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崖将军初中还未毕业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8岁时便开始担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振华的秘书。苏振华调到海军工作以后,他又一直做苏的秘书,成为苏的得力助手。随后,他不论是在海军司令部办公室领导岗位上主管外事工作和秘书工作,还是在被称为“中国海军思想库”的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后更名为海军装备研究院)和我国海军最高学府——海军指挥学院做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最近,在海军总医院高干病房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参加工作时,文化水平不高,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做些事情,主要是靠自己平时的积累,靠勤奋。只有勤奋,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和才干,才能把工作搞好。”
2004年4月10日,他在题为《七十感怀》的诗中写道:“回眸往事常唏嘘,屡经坎坷志不移。昔日恩怨付一笑,今朝同吟太平曲。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人称‘小弟弟’。老骥伏枥当自勉,不待扬鞭已奋蹄。”
大首长的“小秘书”、好秘书
乔崖于1934年4月10日出生在赣东北地区玉山县冰溪镇。他自幼勤奋好学,正直聪敏,记忆力很强。在玉山县县立初级中学(今玉山一中)念书时,课余便阅读了《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狂人日记》、《母亲》、《悲惨世界》等大量中外名著。除体育稍差外,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年年名列全班第一。他喜爱文学,作文受到老师的赞扬和好评。1948年9月间,语文老师王顺生对他写的《再喊反美帝扶日》一文批示道:此文“充满着进步、正确的世界观。这的确不是一般初中学生所能写得出的。对于你的进步,除了敬佩,我还能说什么呢?”在地下共产党员老师的影响下,他关注贫苦人的命运,积极投入反饥饿、反内战的进步学生运动。还以“苦瓜”的笔名向上海《中学时代》投稿,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949年5月5日,玉山县解放了。乔崖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与同学们一道欢迎解放军。5月24日,在一个来月就要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和另外7名同学一道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8月初,他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8月下旬,他和赣东北的其他子弟兵一道离开家乡,进军大西南。11月中旬,到达贵州。
1950年初,乔崖被调到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52年秋天,刚满18岁的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推荐给时任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苏振华当秘书(前1年算是“见习”),成为当时贵州省领导同志秘书中最年轻的一个。1954年,苏振华调任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7年2月任海军政治委员),乔崖也随同到海军继续任苏的秘书,一直干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苏被打倒,乔也被揪出来了为止。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他又被调到海军党委第一书记、海军司令员萧劲光那里当了1年多秘书。这样,乔崖前后总共干了16年的秘书工作。在海军中,既当过政委的秘书,又当过司令员的秘书,而且时间这么长的人,只有他一个;在其他地方,也不多见。
海军技术复杂,兵种繁多,部队分布在全国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地区,线长点多。苏振华工作很忙,经常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作为苏振华唯一的秘书,工作任务自然非常繁重。苏振华对秘书要求很高、很严格。他要求秘书公道、正派,反应灵敏,对有关情况了如指掌,并及时报告。乔崖按照要求尽心尽力做好工作,经常查询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他还尽量挤出时间,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大学中文系和多种讲座的学习,学习了古典文学、逻辑学、数学、俄语、海军装备技术和战略战术,还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历史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他重视积累和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认真学习苏振华和海军其他领导同志的高尚品质、高度的政治原则性和丰富的领导经验,虚心向业务部门的同志学习业务知识。
由于长期超负荷的紧张工作和学习,乔崖从25岁开始就患了较严重的高血压、神经衰弱等“职业病”,常常要服安眠药。凌晨三四点醒来无法入睡,他就干脆起床看书和写文章。他送给我一本他写的题为《鸡鸣集》的书时说:“由于这本书不少文章是我在鸡鸣时刻写成的,所以取名为《鸡鸣集》。”此书中既有《三千里路风和雨,十万大军向西进——杨苏兵团解放贵州侧记》、《被毛泽东称赞为“不简单”的省委书记——记苏振华经略贵州的辉煌业绩》、《历史不会忘记》等反映苏振华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其他老同志不朽业绩的文章;又有《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秘书工作随想》、《在军事外交战线上》、《严格要求自己是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问题》等对自己经历的回顾、工作经验体会和讲话稿。通过长期的学中干、干中学,像蜜蜂酿蜜一样,他积累、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仅成为了高级领导人的合格秘书,而且也为自己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外,他还参与起草了海军的许多重要文件,被人们称为海军的“秀才”和“活辞典”。
乔崖认为,秘书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他只能是首长工作上的助手,首要职责是协助首长做好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首长的指示,绝不能打着首长的旗号,盛气凌人,发号施令,为个人捞取好处。他的弟弟患小儿麻痹症来京治疗时,行走很不方便,苏振华政委交代看病时坐他的车,但乔崖一直坚持乘公共汽车。他还认为,秘书要当好首长与干部、群众联系的桥梁,对要求见首长的人,即使是普通群众也不能挡驾。他对普通士兵、职工提出的要求,都如实向首长报告,并根据情况作出具体安排,使首长接触更多的群众,了解更多的情况。
乔崖认为,首长也同普通人一样,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作为首长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应该大胆、及时向首长提出。他担任秘书期间,以党的事业为重,不看领导的脸色行事,敢于犯颜直谏。1964年苏振华患过敏性结肠炎准备经桂林到广州疗养,原打算带妻子陆迪伦一起去,乔崖对苏说:“海政文工团正在整风,陆迪伦同志在文工团担负政治思想方面的工作,正是工作需要的时候,这时离开影响不好。”苏振华接受了他的意见。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苏振华被打成“彭黄反党集团漏网分子”、“贺罗篡军反党集团主要骨干”后,专案组要被看作是苏振华“心腹”、“狗头军师”的乔崖揭露苏的“罪行”,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顶住了逼供、诱供和“车轮战术”,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假话。
苏振华的子女们对乔崖非常敬重。虽然乔崖的年龄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大儿子比乔崖还大几岁),但都视乔崖为长辈,以“叔叔”相称,很尊重乔崖的意见。苏振华逝世后,乔崖帮助他们妥善地处理了苏留下的不多的财产问题,使这个有“后母”的特殊家庭一直和睦相处。乔崖还和另外两位同志一起,编写出《从高山到大海——共和国上将苏振华》一书,反映了苏振华从不识字的放牛娃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将军、出色地领导贵州和海军全面工作的行家里手,及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手中胜利接管上海等光辉事迹。他明确地对苏的子女说:一、出版这本书,不拉赞助,完全由你们集资出版。二、这本书不上市销售,全部赠送给你们父亲的生前好友、
工作过的单位、图书馆、档案馆、文史研究单位。他们接受了这一建议,认为这体现了他们父亲的一贯风格。
凭智慧和才干赢得外宾的尊重
从1974年1月开始,乔崖从事海军外事工作。他先后访问过苏联、柬埔寨、法国、瑞士、英国和德国,接待过许多来华访问的外国海军代表团和外国军舰,结交了数十个国家的朋友。在他11年的外事工作生涯中,既坚持原则,维护国威和军威,又广交朋友,积极促进我国海军和外国海军的友谊和合作。
1978年,法国海军“迪居埃·特鲁安”号导弹驱逐舰来华访问。这是西方国家的舰艇对华的首次访问。乔崖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接待工作。来访前,乔崖同法国驻华使馆武官博索里上校进行过几次会谈。开始时谈得很好,但在互挂对方国旗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经过乔崖再三说服,博索里上校同意将乔的意见报回国内,很快得到法海军当局的同意。法舰来访时受到我方热情友好的接待。法方十分满意,还接受了我技术人员到法舰上进行专业调研,使我们接触了不少先进技术。为了答谢,法方邀请中方派出由20人组成的中国海军军官代表团访法。代表团人数如此之多,在军事外交界是罕见的。乔崖作为中国海军军官代表团成员回访法国时,也受到法方热情、友好的接待。
与法国海军互访以后,打开了我国海军同西方国家海军友好交往的大门。接着,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军舰、海军首脑和代表团也纷纷来访。中国海军代表团和军舰也不断出访,很快出现了海军外事工作欣欣向荣的景象。
1980年9月初,英国皇家海军特混舰队应邀来华访问的前几天,英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吉尔海德上校会见乔崖时,突然提出要改变原来双方达成的谅解,压缩中方200名技术人员对英舰的专业参观时间,并取消一些参观项目。乔崖坚持原则,据理力争,严正指出如果英方违反双方达成的谅解,中方的接待计划也不得不作相应的改变。最终迫使英方接受了中方要求,仍按原定计划实施。英国舰队抵达上海访问后的一天晚上,4名英国水兵在海员俱乐部喝得酩酊大醉,站在桌子上乱跳乱叫。乔崖次日一早就向吉尔海德通报此事,要求英方采取措,防止再发生类似事件。但吉尔海德毫不在意,傲慢地说:“这件事请你通过官方途径向我们的舰队司令詹金将军提出。”乔崖严肃地说:“我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外事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同你谈的,你是英国驻华使馆武官,这难道不是官方途径吗?”吉尔海德不得不向詹金报告此事。詹金将军责成吉尔海德协助英舰的值班军官处理这一事件。此后,吉尔海德一反以往傲慢的态度,向乔崖道了歉。回到北京后,对乔崖表现得十分友好,还专门举办家宴款待乔崖,离任时还特意向乔崖辞行。
在接待来访的外宾时,乔崖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及时对接待计划进行合理修改,使外宾非常满意。赛义德准将率领的巴基斯坦海军参谋学院代表团访华时,乔崖在全程陪同途中,一一回答了赛义德有关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询问,对方非常高兴。临别时赛义德说:“乔先生的智慧和才干征服了我们,是我的好老师。”
从1985年1月开始,乔崖先后担任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舰船研究所政治委员、中心政治部主任。1990年3月,他调任海军指挥学院(当时是兵团级单位)政治部副主任,被提升为副军职,后来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在工作中,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崇尚科学,尊重知识,从严治校,精
心育才,强调对知识分子要坚持宽松、宽容、宽厚的原则,工作实绩突出,成为所在单位知识分子的好朋友。
“决不能忘记他们”
在采访时,乔崖将军特别强调,决不能忘记当年和他一起进军贵州的8000余名赣东北子弟。1949年,他们冒着频繁的空袭,依靠双脚,徒步行军3千多里,历时近3个月,到达贵州。途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到达贵州后,他们英勇地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土匪战斗,随后又在各个不同岗位上为建设新贵州作出了贡献。赣东北是解放军进军贵州的集结地、整训地、准备地和出征地,赣东北人民为解放大西南作出了重大贡献。乔崖说,这是赣东北人民的光荣,是赣东北党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的意见引起了上饶市领导的重视,曾派出党史办公室的同志到贵州了解情况,正在组织编写反映他们事迹的书籍。他还对记者说:“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时,这8000余名赣东北子弟年龄最大的三四十岁,最小的十四五岁。除去世的外,现在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中正厅级干部只有七八人,厅局级干部总共也不过四十余人,绝大多数在基层,级别很低。他们有的因为所谓出身等原因,在‘左’的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至今生活很困难。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我希望有关部门要善待他们,使他们安度晚年。本人去世了的,要照顾好他们的遗属。”
1994年秋天,乔崖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仍不忘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认真做好所担任的海军政治工作研究委员会委员、海军新闻出版审读小组成员、海军出版社特邀编审等工作。他还当面向家乡领导同志就玉山县的环境、人才、文物、发展战略等问题坦率地提出了意见,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办法。
乔将军虽然患有多种慢性病,但能坦然面对,积极治疗。他还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夫人马志群是个贤内助,将家事操持得井井有条。三个女儿对他们都很孝顺,常抽空回家看看,节假日全家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责编/木艮
2004年4月10日,他在题为《七十感怀》的诗中写道:“回眸往事常唏嘘,屡经坎坷志不移。昔日恩怨付一笑,今朝同吟太平曲。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人称‘小弟弟’。老骥伏枥当自勉,不待扬鞭已奋蹄。”
大首长的“小秘书”、好秘书
乔崖于1934年4月10日出生在赣东北地区玉山县冰溪镇。他自幼勤奋好学,正直聪敏,记忆力很强。在玉山县县立初级中学(今玉山一中)念书时,课余便阅读了《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狂人日记》、《母亲》、《悲惨世界》等大量中外名著。除体育稍差外,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年年名列全班第一。他喜爱文学,作文受到老师的赞扬和好评。1948年9月间,语文老师王顺生对他写的《再喊反美帝扶日》一文批示道:此文“充满着进步、正确的世界观。这的确不是一般初中学生所能写得出的。对于你的进步,除了敬佩,我还能说什么呢?”在地下共产党员老师的影响下,他关注贫苦人的命运,积极投入反饥饿、反内战的进步学生运动。还以“苦瓜”的笔名向上海《中学时代》投稿,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949年5月5日,玉山县解放了。乔崖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与同学们一道欢迎解放军。5月24日,在一个来月就要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和另外7名同学一道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8月初,他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8月下旬,他和赣东北的其他子弟兵一道离开家乡,进军大西南。11月中旬,到达贵州。
1950年初,乔崖被调到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52年秋天,刚满18岁的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推荐给时任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苏振华当秘书(前1年算是“见习”),成为当时贵州省领导同志秘书中最年轻的一个。1954年,苏振华调任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7年2月任海军政治委员),乔崖也随同到海军继续任苏的秘书,一直干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苏被打倒,乔也被揪出来了为止。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他又被调到海军党委第一书记、海军司令员萧劲光那里当了1年多秘书。这样,乔崖前后总共干了16年的秘书工作。在海军中,既当过政委的秘书,又当过司令员的秘书,而且时间这么长的人,只有他一个;在其他地方,也不多见。
海军技术复杂,兵种繁多,部队分布在全国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地区,线长点多。苏振华工作很忙,经常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作为苏振华唯一的秘书,工作任务自然非常繁重。苏振华对秘书要求很高、很严格。他要求秘书公道、正派,反应灵敏,对有关情况了如指掌,并及时报告。乔崖按照要求尽心尽力做好工作,经常查询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他还尽量挤出时间,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大学中文系和多种讲座的学习,学习了古典文学、逻辑学、数学、俄语、海军装备技术和战略战术,还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历史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他重视积累和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认真学习苏振华和海军其他领导同志的高尚品质、高度的政治原则性和丰富的领导经验,虚心向业务部门的同志学习业务知识。
由于长期超负荷的紧张工作和学习,乔崖从25岁开始就患了较严重的高血压、神经衰弱等“职业病”,常常要服安眠药。凌晨三四点醒来无法入睡,他就干脆起床看书和写文章。他送给我一本他写的题为《鸡鸣集》的书时说:“由于这本书不少文章是我在鸡鸣时刻写成的,所以取名为《鸡鸣集》。”此书中既有《三千里路风和雨,十万大军向西进——杨苏兵团解放贵州侧记》、《被毛泽东称赞为“不简单”的省委书记——记苏振华经略贵州的辉煌业绩》、《历史不会忘记》等反映苏振华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其他老同志不朽业绩的文章;又有《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秘书工作随想》、《在军事外交战线上》、《严格要求自己是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问题》等对自己经历的回顾、工作经验体会和讲话稿。通过长期的学中干、干中学,像蜜蜂酿蜜一样,他积累、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仅成为了高级领导人的合格秘书,而且也为自己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外,他还参与起草了海军的许多重要文件,被人们称为海军的“秀才”和“活辞典”。
乔崖认为,秘书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他只能是首长工作上的助手,首要职责是协助首长做好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首长的指示,绝不能打着首长的旗号,盛气凌人,发号施令,为个人捞取好处。他的弟弟患小儿麻痹症来京治疗时,行走很不方便,苏振华政委交代看病时坐他的车,但乔崖一直坚持乘公共汽车。他还认为,秘书要当好首长与干部、群众联系的桥梁,对要求见首长的人,即使是普通群众也不能挡驾。他对普通士兵、职工提出的要求,都如实向首长报告,并根据情况作出具体安排,使首长接触更多的群众,了解更多的情况。
乔崖认为,首长也同普通人一样,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作为首长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应该大胆、及时向首长提出。他担任秘书期间,以党的事业为重,不看领导的脸色行事,敢于犯颜直谏。1964年苏振华患过敏性结肠炎准备经桂林到广州疗养,原打算带妻子陆迪伦一起去,乔崖对苏说:“海政文工团正在整风,陆迪伦同志在文工团担负政治思想方面的工作,正是工作需要的时候,这时离开影响不好。”苏振华接受了他的意见。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苏振华被打成“彭黄反党集团漏网分子”、“贺罗篡军反党集团主要骨干”后,专案组要被看作是苏振华“心腹”、“狗头军师”的乔崖揭露苏的“罪行”,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顶住了逼供、诱供和“车轮战术”,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假话。
苏振华的子女们对乔崖非常敬重。虽然乔崖的年龄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大儿子比乔崖还大几岁),但都视乔崖为长辈,以“叔叔”相称,很尊重乔崖的意见。苏振华逝世后,乔崖帮助他们妥善地处理了苏留下的不多的财产问题,使这个有“后母”的特殊家庭一直和睦相处。乔崖还和另外两位同志一起,编写出《从高山到大海——共和国上将苏振华》一书,反映了苏振华从不识字的放牛娃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将军、出色地领导贵州和海军全面工作的行家里手,及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手中胜利接管上海等光辉事迹。他明确地对苏的子女说:一、出版这本书,不拉赞助,完全由你们集资出版。二、这本书不上市销售,全部赠送给你们父亲的生前好友、
工作过的单位、图书馆、档案馆、文史研究单位。他们接受了这一建议,认为这体现了他们父亲的一贯风格。
凭智慧和才干赢得外宾的尊重
从1974年1月开始,乔崖从事海军外事工作。他先后访问过苏联、柬埔寨、法国、瑞士、英国和德国,接待过许多来华访问的外国海军代表团和外国军舰,结交了数十个国家的朋友。在他11年的外事工作生涯中,既坚持原则,维护国威和军威,又广交朋友,积极促进我国海军和外国海军的友谊和合作。
1978年,法国海军“迪居埃·特鲁安”号导弹驱逐舰来华访问。这是西方国家的舰艇对华的首次访问。乔崖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接待工作。来访前,乔崖同法国驻华使馆武官博索里上校进行过几次会谈。开始时谈得很好,但在互挂对方国旗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经过乔崖再三说服,博索里上校同意将乔的意见报回国内,很快得到法海军当局的同意。法舰来访时受到我方热情友好的接待。法方十分满意,还接受了我技术人员到法舰上进行专业调研,使我们接触了不少先进技术。为了答谢,法方邀请中方派出由20人组成的中国海军军官代表团访法。代表团人数如此之多,在军事外交界是罕见的。乔崖作为中国海军军官代表团成员回访法国时,也受到法方热情、友好的接待。
与法国海军互访以后,打开了我国海军同西方国家海军友好交往的大门。接着,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军舰、海军首脑和代表团也纷纷来访。中国海军代表团和军舰也不断出访,很快出现了海军外事工作欣欣向荣的景象。
1980年9月初,英国皇家海军特混舰队应邀来华访问的前几天,英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吉尔海德上校会见乔崖时,突然提出要改变原来双方达成的谅解,压缩中方200名技术人员对英舰的专业参观时间,并取消一些参观项目。乔崖坚持原则,据理力争,严正指出如果英方违反双方达成的谅解,中方的接待计划也不得不作相应的改变。最终迫使英方接受了中方要求,仍按原定计划实施。英国舰队抵达上海访问后的一天晚上,4名英国水兵在海员俱乐部喝得酩酊大醉,站在桌子上乱跳乱叫。乔崖次日一早就向吉尔海德通报此事,要求英方采取措,防止再发生类似事件。但吉尔海德毫不在意,傲慢地说:“这件事请你通过官方途径向我们的舰队司令詹金将军提出。”乔崖严肃地说:“我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外事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同你谈的,你是英国驻华使馆武官,这难道不是官方途径吗?”吉尔海德不得不向詹金报告此事。詹金将军责成吉尔海德协助英舰的值班军官处理这一事件。此后,吉尔海德一反以往傲慢的态度,向乔崖道了歉。回到北京后,对乔崖表现得十分友好,还专门举办家宴款待乔崖,离任时还特意向乔崖辞行。
在接待来访的外宾时,乔崖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及时对接待计划进行合理修改,使外宾非常满意。赛义德准将率领的巴基斯坦海军参谋学院代表团访华时,乔崖在全程陪同途中,一一回答了赛义德有关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询问,对方非常高兴。临别时赛义德说:“乔先生的智慧和才干征服了我们,是我的好老师。”
从1985年1月开始,乔崖先后担任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舰船研究所政治委员、中心政治部主任。1990年3月,他调任海军指挥学院(当时是兵团级单位)政治部副主任,被提升为副军职,后来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在工作中,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崇尚科学,尊重知识,从严治校,精
心育才,强调对知识分子要坚持宽松、宽容、宽厚的原则,工作实绩突出,成为所在单位知识分子的好朋友。
“决不能忘记他们”
在采访时,乔崖将军特别强调,决不能忘记当年和他一起进军贵州的8000余名赣东北子弟。1949年,他们冒着频繁的空袭,依靠双脚,徒步行军3千多里,历时近3个月,到达贵州。途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到达贵州后,他们英勇地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土匪战斗,随后又在各个不同岗位上为建设新贵州作出了贡献。赣东北是解放军进军贵州的集结地、整训地、准备地和出征地,赣东北人民为解放大西南作出了重大贡献。乔崖说,这是赣东北人民的光荣,是赣东北党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的意见引起了上饶市领导的重视,曾派出党史办公室的同志到贵州了解情况,正在组织编写反映他们事迹的书籍。他还对记者说:“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时,这8000余名赣东北子弟年龄最大的三四十岁,最小的十四五岁。除去世的外,现在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中正厅级干部只有七八人,厅局级干部总共也不过四十余人,绝大多数在基层,级别很低。他们有的因为所谓出身等原因,在‘左’的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至今生活很困难。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我希望有关部门要善待他们,使他们安度晚年。本人去世了的,要照顾好他们的遗属。”
1994年秋天,乔崖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仍不忘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认真做好所担任的海军政治工作研究委员会委员、海军新闻出版审读小组成员、海军出版社特邀编审等工作。他还当面向家乡领导同志就玉山县的环境、人才、文物、发展战略等问题坦率地提出了意见,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办法。
乔将军虽然患有多种慢性病,但能坦然面对,积极治疗。他还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夫人马志群是个贤内助,将家事操持得井井有条。三个女儿对他们都很孝顺,常抽空回家看看,节假日全家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责编/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