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 应更多地关注不变的东西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有观点认为,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似乎距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你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A:我曾经说过,当在经济上、物质上取得巨大成功,人一定会回归内心,由于国力强大,经济发展,人对自己这个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会加强,一定会回到自己的传统中去。
  我们在经济发展业已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正在快速地成为全民的共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把中国从一个大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国,关键在于,能否在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和国防力量的同时,成功地形成文化软实力。
  Q:古代的文化相当光辉灿烂,但是古代和现在是两种不同的社会体制。社会体制不同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回到古代学习优秀文化呢?
  A:今天的现代就是明天的传统。有的人讲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有的人讲传统主义,我听都听不懂。实际上,它就是一条河,完全在于你怎么看。我们现在很多人习惯于变化,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不变的东西。比如现在很多人把时尚理解成时髦,其实时尚最重要的是“尚”字,这个“尚”就是不变。“尚”是高尚,比较有标杆性的东西。
  Q:近年国学持续“回热”,但也有人认为复兴国学可以“包治百病”,如何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A:“包治百病”有些夸大其词,但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却是我们无可回避的责任。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这是常识。我们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理性分析、判断、批评、接受的过程。教育者要告诉学生,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哪些是应该批判的。
  我不认为经典不能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既然是公认的经典,它就具有永恒性,同时也兼具阐释的开放性。我们注定要面临这样一个永远得不到确解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面临着什么样的可能性?我要如何选择?学习经典的意义就在于会在我们寻找答案的途中提供空间。
  (摘编自新星出版社《传统的再生:钱文忠演讲集》)
其他文献
“情如荔蜜甜,心比荔枝果核更细致,荔枝花开香万里,荔枝,听我来为荔枝唱颂词……”11月30日晚,一曲《荔枝颂》,回荡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参加广州粤剧团60周年志庆晚会的几千名观众深受震撼,难以置信89岁的红线女竟有这样的精气神。  清脆圆润的嗓音,是红线女的天赋;深情的表达,是她独特唱腔的精华。那一晚,最后一句“卖荔枝——”,“枝”字如西方花式花腔层层翻叠,随之滑出一个高调,红线女的手空中一收
期刊
月球初航:要么从她身边飞过,要么就一头撞上  在科幻祖师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里,探险家们飞往月球的工具是一枚足够容纳3人的巨型空心炮弹。由于早期火箭运载能力和航天器设计水平的限制,第一代月球探测器基本上都是些形状各异的“炮弹”。这些愣头青们对月亮的想法只有两个:要么从她身边飞过,远远看上一眼;要么就一头撞上去。  在上世纪50年代苏美两国相继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后不久,一枚枚火箭就开始携
期刊
Q 评价称《无人区》是不一样的宁浩作品,是在“疯狂”系列之后,你想做出一些改变,去尝试一些从未涉及的创作吗?  我一直在试图改变现状,好的和不好的,都要改变,我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  Q 你曾经说过,弄电影就是在印证一种想法,通过一部电影想明白一些事。你通过《无人区》想印证什么?  人性和动物性,善是什么,恶是什么。人性只在人群中才发生作用,远离社会,动物性就开始支持人活下去。关于这点,李安的《
期刊
看了贵刊上期封面专题“超越焦虑”,想到近来遇到的事,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位朋友最近有点烦,说得文一点,就是很焦虑。即将为人父的他,总在为一些或有或无的事情而犯愁。这种焦虑让他心里很受伤。  作为他的“知心小弟”,只能扮演个“老娘舅”的角色,从关心他的角度帮他支招,如何抹平这些生活中的“毛刺”,让日子过得更加顺滑些。因为大部分的建议都是让他以退为进、迂回推进,与媳妇好好磨合。我对他说,示弱不失为一
期刊
当地时间2013年7月6日,法国里昂法国艺术家Francois Abelanet创作的一组街头艺术画作,通过色彩和层次的运用达到3D立体效果,给人一种步入超现实世界的错觉。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我们国家踏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中华文明再次展露了兴盛的端倪。我们既要放开心胸,也要反求诸己,才能在文化上有一番“大作为”,不断靠近古人所言“天人争挽留”的理想境界。  2001年,我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上预期,二十一世纪是我们国家踏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而今,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我对此更加充满信心。  现在都在说中国梦,作为一个文化研究者,我的梦想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文化复兴
期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学传统,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我们拥有足够的历史感。缺乏历史感的一个证据就是我们有个习而不察的“心魔”,我将它称之为无来由的狂妄  我曾经在很多场合,面对总数近万的人做过一些测试,请大家在自己身上找出一样属于“传统文化”的东西来,穿的用的都行,结果是毫无例外的失望。我还请数量不少的朋友,不要思索,在第一时间凭本能反应举出心目中认可的、没有争议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核心文化价值,结果
期刊
古装剧、宫斗局、穿越剧,正说、戏说、酷说……对历史,我们从来就不缺乏热情,乃至于不张口来句“明朝那些事儿”、“这样是极好的”,你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现代人。  问题是:现代人要不要懂历史、怎样看待历史才能配为现代人?  荧屏上流行的历史,往往在宫廷政变、宫闱淫乱、斗法弄权、贪污腐败、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故事里打转,比着看谁更传奇、谁更狗血。这些占据了我们许多休闲时光的历史阅读,是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期刊
呼吸  佛陀问他的弟子,人生有多长。有人说七十年,有人说五十年……佛陀说都不是。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而已。  是呀,如果你呼一口气之后,不再吸一口气,人就死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有很长一段时间,创作其实带给我很大的压力。发第一张专辑,写《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大肚腩》《城市蓝天》的时候,我创作的能量和欲望都很强。那些累积了二十年的东西,突然一下子吐出来。可是紧接着出第二张专辑、第
期刊
我认为国际问题研究存在四大“支柱”:历史学、经济学、文化与政治学。今天我将主要谈谈历史,谈谈如何进行历史的思考。  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意味着要接受历史。接受历史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都需要承认自己的传统和历史经历,并引以为荣。接受历史也意味着记住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可能不那么容易。但我认为,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于任何对当代事务感兴趣的人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  历史并不只是很久以前发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