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八斗是个独特的人——他,捧着铁饭碗却偏要去流浪;他,心高气傲却对朋友极随和;他,文字功底深厚却很少投稿;他,身为校长却喜欢为别人营造轻松的氛围——在广西桂平市的民办教育界,詹八斗校长可谓声名远扬。
年少轻狂去流浪
1998年大学毕业后,詹八斗分配回家乡的一所中学做语文老师。在这穷乡僻壤,许多年轻老师深感看不到前途,悲观绝望,都是得过且过混日子;教学之外,就是喝酒、吹牛、搓麻将、打拖拉机。詹八斗来到这里,也一度失望过、痛苦过、彷徨过,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在宿舍里大书一幅“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励。教学之余,他攻读名著,苦练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他的一些习作就陆续发表在《散文》、《中国青年》、《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而且,他参加全县的教师书法比赛也获得了一等奖。顿时,詹八斗开始在这个偏僻的小镇名声大震。
出名之后,詹八斗就敢追求他的梦中偶像杨丽娜了。杨丽娜是学校的会计,是方圆百里家喻户晓的美女。她的美简直能勾人魂魄——詹八斗曾亲眼见过,几个已有妻室的男教师,因为边走路边偷窥杨丽娜而撞上了电线杆;镇上一位自诩六根清净的大胡子画家,有一天偶遇杨丽娜,口水竟流在了胡须上。文人求爱,大多情书开路,詹八斗也不例外。他绞尽脑汁,常挑灯夜战,炮制出许多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情书情诗,傻乎乎地叫人捎给杨丽娜。谁知杨丽娜对那些肉麻的东东不感冒,冷冰冰地转告詹八斗她不喜才子只爱财子,叫他莫再瞎子点灯——白费蜡。
詹八斗轰轰烈烈的一次求爱就这样折戟沉沙。不吃不喝两天后,他幡然醒悟,在这穷山沟沟里,不仅难以追逐到爱情,就是追逐文学也难成正果——有成就的作家诗人,哪个不是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于是他决定砸掉铁饭碗,出去闯荡。
辞职后,詹八斗来到广州,做了一年多的写手;接着又跑到深圳,在一家餐厅做总管;后来又流浪在韶关、武汉、北京等地。他有个计划:走遍千山万水,历尽世事沧桑,十年之后,再回老家写文章。
在北京,詹八斗应聘进一家通俗刊物,做打工记者。工资是月薪2000元,稿费及广告提成另算,包吃包住。编辑部只有詹八斗和一个叫胡涂的江苏男孩。两人都是初来乍到,也是第一次做记者,采访、写稿、排版、校对,每个环节都是他们操作,甚至等刊物出来了,他们还要大包小包地扛上车,然后运到零售发行公司去。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更有甚者,老总隔三岔五就会抱来一大堆资料,笑眯眯地发给他俩,让他们根据资料(尽是些名人隐私),撰写一些纪实稿件。原来老总除了经营这份杂志外,还做书商。他们写的那些稿子,他是拿去出书的。
照理说詹八斗和胡涂的劳动价值远远不止每月2000元,但发工资那天,老总却连人影都不见。反复打他的手机,都是无人接听。一个星期后,肥头大耳的老总才出现在编辑部,扔给詹八斗和胡涂每人800元,冷冷地说,经费紧张,先发点生活费,其余的以后再说。经费紧张?笑话!他上馆子、洗桑拿、泡小蜜就有钱?别的不谈,詹八斗和胡涂撰写的那本书,至少就让他赚了个二三十万。
詹八斗大怒,就想发作,胡涂死死拽住他,轻声说,算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出门在外不容易,在哪里打工都差不多。出门时老总重重地扔下一句话,不想干就走人,少给我摆脸色。
如果仅仅是这件事,詹八斗还能忍受,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有一天,老总居然拿来几盘黄带,要他们好好看看,揣摩揣摩,然后再在文章中尽可能多加些性描写进去,并一本正经地解释说这是市场需要。这一次老总显得非常慷慨,发给他们每人1000元红包,还许诺说下月起提工资。胡涂眉开眼笑地把钱塞进了口袋。詹八斗却一动不动地望着红包发呆。他在想,我能这样干吗?一瞬间,他感到迷茫之中心灵是多么的孤立无助。
晚上,詹八斗找到老总,说,钱我要了,因为那是我应得的报酬,但无论如何我不会写那些毒害读者的东西。什么?你再说一遍?老总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轻蔑地睥睨着詹八斗说,年轻人,你还不懂这个社会。我问你,你来京城打拼的目的是什么?詹八斗说是挣钱!老总气冲冲地说,想挣钱就不要装什么正经,不想干就给我他妈的滚蛋!詹八斗大声说,要我走可以,但必须先发清工资!老总顿时像被激怒的野兽一样吼叫,你小子翅膀硬了?敢造反了?见詹八斗顶撞,老总大概觉得丢了面子,趁对方没防备一拳打来,重重地击在詹八斗的鼻梁上,血立刻涌了出来。忍无可忍的詹八斗便也对准那个无耻家伙的下巴冷不防狠狠一拳捣去,然后头也不回地连工资也不要就走了。
那一拳彻底砸碎了自己的饭碗,但詹八斗心中无悔,甚至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惬意。
打工路上勤读书
不久,詹八斗进入京城的一家小报,又开始了原始打拼。这份报纸是自负盈亏的,得不到国家的一分拨款。没钱怎么办报?靠广告!报社给每人(包括门卫)发一本记者证,叫大家出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拉广告,只要拉回广告,就重重有赏。詹八斗从没拉过广告,他不知道在北京拉广告这样困难。他跑了一个月,天天早出晚归,磨破了两双皮鞋,跟老板、经理们说尽好话(只差没求爷爷告奶奶),也没拉到一个广告。而报社那几个青春靓丽的女孩,出去两三天,就能满载而归。看看她们,想想自己,詹八斗觉得无地自容,只好悄悄溜掉。
后来经朋友介绍,他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在策划部做广告撰稿人员。尽管工资不高,工作时间又长,但他很知足,因为在高手如云的京城,找份工作实在不容易。詹八斗是勤奋的,凡事爱抢着干,不偷懒耍滑。别的员工,做完了自己的事情,便事不关己地做着一些私事。而他忙完了老板交代的工作后,总会积极主动地找些别的事情来做,哪怕是抹桌子、倒垃圾这类活儿。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一客户急着要策划书,可老板打了好几个员工的手机,他们都说在外游玩,赶不回来加班。后来,老板想到了詹八斗,便试着给他打电话。詹八斗来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客户看了策划书,十分满意,连声惊叹,说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哪。事后,老板把詹八斗叫进他的办公室,动情地说,你知道吗?这个客户一直是我们公司最大的客户,如果今天不是你赶来,也许这个客户以后就要和我们终止合作了。说完,老板从抽屉里拿出2000元递给詹八斗,笑着说,你平时的工作态度和努力,我都看到了,这是给你的特别奖励。
詹八斗顿觉天高云淡。从此,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打工虽苦,但每个人总会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只要坚定信心,用智慧、汗水去拼搏,就能换取多彩的人生,因为,生活不会亏待不屈追求的人。
茫茫打工路,即使生活再苦,工作再累,詹八斗也从没间断过读书。他习惯了买书(尽管收入不多),习惯了读书(尽管工作忙碌)。常常,三更半夜,他还在孤灯下,孜孜苦读。室友取笑他:物欲横流,读书何用?他答:以求内心安宁!几年来,他读了上百本各类名著,做了几大本厚厚的笔记,而且写有十几本日记。詹八斗对文学的虔诚,在他的两篇日记里可见一斑:
(一)
一个人在宿舍,总喜欢静静地读一些书,通宵达旦。
明知道文学于谋生无益,但就是难以割舍。漂泊天涯,行囊里,装得最多的,还是那几本震撼我心灵的名著。
一直认为,既然选择了文学,就不要一味去追求稿费、鲜花和掌声,而要用自己的才华、爱和责任,去帮助那些备受苦难的灵魂重见天日!
(二)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有谁,还肯去十年磨一剑?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可不,有了名自然就会有钱,有了钱自然就会有一切。于是,各路菩萨纷纷变着戏法往外端东西,哪里还会去考虑货色优劣?哪里还会去忧虑仲永之伤?
这里,你再也难寻文学的个性之美、意趣之美、渲染之美、推敲之美,更甭想有种种神来之笔了。当世的著作虽多,放眼望去,架子上琳琅满目,但终归是风情万种,肾亏依旧。
《挪威的森林》里有人说:不看三百年以内的作品。我没那么狂,我只是不想看当代的文学罢了。当然也有例外,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就看了十遍。
詹八斗浪迹天涯,虽然淘金不多,但他经历了风雨,结识了朋友,广涉了名著;最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沉淀了知识。这些,可是一笔比金钱更为宝贵的财富呵。后来,詹八斗结束漂泊,返回家乡,买了房子,娶了妻子,生了儿子。日子缓缓而过,生活总算安顿下来。
诗酒风流显才气
詹八斗返回家乡后,立刻有一位办学老板登门拜访,力邀他加盟学校做教务主任。詹八斗答应了。进入这所民办中学以后,他以校为家,严格管理,仅仅一年时间,学校的教学质量就突飞猛进。不久,他就被老板任命为校长。
詹八斗虽做了一校之长,但他的文人本色却没有改变。每当假日周末,如果不读书,他就爱叫一帮文友到外面去吟诗作对,煮酒论英雄。他酒量很大,颇有李白神韵。而且,他擅长讲笑料,每每会把人逗得前俯后仰哈哈大笑。
做了校长之后,詹八斗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读书了。他读书很怪——他最喜欢读唐诗宋词元曲,认为中国最美的文字都在里面了;他基本不读外国的作品,认为翻译过来的著作已少了原著的神韵,读来效果不大;脍炙人口的《红楼梦》,他只背下那些诗词联赋就扔在一边了,认为情节太无聊,整天就是一群吃饱了没事干的家伙在咏月吟风;在当代作家中,他偏爱路遥和余华,认为他们的作品有一种震撼灵魂的东西。对于写作,詹八斗也同样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写作其实就是一门个体性的手艺劳动,永远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真正的写作,应该是神圣的、沉重的、忘我的,而不应该是浮躁的、功利的、虚伪的。可惜现在社会太喧嚣,文字垃圾总是层出不穷,着实令人心痛。
正是因为害怕制造出文字垃圾,所以詹八斗从不轻易投稿,投出的文章,必是情真意切、有感而发。在《在韶关挖煤的岁月》中,他是这样写的:
……转眼,我就在煤矿呆上四个月了。这四个月来,我和高手、四川兄弟、山东兄弟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共同的经历,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是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都是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在日复一日的打工生涯中,我们尝遍了人情冷暖,饱饮着酸甜苦辣。其实,打工路上,浪漫和诗意都是易碎品。许多笑脸的背后,更多的是隐藏着背井离乡的血泪史。
……不久我就离开了韶关,又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驿站。我一直认为,高手没有死,他永远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在他的指引下,我在这个爱情与情欲不分的年代,坚守着自己神圣的凄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迎接着困难的一次又一次挑战。
惟有真情实感,方能感人至深。该文在一本杂志上发表后,旋即被《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转载,一时好评如潮。许多读者辗转打听到詹八斗的电话,都向他请教或和他讨论一些问题。詹八斗的心暖暖的,他终于体会到了文学的力量。
在工作上,詹八斗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在写作上,詹八斗刻苦磨砺,诗意勃发,在许多名刊大报都留下足迹。最难得的是,他拥有一份乐观与自信。哪怕生活再多磨难,哪怕人生再不如意,他都会努力进取,永不放弃!他写有一首《自嘲》悬挂在他的书房:
消磨岁月亦傲然,艰难酸辛不必言。漂泊他乡为尝胆,打拼故土敢息肩?一杯浊酒一声笑,半篇妙文半吊钱。书生落拓何足惧,桃花源里可种田。
詹八斗说——一个人,应该懂得感恩,无论生活给予他什么,都应该感谢生活。芸芸众生,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出人头地,大多数都会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但只要在人生的舞台上尽力表演过,就已经无怨无悔!
2009年暑假,一位广东老板偶然得知詹八斗的境况,十分欣赏,便诚邀他去汕头做校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詹八斗决定再次南漂。启程的时候,他对赶来送行的文友留下了一句话——让灵魂永远牵手,让诺言永不生锈!
责 编:熊正红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截止时间:8月12日。
年少轻狂去流浪
1998年大学毕业后,詹八斗分配回家乡的一所中学做语文老师。在这穷乡僻壤,许多年轻老师深感看不到前途,悲观绝望,都是得过且过混日子;教学之外,就是喝酒、吹牛、搓麻将、打拖拉机。詹八斗来到这里,也一度失望过、痛苦过、彷徨过,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在宿舍里大书一幅“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励。教学之余,他攻读名著,苦练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他的一些习作就陆续发表在《散文》、《中国青年》、《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而且,他参加全县的教师书法比赛也获得了一等奖。顿时,詹八斗开始在这个偏僻的小镇名声大震。
出名之后,詹八斗就敢追求他的梦中偶像杨丽娜了。杨丽娜是学校的会计,是方圆百里家喻户晓的美女。她的美简直能勾人魂魄——詹八斗曾亲眼见过,几个已有妻室的男教师,因为边走路边偷窥杨丽娜而撞上了电线杆;镇上一位自诩六根清净的大胡子画家,有一天偶遇杨丽娜,口水竟流在了胡须上。文人求爱,大多情书开路,詹八斗也不例外。他绞尽脑汁,常挑灯夜战,炮制出许多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情书情诗,傻乎乎地叫人捎给杨丽娜。谁知杨丽娜对那些肉麻的东东不感冒,冷冰冰地转告詹八斗她不喜才子只爱财子,叫他莫再瞎子点灯——白费蜡。
詹八斗轰轰烈烈的一次求爱就这样折戟沉沙。不吃不喝两天后,他幡然醒悟,在这穷山沟沟里,不仅难以追逐到爱情,就是追逐文学也难成正果——有成就的作家诗人,哪个不是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于是他决定砸掉铁饭碗,出去闯荡。
辞职后,詹八斗来到广州,做了一年多的写手;接着又跑到深圳,在一家餐厅做总管;后来又流浪在韶关、武汉、北京等地。他有个计划:走遍千山万水,历尽世事沧桑,十年之后,再回老家写文章。
在北京,詹八斗应聘进一家通俗刊物,做打工记者。工资是月薪2000元,稿费及广告提成另算,包吃包住。编辑部只有詹八斗和一个叫胡涂的江苏男孩。两人都是初来乍到,也是第一次做记者,采访、写稿、排版、校对,每个环节都是他们操作,甚至等刊物出来了,他们还要大包小包地扛上车,然后运到零售发行公司去。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更有甚者,老总隔三岔五就会抱来一大堆资料,笑眯眯地发给他俩,让他们根据资料(尽是些名人隐私),撰写一些纪实稿件。原来老总除了经营这份杂志外,还做书商。他们写的那些稿子,他是拿去出书的。
照理说詹八斗和胡涂的劳动价值远远不止每月2000元,但发工资那天,老总却连人影都不见。反复打他的手机,都是无人接听。一个星期后,肥头大耳的老总才出现在编辑部,扔给詹八斗和胡涂每人800元,冷冷地说,经费紧张,先发点生活费,其余的以后再说。经费紧张?笑话!他上馆子、洗桑拿、泡小蜜就有钱?别的不谈,詹八斗和胡涂撰写的那本书,至少就让他赚了个二三十万。
詹八斗大怒,就想发作,胡涂死死拽住他,轻声说,算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出门在外不容易,在哪里打工都差不多。出门时老总重重地扔下一句话,不想干就走人,少给我摆脸色。
如果仅仅是这件事,詹八斗还能忍受,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有一天,老总居然拿来几盘黄带,要他们好好看看,揣摩揣摩,然后再在文章中尽可能多加些性描写进去,并一本正经地解释说这是市场需要。这一次老总显得非常慷慨,发给他们每人1000元红包,还许诺说下月起提工资。胡涂眉开眼笑地把钱塞进了口袋。詹八斗却一动不动地望着红包发呆。他在想,我能这样干吗?一瞬间,他感到迷茫之中心灵是多么的孤立无助。
晚上,詹八斗找到老总,说,钱我要了,因为那是我应得的报酬,但无论如何我不会写那些毒害读者的东西。什么?你再说一遍?老总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轻蔑地睥睨着詹八斗说,年轻人,你还不懂这个社会。我问你,你来京城打拼的目的是什么?詹八斗说是挣钱!老总气冲冲地说,想挣钱就不要装什么正经,不想干就给我他妈的滚蛋!詹八斗大声说,要我走可以,但必须先发清工资!老总顿时像被激怒的野兽一样吼叫,你小子翅膀硬了?敢造反了?见詹八斗顶撞,老总大概觉得丢了面子,趁对方没防备一拳打来,重重地击在詹八斗的鼻梁上,血立刻涌了出来。忍无可忍的詹八斗便也对准那个无耻家伙的下巴冷不防狠狠一拳捣去,然后头也不回地连工资也不要就走了。
那一拳彻底砸碎了自己的饭碗,但詹八斗心中无悔,甚至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惬意。
打工路上勤读书
不久,詹八斗进入京城的一家小报,又开始了原始打拼。这份报纸是自负盈亏的,得不到国家的一分拨款。没钱怎么办报?靠广告!报社给每人(包括门卫)发一本记者证,叫大家出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拉广告,只要拉回广告,就重重有赏。詹八斗从没拉过广告,他不知道在北京拉广告这样困难。他跑了一个月,天天早出晚归,磨破了两双皮鞋,跟老板、经理们说尽好话(只差没求爷爷告奶奶),也没拉到一个广告。而报社那几个青春靓丽的女孩,出去两三天,就能满载而归。看看她们,想想自己,詹八斗觉得无地自容,只好悄悄溜掉。
后来经朋友介绍,他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在策划部做广告撰稿人员。尽管工资不高,工作时间又长,但他很知足,因为在高手如云的京城,找份工作实在不容易。詹八斗是勤奋的,凡事爱抢着干,不偷懒耍滑。别的员工,做完了自己的事情,便事不关己地做着一些私事。而他忙完了老板交代的工作后,总会积极主动地找些别的事情来做,哪怕是抹桌子、倒垃圾这类活儿。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一客户急着要策划书,可老板打了好几个员工的手机,他们都说在外游玩,赶不回来加班。后来,老板想到了詹八斗,便试着给他打电话。詹八斗来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客户看了策划书,十分满意,连声惊叹,说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哪。事后,老板把詹八斗叫进他的办公室,动情地说,你知道吗?这个客户一直是我们公司最大的客户,如果今天不是你赶来,也许这个客户以后就要和我们终止合作了。说完,老板从抽屉里拿出2000元递给詹八斗,笑着说,你平时的工作态度和努力,我都看到了,这是给你的特别奖励。
詹八斗顿觉天高云淡。从此,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打工虽苦,但每个人总会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只要坚定信心,用智慧、汗水去拼搏,就能换取多彩的人生,因为,生活不会亏待不屈追求的人。
茫茫打工路,即使生活再苦,工作再累,詹八斗也从没间断过读书。他习惯了买书(尽管收入不多),习惯了读书(尽管工作忙碌)。常常,三更半夜,他还在孤灯下,孜孜苦读。室友取笑他:物欲横流,读书何用?他答:以求内心安宁!几年来,他读了上百本各类名著,做了几大本厚厚的笔记,而且写有十几本日记。詹八斗对文学的虔诚,在他的两篇日记里可见一斑:
(一)
一个人在宿舍,总喜欢静静地读一些书,通宵达旦。
明知道文学于谋生无益,但就是难以割舍。漂泊天涯,行囊里,装得最多的,还是那几本震撼我心灵的名著。
一直认为,既然选择了文学,就不要一味去追求稿费、鲜花和掌声,而要用自己的才华、爱和责任,去帮助那些备受苦难的灵魂重见天日!
(二)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有谁,还肯去十年磨一剑?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可不,有了名自然就会有钱,有了钱自然就会有一切。于是,各路菩萨纷纷变着戏法往外端东西,哪里还会去考虑货色优劣?哪里还会去忧虑仲永之伤?
这里,你再也难寻文学的个性之美、意趣之美、渲染之美、推敲之美,更甭想有种种神来之笔了。当世的著作虽多,放眼望去,架子上琳琅满目,但终归是风情万种,肾亏依旧。
《挪威的森林》里有人说:不看三百年以内的作品。我没那么狂,我只是不想看当代的文学罢了。当然也有例外,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就看了十遍。
詹八斗浪迹天涯,虽然淘金不多,但他经历了风雨,结识了朋友,广涉了名著;最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沉淀了知识。这些,可是一笔比金钱更为宝贵的财富呵。后来,詹八斗结束漂泊,返回家乡,买了房子,娶了妻子,生了儿子。日子缓缓而过,生活总算安顿下来。
诗酒风流显才气
詹八斗返回家乡后,立刻有一位办学老板登门拜访,力邀他加盟学校做教务主任。詹八斗答应了。进入这所民办中学以后,他以校为家,严格管理,仅仅一年时间,学校的教学质量就突飞猛进。不久,他就被老板任命为校长。
詹八斗虽做了一校之长,但他的文人本色却没有改变。每当假日周末,如果不读书,他就爱叫一帮文友到外面去吟诗作对,煮酒论英雄。他酒量很大,颇有李白神韵。而且,他擅长讲笑料,每每会把人逗得前俯后仰哈哈大笑。
做了校长之后,詹八斗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读书了。他读书很怪——他最喜欢读唐诗宋词元曲,认为中国最美的文字都在里面了;他基本不读外国的作品,认为翻译过来的著作已少了原著的神韵,读来效果不大;脍炙人口的《红楼梦》,他只背下那些诗词联赋就扔在一边了,认为情节太无聊,整天就是一群吃饱了没事干的家伙在咏月吟风;在当代作家中,他偏爱路遥和余华,认为他们的作品有一种震撼灵魂的东西。对于写作,詹八斗也同样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写作其实就是一门个体性的手艺劳动,永远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真正的写作,应该是神圣的、沉重的、忘我的,而不应该是浮躁的、功利的、虚伪的。可惜现在社会太喧嚣,文字垃圾总是层出不穷,着实令人心痛。
正是因为害怕制造出文字垃圾,所以詹八斗从不轻易投稿,投出的文章,必是情真意切、有感而发。在《在韶关挖煤的岁月》中,他是这样写的:
……转眼,我就在煤矿呆上四个月了。这四个月来,我和高手、四川兄弟、山东兄弟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共同的经历,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是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都是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在日复一日的打工生涯中,我们尝遍了人情冷暖,饱饮着酸甜苦辣。其实,打工路上,浪漫和诗意都是易碎品。许多笑脸的背后,更多的是隐藏着背井离乡的血泪史。
……不久我就离开了韶关,又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驿站。我一直认为,高手没有死,他永远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在他的指引下,我在这个爱情与情欲不分的年代,坚守着自己神圣的凄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迎接着困难的一次又一次挑战。
惟有真情实感,方能感人至深。该文在一本杂志上发表后,旋即被《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转载,一时好评如潮。许多读者辗转打听到詹八斗的电话,都向他请教或和他讨论一些问题。詹八斗的心暖暖的,他终于体会到了文学的力量。
在工作上,詹八斗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在写作上,詹八斗刻苦磨砺,诗意勃发,在许多名刊大报都留下足迹。最难得的是,他拥有一份乐观与自信。哪怕生活再多磨难,哪怕人生再不如意,他都会努力进取,永不放弃!他写有一首《自嘲》悬挂在他的书房:
消磨岁月亦傲然,艰难酸辛不必言。漂泊他乡为尝胆,打拼故土敢息肩?一杯浊酒一声笑,半篇妙文半吊钱。书生落拓何足惧,桃花源里可种田。
詹八斗说——一个人,应该懂得感恩,无论生活给予他什么,都应该感谢生活。芸芸众生,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出人头地,大多数都会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但只要在人生的舞台上尽力表演过,就已经无怨无悔!
2009年暑假,一位广东老板偶然得知詹八斗的境况,十分欣赏,便诚邀他去汕头做校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詹八斗决定再次南漂。启程的时候,他对赶来送行的文友留下了一句话——让灵魂永远牵手,让诺言永不生锈!
责 编:熊正红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截止时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