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p Inventor的博物馆学习App的设计与开发——以良渚博物院为例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7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学习是一种非正式学习,是课堂学习有意义的延伸.目前博物馆里的导航App功能非常强大,但大多数内容并不是针对性地面向学生群体,且缺少交互性.App Inventor是一款非常适合初中生开发App的工具,本文以指导学生设计并开发良渚博物院学习App为例,为博物馆学习App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基于UbD理论的单元教学逆向设计,通过确立多元评估证据,学、评、教三位一体,支撑单元目标的有效达成;用真实的表现型任务,促进“理解”的深度发生;课堂上的即时评估,促进思维反刍、迁移;分层作业设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自我评估需求.学生在问题中成长,通过解释、阐明、洞察等多角度的习得,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最终获得“带得走”的能力.
批判性评估信息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品质之一.在数字化学习时代,学生具有批判性评估信息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是信息素养的必备要求,更是当代青年人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当代小学生应具有的批判性评估信息能力,通过问卷调查法,从问卷中发现、分析问题,并提出小学生批判性评估信息能力提升策略.
本文聚焦小学机器人课堂,重点关注如何在课堂上渗透计算思维.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提出适用于小学阶段培养的计算思维概念及要素界定;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分析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案例,得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在小学机器人课堂上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出了“提问引导”“换位思考”等具体教学方法的建议.
项目式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而深度学习则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鲁教版小学第6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我的创意设计秀”为例,分析如何优化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学习,实现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
信息时代,信息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不仅包含“硬安全”,即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设施、系统的安全;还包含“软安全”,即网络空间信息内容的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揽子重大举措,形成了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网络保密管理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本研究以“数据安全”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落实国家安全教育.
本文基于6E教学模式设计并实施了以“解救小鲸鱼”为主题情境的环境教育课程.教师通过引入、探究、解释、工程、丰富与评估6E教学模式步骤将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使学生们意识到维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并利用工程思维搭建海洋垃圾打捞设备,避免小鲸鱼被人类产生的垃圾所困住,达到解救小鲸鱼的目的 ,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该课程也为小学STEM环境教育的落实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为了纠偏当下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固化等问题,本文以大数据的个体化数据分析为框架,对儿童差异化进行现象透视和评价分解,聚焦课后展评作业.从展评作业的差异化分层设计、差异化分层评价、差异化分层赋能三个方面对差异化评价体系进行深度探索.
初中统编语文教材实现了对传统语文教材的创新与超越,但在使用过程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与困惑,对这些困难与困惑进行原因审视,能够完善统编教材的编写,引领教师正确领会教材改革的意图,忠实完成教材所赋予的教学使命,实现教材所期望的价值与功能.
孙歌的《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日本学者沟口雄三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特别是李卓吾等思想家的思想特征.作者追寻着沟口的思想理路,探究其建构宋代以降思想史的整体框架,梳理出中国历史语境中前近代和近代思想的内在脉动.第二部分围绕着日本20世纪50年代有关昭和史的书写争论,提出了如何在历史的叙述框架中,把有关特定历史中的人、有关人的主体性,内化为历史书写的“科学”和“客观”.
期刊
境外研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提高全球素养的重要手段.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境外研学课程整合了全校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整体博雅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成为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