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敬重陈寅恪

来源 :躬耕·文化精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文典并不是一概狂傲,对学问如渊似海精通十四种语言的陈寅恪先生敬重有加,不敢有半点造次。他公开承认他的学问不及陈氏之万一,多次对学生说:自己对陈氏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是十二万分的敬佩。劉文典对人宣称,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陈寅恪、冯友兰,他和唐兰算半个。
其他文献
贵高有危殆之惧,卑贱有沟壑之忧。  【注释】《宋书·王景文传》。  【鑒赏】这里说明,无论是地位高贵的还是低贱的,他们都有身死名亡的危险。区别只在于他们面对危险的不同而已。因其高贵,所以常常忧虑自身,念及自己的高官厚禄;而低贱的人易于忘却自身,追求更加宝贵的东西。另外,因他们高低贵贱不同,自然人们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这犹如“千仞之木,既摧于斧斤;一寸之草,亦瘁于践踏”。
期刊
抚射衔道义;  接武在文章。  ——题北京袁崇焕祠  坦腹纳震泽;  亡怀偃惠山。  ——题无锡梅园  泉声得清净;  山色观庄严。  ——题杭州灵隐寺  高风振千古;  印学话西泠。  ——题杭州鉴亭  锦屏临海浪;  法雨飞天花。  ——题普陀山法雨寺  云龙远飞驾;  天马自行空。  ——题桐乡福严禅寺方丈室  异花天上坠;  灵草雪中春。  ——赠友印联  拔地孤峰秀;  開门三径通。  
期刊
“不怕不识书,就怕书比书”。写《魏书》的史学家夏侯谌自视甚高,听别人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不大服气,便找来细读再三,这才知道《三国志》确比自己的《魏书》好,当即烧掉自己的书稿。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的:“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比较品读可以是横向的,不知道《丑陋的中国人》怎么样?对比《丑陋的日本人》就会读出奥妙;也可以纵向比较,读不懂奥巴馬,可以读一读
期刊
经济思想史学家巫宝三(1905.07-1999.02)行之有效的读书经验是“熟读深思”。重要的书,必须熟读、精读,最好能背诵。  巫宝三认为读书能够背诵,确是受用无穷。原先不甚理解的,也渐渐能理解了;原先自以为已经理解的,再通过背诵,更能深入体会作者的用心而求得其精意微旨。瀏览过的书,虽然也有印象,但总是不牢固,容易遗忘,要用时它也不来,而熟读成诵的书,则变成自己的东西,召之即来,运用自如,在思考
期刊
当今社会,工作岗位、社会角色发生变化是经常的甚至是必然的,工作的性质、内容、任务不同,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性格特征自然会有不同,每变动一次工作无疑都会有一个适应新岗位的要求。但做同样的件事,面对同样的场景,遭遇同样的困境,为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格局、不同的境界、不同的结果?关键是思维方法,也就是思考问题的方法。思维方法是最高的智慧。知识可以补充,能力可以锻炼,性格可以陶冶,而思维方法成为定势却难
期刊
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酒量有多少,人类意识之中,有许多,简直无理至极,例如,普遍认为能大口喝酒,喝得又多又快的,是一种豪爽的行为,是英雄行为。  这种观念不知自何而生,但至少在中国,由南到北,普通之极。于是,在许多场合之下,可以看到脸红耳赤的拼酒场面。  在那种场面中,喝酒完全不是为了乐趣,只是为了逞勇——或许,逞勇根本就是喝酒的乐趣之一,人各有所好,也难说得很,但是参与这种场面的人,有一件事,一定要牢
期刊
作为服色,“紫”的地位本不如“红”。“红”在汉代称为“朱”,被视为正色,而“紫”是间色,又称杂色。在上古时代,间色是被人看轻的,而紫色尤其被視为一种惑人的邪恶色彩。在正统思想观念影响下,紫色的地位不如红色。  当然,紫色虽遭到贬斥,却颇符合古人审美习惯。也就是说,紫色还是有自身的美,且受到人们喜爱。这就奠定了其地位变化的基础。  那么,紫色的地位是如何上升的呢?这应当是与上流社会的风尚有关。《韩非
期刊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候,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此联为镌刻在圆明园戏台上的楹联,纪昀所作。此联脍炙人口,立意颇高,构思别致,巧妙地借助了戏曲艺术的独特形式。嵌入传统戏中'生,净、旦、末、耍手、摇旗呐喊、称奴婢’和'白、引、杂说、乱弹、闹莲花’等戏曲说唱形式,并与历
期刊
山静日长仁者寿;  荷香风善圣之清。  选自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卷之十一·集字》。上联集宋人唐庚《醉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和《论语·雍也》:“仁者寿”。意思是说古老的高山,“草木植焉,鸟兽蕃焉,财用出焉,直而无私焉,……此仁者之所以乐乎山也。”(《孔丛子·论书》)因为有仁爱之心的人,能心静而和,不伤于性,又乐于山,即赞赏山的奉献精神,故长寿。  下联集唐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期刊
神话研究专家袁珂 (1916.7—2001.7)认为读书重在积累,积累的过程,也是研究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做学问总须有一点革新的精神,有一点自己的创见和发明。这就需要钻研,需要将所获的资料排比综合,反复思考,连类而及;从中悟出道理。还要不惮麻烦,寻检查证核实。这就需要有专注的精神。专者钻也,专家其实可以命名为钻家,只要钻了进去,自然会逼得废寝忘食、清心寡欲,而不是装模作样。如果钻不进去,要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