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失语者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e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河南作家阎连科的小说《炸裂志》直观呈现了改革开放后炸裂由村发展为超级大都市的政治、经济和人文景象,作者用一种荒谬狂欢的书写,完成了一个村落从寂静到炸裂的全过程。本文试图从炸裂传统乡村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离乡背景下的女性的艰难发展空间两个方面,拟画出城市化进程中的女性失语群像。
  关键词:《炸裂志》;城市化进程;乡村女性;离乡
  阎连科十分擅长创造男性世界,但在他书写的世界中,女性仍是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存在。其2013年发表的小说《炸裂志》中,女性以多种多样的姿态大规模地涌现在乡村城市化的道路上,她们三三两两交织联系,相互撕扯,组成乡村通往城市的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一、甘受钳制的乡村女性
  炸裂的发展是以乡村为起点的,传统乡村女性是作者绕不开的乡村书写焦点。出现在作者笔下的第一位乡村女性,即孔姓后代孔东德的母亲,作者对其着墨不多,但在寥寥几语中将这位奶奶辈的女性的生存轨迹交代的一清二楚:在土地革命分田地的热潮中,朱姓地主的三姨太顺势成为孔姓长工的妻子,即一开始便处在被瓜分和支配的位置。三姨太仿若无主的浮萍,与新的丈夫结合,哺育新的后代,这是一个十分传统不需要思考的自然的过程。孔东德的妻子是小说中第二位出场的乡村女性,她出场时只有两种身份指代:一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二是“(男人孔东德的)女人”,后续登场又成为“(儿媳蔡琴芳和朱颖的)婆婆”,她的风格名词是“温顺”,低头收拾是她的持家日常。这两位女性或听见或来不及听见城市化的号角声,总之,她们还没有对乡村进化过程产生实感,她们重复感受的是数千年流传延续的乡村女性日常,以及始终作为传统家庭结构中稳定的一角而存在着,身体和心灵在无意识中被男性主导的历史所奴役。然而,当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加速时,她们的后辈们却是真切地尝到了乡村女性的苦难滋味。
  孔家大儿子孔明亮的媳妇蔡琴芳,率先感受了乡村裂变的阵痛。其丈夫孔明亮以乡村知识分子身份主宰了家庭的政治和经济,蔡琴芳延续了传统乡村女性的寻常生活路径。蔡琴芳对乡村之裂变或许并无感触,但她的家庭之破裂已然是乡村城市化留存在她个人生活上的痛苦印记。丈夫对保姆小翠的狂热与对自己的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小翠之珍贵与诱惑对应着自己之无用与无趣。蔡琴芳经历着乡村女性共同的痛苦,有无数的炸裂们,无数的孔明亮们,就有无数的蔡琴芳们。乡村代表着破落与老去,乡村女性首先失去身体的诱惑力,她们缺失备受青睐的城市人群特质:魅惑与年轻;于是她们生长的日常被忽视被隐藏,她们只能像乡村一样沉没下去,在高楼林立的狂热中萎缩回到狭小的自我天地。蔡琴芳没有勇气没有力量打开出走的大门,更让人叹息的是,蔡琴芳在遭遇丈夫的抛弃之后,又重新选择了归顺家庭,和丈夫复婚破镜重圆。
  程家后代程菁选择了一条别径,她年少就失去了家族支柱,因此她必须从他处——孔明亮处寻求依靠。当孔明亮以村长的身份向她索取安慰时,她拒绝了。而当孔明亮的身份升级为镇长,她主动投靠了。尽管程菁的身份随着炸裂的城市化进程一变再变,扶摇而上,但程菁的传统乡村女性之质从未改变。身在超级大都市的她,从未走出过炸裂这个圈子,她的身体时常作为孔明亮宣泄狂欢的场所,她的活动高度也始终在孔明亮的确认范围内。她是另一种蔡琴芳们,是另一种温顺的乡村写照。
  二、迷失自我的离乡女性
  在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女性选择了出走,不再囿于狭小村落,而是把身体和心灵一齐交付给城市,开启与乡村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以作者设定的炸裂为中心点,朱家后代朱颖应是炸裂的第一位离乡女性。从乡村女性到离乡入城,朱颖完成了蜕变。对待朱颖这一人物,作者从一开始就赋予其异于其他女性的性格,她隐忍坚强,以一己之力料理父亲后事。朱颖的性格推动了她的离乡行动,但为死去的父亲复仇乃是她离乡的首要动机。迫使她离乡的深层原因是原本占据于朱氏家族内部的基层权力的轰然易主;而对于孔家的仇恨则使她无法选择程菁式的向孔家投靠,因此她势必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夺取话语权。
  朱颖首先从外表上接纳了城市,用印着英文的洋衣服包装自己,改头换面提升格调,向乡村世界的孔明亮发出挑战;之后,她越过村级权力取得宅基地的土地证,甚至在村里竖起纪念碑“致富看朱颖,榜样学朱颖”,对孔家的经济主导地位构成威胁;在村长民主选举中,朱颖获得与孔明亮角逐的资格,并获得了壓倒性的选举优势,步步为营,最终完成了对孔氏一族的复仇。
  然而朱颖复仇的代价是惨痛的,朱颖和无数的她们,都在城中迷失了自我。从乡村进入城市,无家庭出身和教育基础支撑的乡村女性选择的是出卖身体,以此快速打通城市阻隔,让城市接纳自己。在炸裂的城市化进程中,这种出卖行为在阎连科荒谬式狂欢式的书写下显得张牙舞爪,对阅读者造成了有力的冲击。极端想象下的“风流店”“专门学校”,支撑起了炸裂由村到大都市的飞跃,但形成了新的围城。女性以此获得了权力和金钱的青睐,似乎已经稳稳坐在了城市上端,实际上城市从未接受这个群体。朱颖们投靠的对象是更高级别的孔明亮们,譬如比孔明亮们级别高的胡乡长们,从这个角度上,朱颖与程菁几乎无异。以朱颖为核心的女性圈子也没有逃脱权力世界,譬如神秘女子蔡粉香、保姆小翠等,她们是权力攀升至更高位置的工具,女性处在了尴尬的中端传送位置,被男性权力世界时刻注视围观着。
  离乡女性群体的返乡之路也充满着艰辛。朱颖能赢得村民信任,是因为金钱折服了人心,实际上她时常遭受着村人的唾弃;炸裂女性用身体推动着炸裂的经济前行,男性世界居高临下地享受着由女性以惨痛代价交换而来的城市化荣耀,却又指责女性从事着见不得人的职业,这显示出乡民们伪劣的一面。回归乡村的女性,不幸再次缩回到传统家庭结构中的妻子和母亲角色。朱颖在婚姻中承受着丈夫的欺骗直至抛弃,作为孔家二媳妇的她与蔡琴芳的处境惊奇地重合了。在这个过程中,她还和程菁产生了较量,然而她们都是爱情和婚姻的受害者。无论这二人谁胜出,都是绝望的“胜利”。
  乡村女性被动或主动地参与了乡村城市化过程,传统女性的生存日常被城市化中的新鲜事物打破,选择了新的生活空间的离乡女性也陷入了困境,这就是乡村女性的进退两难的真实写照。阎连科将女性艰难生存面貌毫无保留地搬至台前,表现的是他对此种命运的控诉与悲悯。
  参考文献
  [1]阎连科.炸裂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任何种类的绘画因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方法。传统的白描和素描用最简约朴素的元素表现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绘画形式,即有历史上的根本差异,同时,在本质上又有着内在的共同特点。素描与白描的激烈碰撞,一方面促进艺术的创新与繁荣,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各自鲜明的个性与特征。  关键词:素描;白描;异同  素描是一种不依赖色彩作为造型手段,而是直接运用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等变化表现物体
期刊
摘要:歌剧《图兰朵》是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作品,向全世界呈现出了一副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画卷。歌剧中的人物线条流畅,剧情扣人心弦,剧中两位女性角色“图兰朵”和“柳儿”给予观众极其深刻的印象,本文将深入分析剧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咏叹调音乐处理。  关键词:图兰朵;柳儿;人物塑造;演唱分析  一、歌剧《图兰朵》的角色梳理和声部划分  歌剧中的主要人物并不繁多,出场人物线条流畅,每一位角
期刊
摘要:康德在他的《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一文中明确表达了他有关于历史哲学的看法,即在康德看来大自然是有其一定的目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理性和在社会中的对抗性,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以期望最终能够建设一个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  关键词:历史哲学;目的;理性  康德于1972年生于位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后毕业于哥尼斯堡大学,并于1755年起在
期刊
摘要:原型批评是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种方法,是20世纪中期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基于原型批评理论,以中日狐狸民话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中日狐狸民话的原型,并阐述其原型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原型批评;狐狸民话;中日比较  一、原型批评介绍  在原型批评理论的构建中,加拿大学者弗莱发挥了巨大作用。  弗莱认为,文学是神话和祭祀的艺术表达形式,他指出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从圣经当中获得灵感,从而被创
期刊
摘要:《1917》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影片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1917》凭借其精彩绝伦的故事,以及近两个小时的伪长镜头,在92届奥斯卡中,一举斩下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和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大奖。本文将从影视美术中的光线对影片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调布光;低调布光;象征性光线  战争片中展现战事紧
期刊
摘要:魏晋时期小说得到了飞跃式发展,无论是在创作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成就突出。前人多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整体研究,然较少关注两个不同时期志怪小说创作关注焦点之间的差异。魏晋小说主旨多关怀生命、关注奇异鬼怪之事,南北朝则多了劝喻、维护政治统治的成分。  关键词:志怪小说;关注焦点;变更  一、魏晋志怪小说着重关注人生  1.魏晋时代背景  魏晋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战乱不断,朝代频繁更替,
期刊
摘要:法国学者让·鲍德里亚,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1970年代表其早期思想的著作《消费社会》出版,2001年中译本出版。书中对一种自后工业时代由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盘剥人类的消费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指出该形态通过符号话语制造的暗示性的结构性意义和符号价值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现实在大众交流中被缩减为符号来提供不在场的安全感,以使之成为消费对象。  关键词: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符号  法
期刊
摘要:贝多芬是西方音樂史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被称为乐圣。《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是他的代表作品,该曲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气概、反抗斗争精神,充满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澎湃的热情,充分体现出他积极勇敢向上,坚强果敢,钢琴般巨人的品格。  关键词:奏鸣曲式;呈示;展开;再现  一、《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音乐特征  此乐章充满了严肃、激情、澎湃、强而有力的两个主题,都为不可分句乐段,音乐表露出英勇的直率
期刊
摘要:在不同历史的阶段,经济周期理论作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国外不同学派有关经济周期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中国有关经济周期驱动因素的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期对未来中国新常态时期新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地识别和判断,进而合理预测未来经济周期的走向以及趋势,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经济周期;经济波动;驱动因
期刊
摘要:不同于《射雕》“英雄史诗”的爱国之情,也不同于《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优柔之情,《神雕侠侣》所描绘的乃是至情至性、至深至爱的凄美爱情。无论是矢志不渝的杨过小龙女,还是造化弄人的王重阳林朝英,又或是爱恨交织的公孙止裘千尺,作者以其丹青妙笔向我们传递了心中那份爱情。  关键词:《神雕侠侣》;凄美情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作为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以江湖恩仇、民族侠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