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力量引领亚洲文明传承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了,各国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在这其中,青年又会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致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致力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深情回望亚洲文明的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亚洲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成果,准确把握亚洲人民对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的美好期待,明确提出了加强交流互鉴的四点主张,向世人宣示了中华文明的特质与气质,引起与会嘉宾广泛共鸣,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这是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历史节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作为中方代表,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大会的开幕式、平行分论坛及亚洲文化嘉年华,并参加了中央领导同志与主要外国嘉宾会见活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和嘉年华讲话,作为一名中国青年作家,我深感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
  亚洲文明交流之路源远流长
  互学互鉴中开创新亚洲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人民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努力把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情讲述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历史传统,深刻阐述亚洲各国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强调建设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是亚洲人民共同的期待,也是亚洲各国共同的责任。
  我认为,作为世界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亚洲的文化自信需要被重新塑造。早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就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首次提出了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推动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重大倡议。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又一次提出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大倡议。习近平主席提出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大倡议,对开创亚洲美好未来具有深远意义,体现了破解当今世界治理、信任、和平、发展“四大赤字”的深邃思考,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这些举措足以证明:我们不是要一家独大,我们要共同做大做强,各自出力各得所需。这也更足以证明,这种气魄和胸怀只有中国人才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着中国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责任担当,也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中国致力于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为不同文明互学互鉴架设桥梁;以举办世园会为契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与各国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等多领域人文合作……中国智慧,中国行动,为世界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求同存异兼容并包
  在继承中发展创造文明巅峰
  “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深入阐释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的深厚底蕴,深刻阐明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特质与气质,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华文明为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气度与自信。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回溯历史,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展望未来,中华文明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放眼世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才能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兼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思想碰撞的时代,互联网让许多曾经的常识颠覆,不同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锋,但西方文化仍然占据着强势话语权。这样的背景下,弘扬传统文化正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而对于新知识、新技术接受度最高,思想最为活跃,传统与现代结合最为彻底的青年群体,理应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不仅要有传承,我们更需要有创新。要有适当的权威解读,也应当依据当下的时代特征,拓展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创新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这方面,青年群体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痛恨死板僵化的传承方式、摒弃抱残守缺的文化态度,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传统文化保有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认同,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的方式。
  這样的观点也延伸和打开了我的思路,近年来我经常往返于成都和香港这两座独具特色的城市,对两地的人文有自己的体会。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国际化都市的香港,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城市,我认为香港可以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扮演重要角色。新时代的广大香港青年应该积极投身文明交流当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可以让香港的青年到祖国内地亲身体验,通过交流、了解、思考,与内地青年以及社会各界进行思想融合。其目的是希望透过活动,让香港青年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了解国家“一带一路”的理念和机遇,增进民族归属感,进一步为国家发展努力。香港青年应把小我融入国家和人民的大我,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时代同步伐,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了每一个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文化自信。然而在海峡对岸,却有一些青年人因受到偏激的教育影响,身份认同混乱。如何才能唤起他们心中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我认为,就是要讲好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故事,用青年人影响青年人可能是打开这道门最好的“钥匙”。
  这场文化盛宴,让世界目光聚焦亚洲,更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而现代的中国所彰显的文化自信。在嘉年华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洲各国都有古老灿烂的文化,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亚洲文明的多样性赋予了亚洲文化更为丰富的色彩、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当我坐在鸟巢的体育场,霓虹的灯光打在我的脸上。我听见来自亚洲个国家的青年的欢呼声;我看见儿时疯狂追逐的青年歌手们就在我眼前;回首便是数千人托举荧光灯组成的大字:Young Asia(年轻的亚洲)。年轻真好呀!在现场,我周围的来自亚洲各国的嘉宾对嘉年华赞不绝口,他们手中的视频录制几乎没有中断过,很多嘉宾还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身为中国人,尤感骄傲和自豪。
  中国人自古就推崇“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人民真诚希望亚洲各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携手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艺术将跨越民族、穿透心灵、沟通思想,向世界展现一个光彩动人的亚洲、活力澎湃的亚洲、和平进步的亚洲。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对新青年提出了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这是对青年的要求,我认为这更是对新时代的青年作家的期望。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亚洲故事,这是我们的宿命,也是我们讲故事人的使命。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我们就一定能让中华文明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和各国青年一道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拎客
  作家廖宇靖
  1987年生于四川绵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曾为高原警察,著有《边缘》《你的微笑》《川藏秘录》《藏香》等长篇小说,近年来,又因出版《生活给你的,一定是你能承受的》《别放弃这充满挑战的世界》等一批广受好评的励志文学作品受到关注。廖宇靖曾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最具潜力的青年作家之一,在近期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他作为代表受邀参加大会青年平行分论坛,并在论坛上进行发 言。
其他文献
《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研究》一书于1998年10月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纪良纲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它的出版非常及时。进入90年
2019年6月初,中国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外交部三部门先后发出预警,提醒赴美留学、旅游、外出的中国公民密切关注中美关系动向。中美局势的紧张形势溢于言表,尤其对于想要赴
英语属于一门国际性语言,同时也是人与人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讲,英语有着与所有语言相同的特性,那就是独立化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以及语法系统等。在初中
她看着我们慢慢长大,看着我们慢慢懂事,却总是忘了教会我们去心疼她。  说到母亲,历史上关于母亲的故事不胜枚举。从“孟母三迁”到“精忠报国”,对母亲的描述,传统的形容词多是善良、隐忍、坚毅、勤俭持家、秀外慧中,而在当下社会,精明、浪漫、琐碎、放养、斤斤计较、“笑得像个孩子”,更多诸如此类的词汇慢慢出现,成为描述母亲时使用更多的形容词。  相较于传统的亲子关系,当代父母更像是“孩子的大朋友”,相互之间
王冬,英美教育金牌顾问老师,29岁便已从事留学行业,至今已有8年时间,当谈及为何当初选择留学这个行业时,王东为《留学》记者给出的答案,是“对行业的热爱”。
在中美形式紧张的情况下,中外合作大学中的上海纽约大学与昆山杜克大学并不担心目前的局势。  2019年6月16日,由北美留学生日报与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联合主办的以“国际教育合作、学术交流、合作办学以及国际教育的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教育高等峰会在北京举行,国内外50多名教育界专家云集于此,共同展望新形势下的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中美之间留学政策的变化,探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本场峰会设置了四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 ,提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
920143 Microcapsule containing ureasesystems and its use in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uremia.HUANG Yixin (黄一新),etal.Dept Nephrol,Renji Hosp,Shanghai 2nd Med
"我很喜欢‘潇’在新华字典里的含义,这是我爷爷给我的名字,他希望我可以做到,像一泓潭水,虽然深却依然清澈见底。"眼睛里藏着"小星星"的时尚达人2010年,左岸潇因在微博上晒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步伐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一 体育市场这个概念是从经济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