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我们自己的《外套》”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_r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这次上海国际艺术节重头戏之一的英国形体剧《外套》于10月28日、29日献演于上戏剧院。
  《外套》的表演班底是来自英国的壁虎剧团,此前他们已两度来华演出。这部改编自果戈里经典同名小说的剧作在2009年初次登上英国爱丁堡戏剧节的舞台时便大获成功。2010年,《外套》也成为最短时间内重返中国市场演出的外国戏剧。
  该剧由7个演员饰演全剧所有人物,并使用了多达8种不同语言,却无需字幕翻译,突破了传统戏剧运用语言来传递信息的方式,大胆运用极具表现力的肢体语言。观众只需依靠演员在音乐烘托下的形体、表情、舞蹈、行动,就能轻松了解故事情节,惊叹于戏剧的无限可能。
  听说此次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很可能成为《外套》的“绝唱”,笔者特地对剧团艺术总监阿米特·拉哈弗(AmitLahav)进行了一次专访。
  阿米特·拉哈弗是英国壁虎剧团的艺术总监。这位多才多艺的导演、编剧、作曲和演员出生于以色列,曾在先后在舞团、视觉剧场及形体剧场工作。2001年,阿米特·拉哈弗作为创始人之一,成立了英国壁虎剧团,作为对长期以来沉闷呆板的戏剧的反思与回应。直至今日,剧团始终致力于展开观众的想象力,并唤醒他们的内心。
  《华人世界》:2009年,《外套》第一次登上爱丁堡舞台,之后壁虎剧团带着这部作品也进行了世界巡演,2010年也曾经两次来到中国。如今来到上海再次演《外套》,并且可能也是最后一次演出这部作品,你们会为上海观众带来什么新东西吗?
  阿米特·拉哈弗:《外套》的每一次演出都会有所不同。我认为对舞台艺术来说,最重要的是台上和台下之间的沟通。在这种双向交流的过程中,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在按他们自己的理解方式对作品进行着重塑。所以,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一个方式来表达:上海的观众会给这次的演出带来怎样的新东西?演员们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观众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外套》在世界各地的表演都会有一些不同。我所说的改变并不是指增加了一幕场景、或者添个新道具,事实上,这些改变往往是非常微妙的,然而可能只是演出节奏上一些变化,就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外套》从没有停止过改变。从它登上舞台的那一天起,每一个晚上都在不断成长、前进。毫无疑问,《外套》也将在上海观众面前展现出它最独一无二的一面。
  《华人世界》:《外套》中有很多别具一格的舞台装置,比如魔鬼在那“移动房间”出现的那一幕,也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发现原来这“移动房间”是被一辆人工骑着的三轮车所推移的。不知道在创作过程中,是什么促使你有这样的灵感的?
  阿米特·拉哈弗:那一定是魔鬼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记住,所有人看到的东西都可能会不同。没准这个角色代表着某人的父亲!《外套》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在长时间的酝酿中改变了很多,所以每一个最初的想法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我也很难记起最初的“灵光一现”是怎样发生的了。不过我能告诉你的是,我特别热爱布景、道具和演员之间的动作和关联,我也一直在寻找怎样操纵空间、时间和肢体给人带来的感觉的最佳方式。
  《华人世界》:与原著中的阿卡基相比,剧中阿卡基的人物塑造在原著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通过这样的改动,你想表达什么?
  阿米特·拉哈弗:我想做我们自己的《外套》,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最大的期望就是,每一位看《外套》的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做一部壁虎剧团的戏就好像在完成一幅抽象画。最初,你从一个想法、一种感觉出发,然而在开始作画之后,你会被不同新的想法所吸引,画作也开始产生变化,而你必须紧跟这个过程,始终牢记创作的初衷。最初,我便是被阿卡基悲惨的命运所吸引——他的努力和斗争,他经历的挑战和困境,他的生活是怎样一点点被改变。但是,我必须明确的是,《外套》是怎样对我产生意义的,怎样让我自己的思想、热情、恐惧和欲望与《外套》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我们的形体剧《外套》如何开始萌芽。
  《华人世界》:《外套》中灯光的使用都很有创意,能与观众谈谈在你认为灯光设计怎样才能打动观众吗?
  阿米特·拉哈弗:灯光就像是这出形体剧中的语言——我们不用文字来引导观众,而是用灯光和音乐。所以,演出的灯光、音乐必须非常特别而灵巧。有时我们希望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特定的地方,此时灯光就会帮我们达到这一目的。在我们的作品中,音乐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华人世界》:剧里最后,上帝的形象也有别于以往的神圣印象,是一个衰老的龌龊老头,作品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阿米特·拉哈弗:那一定是上帝吗?我不能告诉你这个角色“一定”代表着什么。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观众,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外套》的魅力所在,也是壁虎剧团所秉承的风格。我们的作品从不禁锢观众,而是充满提示性和启发性。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并不是在试图给观众讲一个故事!我们是在帮助观众发掘他们的内心……
  《华人世界》:如果你是阿卡基,你会如何选择?是否会接受魔鬼的外套?
  阿米特·拉哈弗:我就是阿卡基!阿卡基就是我。
其他文献
“你们好,最近怎么样?我将要到巴西去了。为委内瑞拉工作我感到非常幸福,胜利属于我们!”2010年4月27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全球最大的微博网站twitter上注册了网名“chavezcandanga”,这是他发的第一条微博。查韦斯在介绍中如此写道:“委内瑞拉共和国玻利瓦尔人的总统,社会主义者和反帝战士。”  自从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的智囊团帮其在Twitter上赢得15万追随者,微博
期刊
《华人世界》:这么多年来您一直从事收藏工作,收藏对您来说可以是最主要的工作,您能概括一下您是怎么看待这个工作的吗?  陈明成:在这个问题里,你用了“工作”一词,很贴切。我想绝大多数搞收藏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收藏其实是一个全职的工作,无时无刻不在计划,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研究。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喜爱收藏,那么,这个爱好往往首先来自家庭的熏陶。我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们去人民
期刊
从手持神斧劈向四方的“盘古开天”到坚韧不拔、善良勇敢的“夸父追日,长眠虞渊”;从为爱执着、不离不弃的“嫦娥奔月”到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的“飞天壁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天空都有着无限的向往。“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带着对天空的无限向往,如今中华民族即将在苍穹之中建立一个真正的天宫。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许,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搭乘着“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
期刊
9月23日,81岁的屠呦呦面带笑容地站上了美国纽约拉斯克奖的领奖台,用双手捧起了沉甸甸的奖杯。被称为“东方神药”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拉斯克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颁给屠呦呦,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研究贡献。站在奖台上的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40年来一直研究青蒿素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已经40年了,尽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但她始
期刊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的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
期刊
“以我的观察和体会,一个优秀的技术专家如果能成长为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对科技企业非常重要,然而,这种转化并不容易。张亚勤先生就是一个成功的代表……无论对于莘莘学子还是商界人士,张亚勤先生的故事都值得一读。”这是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对张亚勤的一段评价。在很多人看来,张亚勤不像前几任微软中国掌门人那样满身“明星范儿”,而更像一位科学家。  很多人把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列为
期刊
乐观的行业预期让中国彩电巨头高兴得太早:2010年年初,所有的彩电巨头都乐观地预测2010年中国平板电视的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同比增长近50%,然而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平板电视的出货量增长却只有30%左右,而且增速逐季回落,这导致2010年4月開始整个彩电行业陷入了库存危机,特别是传统CCFL液晶电视的库存压力很大,不少企业为了清理库存产生了巨额亏损。  风雨过后是彩虹。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
期刊
她是永远的时尚淑女,一顶童花头启蒙了国人的美丽心灵;她使女人不老的梦想成真,以东方之美改变了西方看中国的眼光。杰出而不高调,执着而不乏智慧,勇敢而能突破常规,她就是“中国化妆品皇后”靳羽西。  “她用魅力引领了中国女性的时尚,那是展示自信、开放、个性的时尚,那是属于率真、激情、成熟的时尚,曾经的红衣使者,30年前她把世界介绍给我们,30年后我们把世界的礼赞呈现给她。”这是在北京电视台文艺中心推出的
期刊
2011年9月27日,由远见中国主办,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益展传媒和东方企业家承办,3131电子商务创新联盟协办的“2011电子商务产业(秋季)峰会暨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在上海虹桥迎宾馆盛大举行。  上一届电子商务产业峰会于今年5月成功举办,峰会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近百家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在电商业界引起了极大反响,被众多业内人士公认为电子商务领域内最高规格的峰会。峰会上,
期刊
梵高未了,还带来了他的朋友。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与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梵高和阿姆斯特丹的画家们》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包括梵高在内的7名19世纪末期荷兰印象派画家作品,其中还包括梵高于1887年创作于巴黎的《自画像》。梵高一生创作了40多幅自画像,这幅是其中之一,也被公认为梵高艺术生涯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这幅《自画像》是首次亮相京城。相信这场艺术盛宴会在京城掀起一股新的艺术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