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EB病毒DN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y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性分析12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资料,探讨血浆EB病毒(EBV)DNA阳性(≥1.0×103 copies/ml)与DLBCL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浆EBV DNA阳性与Ann Arbor分期高(P=0.030)、有B症状(P=0.004)、LDH水平高(P=0.001)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浆EBV DNA阳性是影响DLBCL患者总体生存(HR=0.223,95%CI 0.096~0.518, P<0.001)及无进展生存(HR=4.417,95%CI 1.911~10.208, P<0.001)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EBV DNA可能是DLBCL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409, 95%CI 0.166~1.008,P=0.052)。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对原因不明的骨关节痛症状,尤其不能用当前疾病解释全貌时,要考虑到其他疾病所致反应性关节炎甚至急性白血病的可能,勿忽视骨髓穿刺适应证。本例患者50岁,女性,以关节痛起病,反复发热,病程中出现皮疹,曾先后或同时出现轻度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下降及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诊断结缔组织病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象恢复正常。9个月后血小板骤然下降,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检查后最终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
观察目标化镇痛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共纳入126例机械通气并需要镇痛和镇静的患者,分为经验镇痛组(63例)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目标镇痛组(63例)。经验镇痛组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常规镇痛和镇静治疗,镇静过程中进行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为避免躁动RASS评分<1分。CPOT目标镇痛
期刊
目的比较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收集18例接受一线尼洛替尼治疗和83例一线伊马替尼治疗的初诊CML慢性期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01例初诊CML慢性期患者3个月获得Bcr-Abl国际标准化比值(IS)≤10%或费城染色体阳性(Ph+)≤35%的比例在尼洛替尼组为88.9%(16/18),显著高
目的探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晚发重症肺炎(LOSP)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68例LOSP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LOSP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213 (90~2 330) d,总生存率为42.6%(29/68);LOSP患者中位死亡时间为发病后21 d(研究中定义<21 d为早期死亡,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