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额部无可供扩张的皮肤时,全鼻瘢痕畸形修复的方法.方法 借用全鼻再造术的原则,采用扩张后前臂任意型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烧伤后全鼻瘢痕畸形.扩张器均置在前臂屈侧,置入扩张器切口可根据转移时选择蒂部的不同,选择在近侧、远侧或侧方.扩张完成后,扩大鼻孔、矫正外翻鼻翼,将鼻作为一个解剖单元松解,据面部轮廓大小设计修复鼻的大小.可将鼻背瘢痕及扩张皮瓣包膜作为衬垫鼻背的材料.供区直接拉拢缝合,3周后断蒂.
【机 构】
:
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710032西安,第四军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额部无可供扩张的皮肤时,全鼻瘢痕畸形修复的方法.方法 借用全鼻再造术的原则,采用扩张后前臂任意型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烧伤后全鼻瘢痕畸形.扩张器均置在前臂屈侧,置入扩张器切口可根据转移时选择蒂部的不同,选择在近侧、远侧或侧方.扩张完成后,扩大鼻孔、矫正外翻鼻翼,将鼻作为一个解剖单元松解,据面部轮廓大小设计修复鼻的大小.可将鼻背瘢痕及扩张皮瓣包膜作为衬垫鼻背的材料.供区直接拉拢缝合,3周后断蒂.结果 15例,近端蒂3例,远端蒂11例,侧方蒂1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外观佳.远端蒂组为逆行皮瓣,但血运可靠,与近端蒂组及侧方蒂组比较,具有供区缝合容易、制动体位舒适、皮瓣蒂长、活动度大,可提供较多组织修复缺损等优点.结论 额部无可供扩张皮肤时,应用前臂任意型皮瓣扩张后行全鼻瘢痕畸形修复术,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90锶-90钇(90Sr-90Y)敷贴器治疗皮肤血管瘤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24例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和儿童皮肤血管瘤患者进行90Sr-90Y敷贴器治疗,回顾性分析了其疗效与患者年龄的关系.结果 (1)在1个月至<1岁组和1至<5岁组之间,1个月至<1岁组和5~10岁组之间,1至<5岁组和5~10岁组之间,其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痊愈率逐渐降
目的 通过研究雌二醇、维生素E、维生素C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 mRNA、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不同药物改善皮肤老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雌二醇、维生素E、维生素C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物质对成纤维细胞中HAS-2 mRNA、MMP-1 mRNA表达水平的
目的 观察应用微等离子束对皮肤组织的结构变化及其超微结构变化的作用效应,初步探讨微等离子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30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40 W、10 kJ,60 W、10 kJ和80 W、10 kJ的微等离子束照射,每只豚鼠背部划分为实验侧和空白对照侧2个等分区域,于作用后即刻、1周后和1个月后分别切取实验侧及空白对照侧皮肤行组织病理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不同剂量设置作用于豚鼠皮肤即刻
目的 探讨柱形和锥形纤维桩修复对根管治疗前牙的抗折强度和折裂型的影响.方法 24颗上前牙随机分成3组,每组8颗.A组:柱形纤维桩-树脂核-全瓷冠;B组:锥形纤维桩-树脂核-全瓷冠;C组:直接全瓷冠修复.测定各样本的抗折载荷值,并观察折裂型.SP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样本的平均抗折载荷值分别为:(468.8±142.5)、(440.2±202.7)、(459.0±147.6)N.对各组样本
随着臭氧层破坏,辐射到地面的紫外线(UV)将明显增加.UV辐射可直接介导DNA的损伤和免疫抑制,从而增加光老化、皮肤肿瘤的风险.一、UV辐射引起免疫抑制的机制[1,2]UV引起免疫抑制反应,一系列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包括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尿刊酸(urocanic acid,UCA)等.大剂量UV辐射能引起皮肤红斑和水肿,主要由于前列腺素诱发一氧化氮引起
乳头内陷是一种较常见的乳房畸形,其内陷的程度因人而异,轻度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退缩,用手挤压可使乳头突出于体表.重度表现乳头完全淹没于乳晕表面无法被挤出,常呈反向生长,无明显的乳头颈部,影响美观.可见于双侧或单侧,内陷的乳头内常积聚污垢,造成湿疹、炎症.表现为局部疼痛,奇痒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抑,严重时可影响工作和生活,患者常要求矫治[1].我科自1995~2011年共收治单侧或双侧重度
瘢痕疙瘩是瘢痕中最顽固的一类[1],在我国青壮年中发病率较高,因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较高,故对较多局限的瘢痕疙瘩仍以瘢痕内药物(曲安缩松和透明质酸酶、利多卡因等)注射或配合药物注射的综合治疗较为理想[2].若药物注射疗法使用不当,则会出现副作用.近年来,我们应用自己研制的高液压瘢痕注射器为大量瘢痕疙瘩患者进行了治疗。
目的 探讨咬肌神经切除和化学去神经对大鼠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以28 d龄Wistar大鼠为实验模型.实验分为4组:手术1组:切除右侧咬肌神经;手术2组:显露但不切除右侧咬肌神经;肉毒毒素组:右侧咬肌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照组:仅麻醉.75 d时取各组双侧完整下颌骨,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感兴趣区的骨密度.结果 大鼠下颌骨骨密度(BMD):手术1组左侧为(0.184±0.012) g/cm2
欣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张涤生教授,于2012年10月荣获“美国整形外科学会(ASPS)”颁发的“整形外科国际人道主义奖奖杯”,欣喜异常。这不仅是张院士的个人至高国际荣誉,
目的 为了避免传统的额颞部冠状除皱手术造成的瘢痕、脱发、头皮麻木、血肿等并发症,探讨和解决内镜下额颞部除皱手术的相关问题.方法 采用额颞部发际内3(或5)个小切口,额部在骨膜下或者帽状腱膜下以及颞部在颞深筋膜浅层剥离,额颞部剥离腔在颞嵴处贯通.在内镜下显露并处理皱眉肌、降眉肌、额肌以及眼轮匝肌.在眶周骨膜下充分剥离,游离并上提额颞部皮肤,在额部和颞部分别固定.结果 186例,除3例出现单侧面神经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