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规矩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g88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中国,规矩有着崇高的地位。规矩,渗透在中国人的基因中,扎根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处处可感知“规矩”。小时候,父母教我们,在长辈面前不要跷二郎腿,吃饭时筷子不可以乱拨菜碗,别人的东西不许拿,这是规矩;上学后,老师教我们,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撒谎不捣乱考试不作弊,这是规矩;进入职场,领导教我们,勤奋敬业,恪尽职守,讲求责任,勇于担当,这是规矩。
  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典章制度和历代先贤的经典论述看见“规矩”:韩非子说,万物莫不有规矩;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孟子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弟子规》教我们规矩,《三字经》教我们规矩,四书五经六艺,都在教我们规矩。
  家庭有家庭的规矩,职场有职场的规矩,党有党的规矩,国家有国家的规矩,一个小小的村庄,自有它庄严的规矩,一张小小的饭桌,也有它不成文的规矩。当我们说规矩时,有时候指的是“礼”,是人情礼仪,公序良俗,优良传统,这是长期以来家风民俗耳濡目染、文化熏陶润物无声而形成的软规矩;有时候指的是“法”,是规章制度,政策法規,这是为维护公平正义、社会秩序、国家安定而制定的硬规矩。不管哪一种規矩,都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不可违背和逾越的。
  让我们都规规矩矩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做一个讲规矩的中国人。(执笔/黄菲)
其他文献
E·拉兹洛(一九三二——)系美国系统哲学家,继L·冯·贝塔朗菲之后积极推动系统论和系统哲学的发展。他现任《系统科学和世界秩序丛书》总编辑、《和平世界百科全书》主编、罗马俱乐部成员等二十项国际性学术职务,已发表著作三十九种,论文和研究报告二百一十一篇。他的《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一书的中译本已在我国出版。中国的系统哲学和社会系统学研究者闵家胤翻译了我的《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这本书,请我为中文本的出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多媒体;心理课  在一次教研中,针对心理课“左右为难,我该怎么办?”课件中火车铁轨的颜色进行探讨时,我们发现:铁轨的颜色会影响学生的判断,相较于蓝色铁轨,红色铁轨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由此,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忽视了一个问题——色彩在课件中的作用。  色彩是可以激发情感的。看到不同的颜色,人的视觉中枢会立即作出反应,将信息传给大脑,大脑则根据观看色彩产生的生理效应,结合观看者
本期杂志与读者见面的时候,《读书》编辑部编选的十年文选第一辑也刚刚面世。我们的“小小十年”历经风雨,即使在如秋水一般宁静的时期,激流也在深处滚动。泡沫是不可避免的,但激流是真实的。生活在大转变的时代,这是思考者的命运,也是一份杂志的荣幸。借着编选文丛,我们也终于有机会向长期关心《读书》的作者和读者对我们的“小小十年”做一点交代。  《读书》创刊于一九七九年四月,至今已近三十年。首期《读书》开篇标题
〔关键词〕高中;成长型思维;活动设计  【活动背景】  部分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不愿意尝试,产生回避或畏难情绪,认为做不出难题是因为笨,是很伤自尊的事;考不出理想的成绩,易产生“我不行”“我好笨”“别人比我聪明”等自我否定的想法;考前焦虑,担忧自己考不好,害怕名次排位倒数;出现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害怕别人会超过自己、比自己厉害;对自我高期待,认为自己应该比别人更聪明、更有能力;在人际交往中
何新在一九八六年第七期《读书》上发表的《及的政治社会学分析》一文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时代的文学中缺乏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缺乏一种不计功利而唯以道义目标为至上的精神动力?缺乏一种以社会进步和人类事业为最高目标而为之献身的无私精神?”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脱节的。目前,中国必须改革的大趋势已经为亿万人民所领悟。真正困难的,是具体要改什么,怎么改。时代
一九八○年三月号日本《中央公论》发表的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冈弘英的文章,在比较了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中日两国对对方的研究情况之后,懊丧地说:日本历史上一直把中国看作自己的“母国”,日本人的脑子里始终存在着“中国”,而中国人就是不关心日本。这种对中国学者的期待,使我国年轻的日本研究者张萍同志深受感动,萌发了撰写《日本的婚姻与家庭》的意图,终于完成了这么一本著作。  在日本,尤其在现代,对婚姻、家庭和妇女
[摘要]一个10岁女孩因反复偷窃被带到辅导室。通过多次会谈,咨询师与其建立安全信任的关系,制定辅导目标,同时采用叙事疗法、短期焦点解决、家庭辅导、沙盘游戏等辅导方式,探索她“偷窃”背后的心理需要。辅导老师、班主任、家长、同学的通力合作,最终帮助其改变不良行为,回归正常生活。  [关键词]偷窃行为;叙事疗法;焦点解决;家庭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
〔摘要〕五年级女生小A因认为妈妈不喜欢她,情绪消极,在课上沉默寡言。心理老师采用认知技术,通过交流澄清观点,让小A明白长辈爱的表达方式不同,解构原来不被爱的不合理认知,在举实例的沟通中重构正确认知,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关键词〕消极情绪;转化;认知技术;心理辅导  一、事情起因:“老师,您是不是也不喜欢我?”  小A是一名五年级女生,课堂表现和平时成绩处于班上稍低位置,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很
新编《清诗纪事》二十二卷,皇皇一千万言,较之先此问世、纪事止于顺治、康熙两朝的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可谓远胜。然以其篇幅至巨而难免有法眼未到者,因拈取一二,“识小”而已。  据此编“凡例”,条目排列顺序为:诗人简历——姓名、字号、籍贯、科名、官职、谥号、著作情况。而“邓邦述”条下云:“字孝先,号群碧,又号沤梦,江苏江宁人。有《群碧楼诗草》。”下录两诗,仅存其句。据苏精《近代藏书三十家》,邓邦述字
在《七发》里,汉代著名的辞赋家枚乘讲了一个故事,说吴客为楚太子诊病,认为无须借用药石针刺灸疗,“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这位说客起先极陈种种声色之美,尽管口若悬河,滔滔雄辩,可是病人不为所动;及至最后,三言两语提出圣人辩士的“要言妙道”,顿使太子“据几而起”,“然汗出,霍然病已”。看来话不在多,要在会心;拈出鞭辟入里的话语叫人大彻大悟,方称行家。故事里的这位人物,无疑是古代一位杰出的心理医生,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