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xq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名费忠星,自署费中兴、老五等。山东滕州人,现居济南。
其他文献
时光匆匆,一晃人到中年。作为东风开发公司的一名退休女职工,在她20年的工作生涯里,她的记忆深处始终有一位刚正不阿,工作上雷厉风行,对员工关怀有加的好老总的影子。是他的关怀给了她前进的勇气和生活下去的信心。他就是东风实业散热器公司的前任总经理曹斌。曹经理当时40多岁,中等个子,偏瘦,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说话的语速也很快,给员工们一种精干刚毅的形象。  90年代末期,年近30的她在一个劳动强度较大的车间
期刊
一  人生一世总会老,  好似大海荡波涛。  后浪推着前浪走,  你不想老也得老。  二  人生一世总会老,  养儿育女真辛劳。  后代成人先敬老,  高尚品德傳家宝。  三  人生一世总会老,  到了年龄就“退朝”。  新老代替是规律,  主动让贤风格高。  四  人生一世总会老,  保持晚节很重要。  清正廉洁作表率,  美名留传夕霞照。  跟着太阳走过  跟着太阳升起,  又跟着太阳沉落。 
期刊
上苍如此眷爱武汉,让这座城市既坐拥两江,又怀抱百湖。其中后官湖是武汉的备用水源地,沿岸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随着后官湖郊野绿道的建设和启用,这个从前身处城郊鲜为人知的湖泊,正成为越来越多武汉人的“心頭爱”。  早就听说蔡甸区后官湖绿道,是我市首条郊野绿道,道宽4米,由石板路、水上木质栈道交联而成,规划总长度110公里。每天都有不少游人来这里“清肺”,享受大自然的洗礼。为了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表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争创文明城市。我们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经济上有了飞跃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这只是美好生活的一个方面。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同时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以国家把文明、和谐作为一
期刊
我与李学明是多年朋友,近来再读学明画,辄多惊喜,不禁想起龚定庵常常被改写的诗句“瓶花贴妥炉烟定,觅我童心四十年”。岁月流转,与童年往事间的时差似乎越拉越长,但对从事艺术的人来说,童心童趣的感悟却越来越真切。正如李学明笔下的童子童趣,焦墨简笔,朴拙而灵动,多是传统生活场景的再现,悠然自在,能够唤起人的回忆和遐想,从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情感的韵味。我想,艺术的魅力大抵在于此。如果说人生所谓的成败强弱、
期刊
一幅字中有画的行草  在我国文艺界,提到美术创作成就,有“南周北吴”之说。周即周韶华,吴即吴冠中,两人都以写意画闻名海内外。周又是书法家。吴又是散文家。周的书法,厚重而洒脱,又多有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十堰市文联工作期间,与时任湖北省文联主席的周韶华同志有过几次交往,并得到他所赠书法一幅和画作一幅。那幅书法写的是初唐诗人王勃散文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称《滕王阁序》)中的一個对句:
期刊
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顷刻间地面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毯。单位的暖气已经停了,其他同事都已经下班回家,林妍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后,感觉不到寒意,似乎陷入了沉思。“我们宋家这代单传,你必须再生个儿子。” 婆婆的话一直浮现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重男轻女,自己也是女人,为什么跟我过不去?现在连老公都与婆婆一个鼻孔出气,真是不想回家再去面对他那张臭脸。  林妍,一位即将奔三的白领职员,姣好、白
期刊
李学明是当今画坛上一位画风朴实、意境隽永的人物画家。他的作品里印映出了他深厚的中国画学养。  他通过自己精湛的笔墨技法、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的细微感知来传达他对中国画的笔墨文化认知和深切理解。他画的是自己的生活,是童年时代的纯真,画面注重对生活情趣的表述,渗透着平淡的意境,体现了他长期对中国画的积累、体悟和感触,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借助于笔墨慢慢地在宣纸上渗透出来,让人感觉贴切、淳朴、单纯。  
期刊
这是一个澄静超逸的境界:凌霜的老树下,有老者曳杖踏雪而来,梅香浮动,月上黄昏,浩渺天宇屏息于静穆一刻。  —这些童子和老者,来自于李学明创造的人物画世界。这样的画面,很容易把观者拉回到遥远又亲切的乡村记忆,体味渐次淡远的古典意韵。在中国传统绘画历史上,人物画以高士和仕女为主,画面大多表现文人雅士归隐溪山论道谈禅,或者贵族女子闲雅抚琴游园惜春。虽然,偶尔也有浣纱的农妇、山行的樵夫等普通人入画,也不过
期刊
马兆琳  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写意人物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李孝萱教授。  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说实话,在看到马兆琳颇具功底的花鸟画之前,对其别开生面的现代人物,并没有很深入地看下去。  一直很固执,而且显然已经落伍地拒绝接受“水墨”的提法,由“中国画”而为“水墨”,不仅仅是概念的转换,实质上是从“文化”到“材料”层面的一个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