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技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与研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7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氛围逐渐趋向淡薄,民族文化美术和民间文化美术缺失变得日益严重,竹编这门传统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因此,怎样将竹编这门技艺引入到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让民间技艺再获传承,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民族、民间文化美术,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认同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竹编技艺;开发;传承
  竹编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编织艺术,生动地展示了竹编篮、盘、瓶、席、扇、动物、屏风等竹编艺术品的风韵,体现着我国传统竹编艺术的风采,也展现着我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将竹编技艺与小学美术教学相互结合,不仅是对民间传统工艺的致敬,更是对这种即将流失的传统工艺的一种继承。
  一、 竹编艺术的现状分析
  竹编作为一项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在我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不仅创作出了许多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精美竹编艺术品。同时也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乡村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近些年来,在改革开放商品经济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乡村旧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竹编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竹编艺术队伍也出现了大量流失,有的经商,有的进企业,盛极一时的竹编技艺逐渐被冷落下来。现在已鲜见年轻人拜师学竹编,剩下极少数上了年纪六七十岁的老艺人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如果顺其发展下去,民间竹编技术就会有绝迹的危险。如何更好地传承这门传统技艺?培养更多的竹编人才?竹编工艺进校园,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从娃娃抓起”是最好的传承途径。
  二、 竹编技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与研究
  竹编技艺作为一个古老的纯手工的制作工艺,在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造个性、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课改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背景下,将竹编技艺引入学校,进入课堂。利用竹编工艺材料的特殊性、艺术的精湛性、竹编技巧的多样性及其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等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小学美术与竹编传统工艺资源拓展性开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位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从内心深处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热爱工艺美术的情感,促使他们树立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志向,对推动竹编技艺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一) 造型·表现
  竹编技艺其独特的竹材特质,有着可薄加工,可劈成篾丝细如发,篾片薄如纸的特性和更强的弹力及柔韧性的优势,可编织可重构多种造型变化。利用竹材特点进行造型表现,比起以往的纸质、棒质、塑料等材质那是别样的手感和新鲜感。竹编工艺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线的立体构成,因为它是由竹篾通过交织缠绕,挑压等造型方式而构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形象。课堂上还可以打破传统竹编用线材去造型的特点,运用除线材以外的点材、面材和块材等为竹编塑形,并综合运用多种材质丰富作品表现。例如让学生试着将竹篾丝进行卷、弯、插、接,交叉编、对向编等各种方式的变化造型,或是让学生欣赏多种夸张变形的动物图片,编制平面竹编作品等。
  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制作出了造型各异、富有创造力的夸张生动的竹编作品。课堂上,老师智慧地引导学生参与想想创造,积极地进行思考,整个教学过程生动而自然,如行云流水。学生不仅保持学习热情,而且思维十分活跃,处于高度的发散状态,既理解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增进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了解,又激发起浓郁的兴趣,并培养了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设计·应用
  竹编工艺多是因地制宜、因材施艺,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无穷创造力的结晶,是民间艺人的智慧才能之结晶,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并且竹编工艺完全凭手工制作,与现代大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有着本质的差别,它是完整的、自由的、心灵的、审美的,它实现了人通过这种劳动技艺显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完整的劳动成果。因此,从“设计·应用”领域拓展创意竹编课例,通过对竹编技艺的体验和学习,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来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又有对身边民间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很巧妙地达到“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目标。如在引导启发学生开展创意设计,学生创制出别具一格的《小竹篮》《小箩筐》《果盘》等竹编作品。
  (三) 欣赏·评述
  传统竹编工艺创作题材十分丰富,既有取材于古代文学的题材,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主题;既有以人物为主的作品,也有反映自然百态的作品;既有弘扬传统美德的寓意,也有倡导时代新风的传递。在突破重點的过程中,可以用谈话法、表演法、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感受竹编独特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学生的人文修养,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发扬地方文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在“欣赏·评述”课中,拓展设计有关本土竹编工艺的欣赏教学课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形成其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和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 综合·探索
  竹编传统文化是特定地域群体、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映和结晶。通过这些作品及习俗,我们可以直观和形象地了解这个地域的群体或民族在宗教信仰、历史变更、生产生活方式、审美习俗等方面的信息,既能够加深对这个群体或民族的认识和认同,还能够从中借鉴和分享他们的优秀文化。从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出发,设计如《走进竹编》《家乡竹编发展调查报告》《走访竹编艺术大师》等有关传统竹编工艺美术教学拓展活动课例,使学生在综合探索中,了解丰富多元的文化艺术特点,理解其中深刻的精神内涵,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在美术活动中,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结语
  竹编技艺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造物精神与审美情趣,为使这门传统的民间技艺得到有效传承,将竹编技艺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拓展性开发美术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创造力,发展学生工艺美术素养,对竹编技艺这一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传承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张丽.竹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5):215,329.
  [2]王海云.竹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J].艺术教育,2015(3):15-16.
  作者简介:
  余小柳,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希望小学。
其他文献
研究系统参数为区间数的应急资源布局与调度问题。以应急准时开始可能度最大、资源布局调度费最小为目标,构建多目标模糊规划模型,并推广到多出救点联合救援的情况。基于区间
这些年光子集成技术发展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被认为将会重现电子集成摩尔定律的飞速发展。光子集成是光电子器件增强功能、提高性能、减小尺寸、降低功耗、降低成本的根本技术
针对传统遗传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陷,借鉴生物中亲缘选择的思想,提出基于亲缘选择的遗传算法。该算法构造新选择算子,通过按亲缘关系放弃一个解而获得另一个解来保证算法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贫血与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低血糖提供线索。方法:近3年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例284例。根据有无贫血进行分组,糖尿病患者伴贫血组120例占42.25%,糖尿
摘要:演唱时调整呼吸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对于演唱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帕瓦洛蒂也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音。”在我国悠久的民族声乐艺术历史长河中,也非常重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呼吸;种类;歌唱;气息  唐朝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陈彦衡《说
目的:应用宫腔电切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评价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由于异常子宫出血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而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或同时行子宫内
摘 要: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思维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因此,语文老师要着眼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基于以上情况,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际经验,浅谈一下如何在语文课堂上
提出基于选择性集成支持向量机的语音、话带数据信号分类方法,根据集成算法的差异性定义,采用两层级联结构的动态叠加算法完成决策输出。该方法能够在训练阶段准确地选择具有
目的:调查了解临床带教情况,为完善临床带教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制作的调查表在护生实习结束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调查发现实习时间短,带教老师普遍
摘要:“问”是音乐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问能成就高效的课堂。然而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中“太难、太繁、太啰嗦、无目标性”的提问却严重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因此,本文笔者从抓住时机,问得“巧”;围绕主题,问得“准”;立足学科,问得“美”三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提问,使课堂提问更有效,音乐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课堂提问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