憾
  人生总会存在缺憾。人碰到特别的困难,常常会产生退缩甚至绝望,但只要不懈坚持,就能调整好心态走出阴影,这就是历练。能否克服困难,取决于人的精神。精神强大的人即使历经苦难,也会从中获得人生智慧。精神力量可以从经历、阅读等渠道获得,让孩子接触特殊人物,不失为一种良方。
  我姨婆的辛酸经历,给了孩子俩以特别的精神滋养。我姨公解放前去台湾做生意,后来逃难到杭州,多年没有音讯。因认定姨公出了意外,再加上生活所迫,姨婆带着女儿改嫁。之后过了几年,姨公入户杭城,回家接妻儿,发现家已变故,带走女儿在杭州另娶。几十年后,姨公的老伴去世,姨婆的老伴也去世,这时两佬都八九十岁了,在晚辈的促成下,双方冰释前嫌,在杭州团聚。后来,姨公活到100岁,姨婆活到90多岁。这个故事本身包含着特别的精神力量。
  我读师范时的姚亦菲老师,青年时期坐过国民党的“老虎凳”,反右时期被划右派坐了20多年牢。他那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学生强大的精神力量。2000年,姚老师到瑞安做客,在我家住了一夜,孩子俩第一次认识了姚阿公。当孩子面对面地感受长者如此笑对曾经的苦难时,心灵的触动是无法估量的。后来,姚老师出版了回忆录《坎坷的里程》,也成为孩子俩的精神食粮。
  信仰是精神的最高境界
  信仰是对一种思想的极其崇拜。宗教是一种信仰,宗教界的虔诚信徒使人肃然起敬,他们的信念与爱心有如明灯,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温暖自己。人们常把宗教信仰称为“圣”。实际上,“圣”除了宗教外,还包括一些哲学圣人的学说。如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孔子、老子本身也被人称为圣人。这些学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大众的信仰。   信仰对人的精神引领,具有神奇的力量。我小时,当把饭掉在地上忘了捡起来时,母亲会说“天上打雷时要小心”;每当闪电特别厉害时,母亲会说可能是谁家做了坏事了;村里人家有喜事,母亲会说,他们家上代积了德,并会讲些久远的故事。一次,我们兄弟夜里吵架,母亲说“屋后山上都黑了,怎么能吵闹?”我们自然不知道“山上黑了”到底会有些啥事,但的确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有一次,我调皮,母亲拉我到毛主席像前表决心,我仿佛觉得,如果做坏事,毛主席就会批評我。我父母也没有特别的宗教,但朴素的信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教育影响。
  现代社会,作为家庭教育范畴的信仰,可以从真、善、美、乐、圣五个方面把握。人对真、善、美、乐的追求,并不亚于圣,本身也就是一种信仰。人若领悟真理,即不受困惑所摆布,心灵可以自在愉悦。人之初性本善,唯有行善才更能接近幸福本源。人有了对美的追求,就会心胸开阔,当达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时,自然“万物静观皆自得”。乐就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贫困的年代,一些家长以辛勤劳动换来孩子的衣食无忧时,是何其幸福,这也是信仰。我觉得,人都会有信仰,只是真、善、美、乐、圣在心目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人生幸福需要信仰,精神成长也需要巧用真、善、美、乐、圣的信仰的力量。
  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正因为信仰对于精神成长的特殊意义,家庭教育要正视信仰,包括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也包括朴素的宗教学说。特别要帮助孩子追求真、善、美、乐的精神世界。家长要让孩子接触尽可能多的科技、人文、艺术领域的信息,使孩子生活在梦想中。
  精神引领,前提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我曾有位学生,10来岁的年纪,对人非常冷漠。于是我私下结对。一年后的一天,他来我办公室借钱,却不肯说出原因,最后我把钱给了他。几天后,他悄悄对我讲了身世:妈妈出走,爸爸几年前偷渡国外,至今没消息。之后,我们变得亲近。五年级时他要转学,来我办公室告别,说他爸爸已有消息,他也准备出国。当我为他祝福时,他泪如雨下。
  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家长才可能做精神导师。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养的孩子,付出了这么多,肯定最了解孩子。其实未必。天天在一起,不等于就走进心灵。要做精神导师,首先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多与孩子平等对话。其次,要加强自我修养,只有不断追求人格魅力、学识魅力的高度,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
  成功与幸福
  成功,是社会价值的认可度;幸福,是人的内在体验。从社会学的角度着眼,要引导孩子追求成功;而从人性的角度着眼,幸福则是最根本的。
  故事分享:杲杲获丘成桐奖
  杲杲读大三时,参加了丘成桐奖数学竞赛。丘成桐是菲尔兹奖得主,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2010年,他组织面向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数学竞赛。杲杲参加第二届竞赛,中国大陆设18个考场,有400余名参赛者。
  笔试于2011年7月9日-10日举行,中科大设有竞赛点。8月上旬,笔试成绩公布,杲杲个人项目有三项进入决赛,所在的团体组也进入决赛。
  8月19日-20日,面试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大楼举办,杲杲参加了四个半天的面试。当时正值世界性的数学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一批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聚集北京。杲杲面试时,评委和几十位数学家居然坐满整个教室。杲杲面对众多数学家,不慌不忙。碰到一个题目一时想不出来,拿起黑板擦慢慢擦黑板。一位评委问:“怎么擦得这么慢?”一位听众说“他正拖时间呗”。杲杲回过头说:“恭喜您猜对了!”全场大笑。
  20日下午,结果公布,杲杲获得了分析与微分方程铜奖,代数组合与数论铜奖,计算统计与应用数学银奖。共评出全能奖丘成桐奖10人,杲杲排名第四获银奖。杲杲所在团队获得银奖。当天晚上举行颁奖仪式,由丘教授亲自颁奖。杲杲当时只有17岁,五次登台领奖,受到丘教授和在场数学家的特别注目。
  回校后,杲杲受到表彰,中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专门约杲杲吃午餐。杲杲也因此与丘成桐教授等一些世界名流有了联系。
  家教建议:寻求成功与幸福的金钥匙
  成功给人以幸福感,幸福感又有助于成功,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但遗憾的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功与幸福常常不可兼得。家庭教育,究竟是追求成功,还是追求幸福?
  成功是相对的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世俗的观念认为,当大官,赚大钱,取得重大学术成果,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算得上成功。其实,成功是一种感觉,是达到自己理想目标之后一种自信和满足的感觉。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成功是相对的。有人仕途、财源顺利,如果心神不宁,就算不上成功。有人一介布衣,勤劳俭朴,家庭和睦,能说不成功吗?
  孩子的成功也是相对的。获得荣誉、成绩优秀、考取好学校是成功,陋习改变、良好习惯养成、克服困难,甚至一丁点的进步,也是成功。学龄前孩子成功感最强,那是因为少有竞争,更多是父母的夸奖。上学后,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竞争中的胜利者,往往更能感受成功。家长都希望孩子获得成功,只是,如何帮助孩子走向成功,不仅只是教育的学问,更要有哲学的思考。
  成功的秘诀是付出
  成功不会自然获得,需要仰望星空的追求,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耕耘。成功与智力相关,更与情商等综合因素相关,而最根本的因素,需要辛勤汗水的付出。
  杲杲大学的专业学科成绩的GPA高达4.16,相当于每门功课都达到95分左右,在当年中科大数学系学生中排名第一。这样的成绩是长期努力学习的结果。他的同学曹春田(现为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写给母校同学的一封信中曾这样评价:“我在中科大少年班有一位同学陈杲,主攻数学专业,在我们眼中他绝对能成为又一个陈景润。在一次特别难的线性代数考试中,只有他5题全部做对,其他人一般只做出两道。在外人眼里,他是个天才。但是他的室友对我说,陈杲从早到晚脑子里全是数学,就连走路时也总想着数学问题。而我就不是这样,平时总在与同学闲聊。其实并不是我们不够聪明,我们只是不够用心。如果我们也像陈杲一样,珍惜分秒时间,或许我们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   希冀孩子的人生不断获得成功,就要为其奠定学识、能力、道德、习惯、情商等基础。当前一些孩子怕苦、怕累,不肯努力学习,这需要家长用心引导。人都具有惰性,教育的价值在于自觉克服惰性。克服惰性,要从志向与责任心入手。有梦想才可能有奇迹。而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勤奋学习,勤恳劳动,勤俭生活,不断克服困难,這是人的基本责任,也是成功的基石。
  成功并不等于幸福
  成功可以带来幸福感,但是,成功并不等于幸福。这就给家庭教育出了难题。有家长认为,我不一定要孩子成功,我只要孩子幸福。问题是,放弃成功的要求,孩子就会幸福吗?成功与幸福的矛盾在于,从小追求成功的人,今后可能有的人过得很幸福,有的人过得不幸福;而从小追求幸福的人,相对比较难取得成功,最终又可能影响幸福感。
  孩子的教育需要成功激励,但家长不能被世俗的成功观牵制,更不能以不切实际的目标为标准。特别要引导孩子形成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就是成功的观念,并形成多元的自我评价观。当孩子表现良好,不断取得成功时,家长要以成功激励幸福感,引导孩子摆正心态,追求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如果孩子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家长就要及时调整目标,进而寻求不同的发展目标,不能逼孩子非走某条路不可,不然,孩子将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肯定会影响幸福感,又会影响走向新的成功。
  幸福取决于人生哲学
  有这样一个故事: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结在墙上的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一次次向上爬,一次次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心想:“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心想:“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会绕到旁边干燥的地方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于是变得坚强起来。
  碰到同样的事,之所以有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哲学观决定的。幸福由心态决定,而心态靠哲学观调整。儒家、道家学说或者宗教,之所以助人幸福,是因为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对人心态的调节。追求真、善、美、乐的信仰,也是因为饱含着关于宇宙、人生的哲学,给人以无比的幸福。希望孩子一辈子过得幸福,不能忽视人生哲学和辩证的哲学思维。
  哲学就是思想方法的学问,小学高段的孩子就可有所体悟。我常与孩子俩讨论,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方与圆到底谁更好?让孩子感受到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我们也常讨论一些逻辑问题。记得有次我说:“椅子四条腿,所以四条脚的是椅子;狗是四条腿的,所以狗是椅子。”孩子俩绕来绕去很有趣。我也常找一些含有哲理的小故事给孩子俩品味。2007年我开办博客后,特意转载《最棒的玉米》《农夫救驴》等十几篇哲理美文,并与孩子俩讨论,发挥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有幸福感的人才是最成功的人
  著名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有幸福的,也有不幸福的。普通老百姓,有幸福的,也有不幸福的。家庭教育不能只追求把孩子培养成大人物,而应该以幸福为本。希望小公鸡成为游泳冠军,希望蜗牛成为田径强手,不仅不能成功,其成长的过程必定充满辛酸。人尽其才,才可能更具有幸福感。实际上,孩子长大后,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如果具有强烈的幸福感,那么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孩子的人生也就是成功的。
  成功与幸福就在变与不变之中。尊重孩子的天性、兴趣与独立人格,让孩子在独立的“江湖”中锻炼,更利于培养幸福感。杲杲的博士专业是微分几何,属于纯理论。许多人问我,学这些理论太枯燥了。我也曾问杲杲滋味如何,杲杲说数学太有艺术味了,越学越喜欢。显然,目前而言,没有什么比学数学能让杲杲更幸福了。杳杳原来很喜欢物理,读大学后兴趣转移到生物信息学。每当说起她的学科,她都眉飞色舞。我曾希望杳杳长大后当中小学教师。如果我强迫杳杳去考她并不喜欢的师范学校,也许会犯下重大错误。
  我外甥彬也很有研究潜质,研究生读的是机器人专业,原来计划要到美国或日本留学。后来,他为了婚姻,考取上海公务员。上海交大的硕士,从事与专业毫不相干的职业,虽然是一种遗憾,但是,从做人角度看,只要人生过得幸福,就是成功的。我侄儿浩一直志向于做经济,现在任职于一家小企业也自得其乐。哪怕在多么平凡的岗位,只要孩子喜欢并能感受到其中的幸福感,就是成功的。
  责任编辑 颜雪梅
其他文献
强调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是党的十八大的突出亮点;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的具象化表达,更以如诗的韵味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中
近日,在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中刊登了一篇题为《在威胁下生存的中国医生》(Chinese doctors are underthreat)的文章。文中提到在今年的世界抗癌大会中,许多国际卫生政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王家卫电影《笑傲江湖》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想获得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守组织利益至上的原则。但如果管理层之间在管理目标
培养人是一项充满诗意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班主任工作就像弹奏一首节奏分明的音乐,需要把握好“长短”“快慢”“强弱”的节奏,才能谱写出班级管理最美的乐章。  一、把握好长短节奏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又繁杂的工作。班主任每天要处理很多事务,有时也会无所适从,甚至疲于应付,却收效甚微。因此,班级管理需要把握好“长短”节奏。  在一首音乐中,曲调“余音袅袅”,才能让听者“意犹未尽”。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
9月21日召开的“中国艾滋病治疗现状及挑战论坛”传出消息,2009年新感染艾滋病人群4.8万,其中在医疗机构中被发现的比例正逐年增长。该数据表明,除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峻的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本文试图通过介绍2008年到2010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在与天津市塘沽区政府合作共建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梳理出大型公立医
医院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在岗人员积极性受影响或者绩效上不去都会成为医院的一个“短板”,影响医院的整体利益。因此,如何妥善对待竞聘失利者,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道难题。
随着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可能进行的修改,一种新的消防监督检查方法即抽样
他是由国家实施特殊培养的新疆少数民族专家,行医25年,从踌躇满志的“天之骄子”至受人尊敬的“自治区特殊贡献专家”,他始终牢记使命,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小调查活动是小学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小调查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了解社会生活,观察生活,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笔者在听课和教学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