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平台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探索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SPOC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混合了线上与线下学习的新型教学形式,文章通过研究SPOC平台建设和管理,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了线上線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SPOC;课程建设;管理
  现在,我们已处在“后MOOC”时期。大规模公共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更适合职业院校教学模式。SPOC是指使用MOOC的技术平台和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的校内课程。SPOC不是颠覆传统课堂,而是辅助传统课堂,改变或重组教学流程,促进混合式教学和参与式学习,扎实提高学与教的质量。SPOC授课模式更符合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对高职教育有着深远影响。
  将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有利于促进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信息化教学全面开展,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引导高职学生利用SPOC平台学习优质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其转变学习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最终全面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2]。因此,探索并实践基于SPOC平台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有着长远意义。
  1 建设与管理举措
  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食院”)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引进了国内先进课程资源平台并持续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集自建在线课程、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引进的优质课程、获奖微课作品为一体的SPOC平台。几年来,苏食院有效地实施基于SPOC平台的课程建设与管理,优化了机制,完善了制度,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地融入课堂,实现了校企共建双赢,提升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打造了全新课程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2012—2014年,原有平台建设的93门网络课程,由于软硬件基础差等原因,导致校内教学应用有限,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鉴于此情况,苏食院于2015年引进了基于云技术的新课程平台,同年建成232门在线课程,其中24门先期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前预习、课上教学、课后互动、线上考核等多元化应用。经过多年建设和使用,截至2018年年底,平台已涵盖496门自建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引进使用优质网络课程百余门,校内用户过万人,年均点击量超1 000万人次,形成了以自建课程为主、引进优质课程为辅的SPOC平台。
  建立了激励机制,制定完善了课程管理制度。苏食院在教师晋升评优条件中增加了课程建设任务,规定了校内教学岗位职责须有主持或参与课程建设的经历;鼓励教师组建混编课程团队,建立课程建设培训机制;修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对现有课程进行分类改造、转型升级;制订《网络课程管理办法》,保障引进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制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遴选标准和奖励措施,设置3个等级课程标准,按学年对平台上已建、在建课程进行评估,分级给予专项经费。2014—2018年,学院在课程建设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并呈逐年递增态势。管理制度的完善,保障了课程从建设到验收,从使用到评价,从遴选到奖励,皆有严格的标准,保证了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引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了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为了让SPOC平台的教学资源得以充分运用,除对平台的硬件设施进行持续升级之外,苏食院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了校园WiFi全覆盖,在教室安装无线同屏设备,教师在课堂使用智能手机,随意调取课程平台的资源用于课堂,学生也通过手机接收到教师的提问、测试、探讨指令,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同框”实时互动,更加契合了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助频度;教师通过SPOC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可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地进行教学分析和改进;教学管理部门运用“大数据”,可有效掌握全校课程建设与运行状态,为教学质量管控部门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准确数据,进行科学的课程诊断与改进,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教师通过SPOC建设,挖掘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技术,提升了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2 打造特色与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基于SPOC平台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体系从技术支持、教学应用、管理理念等方面都有所创新[3]。
  全方位整合教学资源。以往,教学资源大多分布在多个平台,不仅有大量重复的数据,教师使用和管理也很不便。基于云技术的SPOC平台可以将各类资源通过平台一站式发布和管理,原本分散的教学资源得以优化整合;每位教师的账号都有一个云盘,教师在自建课程过程中收集和制作优秀教学资源,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将资源上传至平台的云空间,资源可以分配共享权限,有效降低资源重复率;依托智慧校园,引进的多方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平台统一管理,学生仅需登录一个平台就可学习全部课程[4]。
  开展线上线下立体教学。依托SPOC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线上,部分视频会在上课之前发布,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学生了解知识点后可提出问题,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线下,教师在课堂上对这部分内容还会进行讲解,但是不会详细讲、不做演示,教师会在简单提醒之后,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对困难问题进行集中解答,组织二次讨论;课后,教师会把全部相关视频发布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复习。
  扶持给力,管理严格。2016—2018年,学院共遴选出65门院级精品在线课程,每门课程给予2万元的建设经费;课程建设经费由课程建设团队负责人直接管理和使用,有效保障了课程应用和后期维护更新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除了单门课程的建设经费,每年还有上百万元的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新课程的启动建设;针对学院一些特色课程例如食品、药品、烹饪类课程,还实施定向鼓励和精准扶持,努力打造学院特色优质课程;为了保障课程建设健康发展,学院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建设到验收,从使用到评价,从更新到维护,从评选到奖励,都有严格的标准参照执行。   3 积极应用与推广
  随着SPOC平台从无到有,课程资源从建设到应用,蘇食院课程建设工作开始显露成效。
  平台应用量逐年递增, 师生满意度稳步提升。平台自2015年9月上线以来,运行稳定,平台的用户数和使用量逐年增长。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统计,校内教师用户已有342人,约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80%;学生用户有1.5万余人,实现在校生全覆盖;平台点击总量已突破3 000万人次,选课总量近3万人次,日均活跃用户500人以上。通过网络问卷调查,97%的学生表示喜欢SPOC教学模式,98%的学生愿意选择SPOC。学生学习态度明显提升,课堂气氛开始活跃,校园学习风气越来越好。已使用SPOC的教师表示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备课工作简化,师生互动多,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资源开发技术日臻完善,课程建设成果累累。通过每年组织培训,苏食院教师对课程建设新理念和新技术已能较好掌握,开发出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好的课程资源,并在各类比赛取得较好成绩。截至2018年12月,平台已有自建课程496门,包含20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2门课程获得江苏省品牌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开放课程称号;2017年下半年,学院教学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教学设计赛项国赛一等奖。2018年上半年,苏食院在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通过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深入研究,学院立项建设相关课题12个,其中省级教改课题2个;校内教师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课程建设相关论文32篇。
  示范作用初步显现,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作为苏食院对口支援的西部院校,云南玉溪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派教师来学习并参与SPOC建设,课程团队把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每一位成员,帮助他们建设课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等多个兄弟院校来交流学习,考察SPOC平台建设和应用情况。食品、药品、烹饪等学院特色课程通过社会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广泛推广,部分课程已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北京超星公司等合作企业对苏食院课程建设工作表示肯定,并以学院课程建设成果作为经典商务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4 结语
  作为一所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其实,课程建设亦是如此。当我们走出以往侧重理论只能看不能动的精品课程模式,去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新课程模式,无论MOOC还是SPOC,无论微课还是翻转课堂,我们都必须去实践去探索。在我们打造基于SPOC平台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有效监管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何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让一门课程保持生命力,这都将是我们今后研究和实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永良,陈高锋.高职院校混合教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58-61.
  [2]王霞晖.基于SPOC平台的现代学徒制“订制”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8(23):23-26.
  [3]朱炜.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9):121-123.
  [4]胡建平.高职院校SPOC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6(4):124-127.
  [5]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网络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这3要点促进了教师网络研修的发展。文章主要通过对“江西教师工作坊”参训教师进行有关于教师网络研修的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教师对网络研修行为和态度,汇总教师在网络研修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教师网络研修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网络研修;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教育大众
期刊
摘 要:文章選取了具有多品种多规格特点的汽车零配件仓库为切入点,以广百物流吉利项目为例,分析其库存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分别从“S”形动线规划、库内改造及库存升级优化管理、改变销售策略和采购配送的途径和方法优化库存管理,提升竞争力和企业效益。  关键词:多品种多规格物品;库存管理;吉利项目  1 广百物流吉利项目介绍  吉利汽车备件广州代理库是广州市广百物流有限公司与浙江吉利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合作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搜索引擎营销”课程为例,与一般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对比,对轻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介绍了以超星学习通为工具的轻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手机课堂;搜索引擎营销;混合教学;学习通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的迅速普及,手机早已成为大学生的“标配”,不可避免地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直面其对传统课堂教
期刊
摘 要:职业技能大赛举办至今已有十几年,涉及的专业很广,参赛选手多,影响范围很大。“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从2014年开始,至今举办已有6年。在6年的比赛过程中,赛项规程从最初的雏形现在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文章对赛项规程进行了分析,并对赛项的每个模块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学院未来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技能大赛;赛项规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渗透到各个应用领域,如工
期刊
摘 要:文章对2014—2018年CNKI-CAJD数据库的1 147篇与SPOC相关的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年度发文量、刊文期刊、研究机构、学科分布、关键词等维度,阐述了国内SPOC研究现状,并对SPOC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SPOC;现状;文献计量分析  SPOC全称“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是对MOOC
期刊
摘 要:区块链脱胎于比特币,2008年出现在大众视野,引发了热烈讨论和密切关注。经过10年的迭代发展,区块链技术不只是应用于比特币交易等金融领域中,在医疗、能源、保险等各行各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分析了区块链的特征,以2018年6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为例,对我国司法领域的区块链电子存证进行个案分析,探讨了区块链电子存证的证据法价值。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电子证据
期刊
摘 要:当前,国内高校高水平的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少之又少,且利用率不高。文章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从教学设备和场所、教师资源、课程内容、教学理念与管理制度、校內外及校企资源5个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以期实现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利用最大化,提高其师生受益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资源共享;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  虚拟仿真技术包括虚拟现实和仿真两部分,其中虚拟现实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
期刊
摘 要:“数据库原理”课程是广西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及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关系代数中的“除”运算是该课程的一个重难点。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对关系代数“除”运算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有益于该课程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关系代数;“除”运算;包含  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学生大二时会开设必修课程—“数据库原理”。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通過跟踪调查的方式了解机械制造类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其次,用大数据分析机械制造类企业的招工难现象。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针对机械制造类企业的招工难问题提出若干解决建议。  关键词:机械制造;毕业去向;招工难  1 机械制造类毕业生去向  文章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14届机械制造类专业的600名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具体毕业去向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其中,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选取200名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微信订閱号的运营实践,从订阅人群和图文推送消息两个方面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微信公众订阅号是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的重要平台,并根据微信订阅号开展阅读推广的优势从组建推广团队、创造推广栏目、打造长效机制3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提出应用建议。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推广;图书馆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