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成:田园牧歌的守望者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到世态炎凉,人情世故,想到自己曾经是那么地乐于助人,如今,被我倾情帮助过的那些人,却一个个地神龙见首不见尾,或无影无踪,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
  三个月前的一天晌午,廷成让他们单位的一辆商务车,把我从一处让我饱尝失眠之苦的临时居所,接到虎台二巷这座办公楼,他将一间闲置的办公室打扫干净,买了新床、新被褥、新枕头,擦亮了玻璃,还挂上了一幅印有梅兰竹菊的新窗帘,然后又陆续送来了纸杯、纸巾、电热壶和其它日用品。我有了一处相对独立的居住空间,有了一个宁静的心态,有了面对现实迎接未来的足够耐心。此后我们就有事没事地通个电话,他在走廊的北头,我在走廊的南头,相去十余公尺,却各忙各的,不常碰面。这年头,锦上添花的人很多,雪中送炭的人很少。像廷成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以助人为乐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们各自也经历了许多事。所幸每回相见都能从对方身上找回从前的感觉,虽然他的脸上添了一些沧桑,但目光矍铄,气定神闲。但我知道,他所经历的事,要比我所经历的事,大了很多。为了给在乡下辛劳一生的母亲治病,他四处寻医问药,不舍昼夜地守候在病床前,在巨额医疗费的压力下,甚至卖掉了地处省城中心地段的房子,直至老人家了无牵挂地驾鹤西去。而他自己,也莫明其妙地去天堂里梦游了一遭,回转来,才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美好,人生原来如此美好,亲朋好友、老婆孩子更是如此如此地美好啊……这一下他算是活明白了。这个诗酒江湖里的骁勇战将,如今成了谦谦君子。看着别人在这样那样的场合依然张狂,在言谈举止中依然“愤青”,生性风趣的他,往往会选择安静地聆听。他怀揣属于自己的精彩话语和思想,除非有足够的冷场空隙,让他去填充。而当争辩者辩出了彼此的乖戾之气时,他会插进几个与在场者有关的逸闻趣事,让局势迅速缓和,令众人捧腹大笑一场。这些年来,他的写诗与谋生,与虚名完全没有了关系。如同他收藏彩陶字画,如同他广交文朋诗友。如同他沉醉在河湟谷地那迷人的风土人情里,几十年如一日,不改初衷,不见异思迁。
  1986年夏,单车骑行全国的青年画家管祥麟,在青海平安县境内遭遇车祸,廷成与其素不相识,但获悉此事后,迅即将他接到县城,入住海东行署医院,然后又将他安顿在自己的小院里疗伤半个多月。十三年后,重启寻梦之旅的管祥麟去平安驿寻访杨廷成,得知他已调到省城,就把车停在那个小院内,在车里独自回味了一夜的如梦往事。第二天,重逢在西宁街头的两个男人相拥而泣,没有多余的话,有的只是恍若隔世之感慨,。这一次,廷成又为管祥麟的青藏线之行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帮他修理维护车辆,帮他寻找抗缺氧的药品。管祥麟后来在他的新书《天涯孤旅》一书中,对这一段生死友谊有详尽纪录。1999年6月,北京青年作家龙冬、央珍夫妇来青海藏区体验生活,在接到北京一朋友的电话委托后,廷成当即为他们安排了住宿,并且自掏腰包,租车陪同两人前往瞿坛寺和夏宗寺进行实地考察。陕西作家红柯“走马黄河”来到西宁,与其有过一面之缘的廷成接他到自己家里居住,还一路陪同去了金银滩草原、彩虹部落等地,体验独具地域特色的河源文化,这让红柯对廷成的为人赞赏有加,像廷成这样的“古道热肠”,实在稀缺得很。难怪弟兄们有困难时总会想到他。
  说起我们的相识相知,那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事了。那时北岛那首《回答》“我一一不一一相一一信!”震撼了我们。当时,因为刚出版了一期在省内外造成很大影响的诗歌专号一一“青海诗人三十八家”,所以,来自四面八方的诗稿便雪片般飞来。投稿者中既有舒婷、顾城这样的先锋人物,也有廖亦武、肖开愚这样的后来者。一时间,德令哈小镇,成了诗歌爱好者们向往的精神圣地。我们在堆积如山的诗稿中埋头阅读,体会着“大海捞针”般的工作乐趣。就在那时,一个本土作者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他就是15岁即有诗作问世的、在诗行间溢透着乡野气息的、时任平安驿广播站新闻采编的杨廷成。
  平安驿在青海之东,德令哈在青海之西,中间隔着青海湖、日月山和省会西宁市,两地相去500余公里。虽然我们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不一样,但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相近的习性。回想起来,1980年代真是一个让爱诗者们风光无限激情澎湃的黄金时代。诗让普天下诗人皆为兄弟,也让众兄弟们皆为酒狂。不管从前认识不认识,不管是真爱诗还是假爱诗,只要你找上门去,他找上门来,亮出诗歌这柄青铜短剑,便会成就一场突如其来的,酣畅淋漓的酒事。1980年代的杨廷成,皮肤白晰,眼窝深遂,目光朗澈,身材颀长,一头自来卷曲的黑发,若让他换上顿河哥萨克骑兵的装束,那绝对是湟水岸畔的葛利高里,不知要迷倒几多阿克西尼亚式的诗歌少女。而含而不露或深藏不露的内向型个性,隐伏在目光中的几许哀愁,带有偶发性的喜剧化叙事,这些性格品质赋予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很容易就成为被朋友们常常念及的人,由此产生的后果,便是被这样那样的哥儿们轮番叨扰。这也是为什么,只要我们忆及当年的诗酒风流,往事轶闻,总能提炼出几个与杨廷成有关的故事。
  我曾在廷成父母家的农家小院里体验过一回如梦如幻的乡村夜生活。那炕是热炕,炕洞里燃烧着柴草,炕上摆设着矮脚方桌。那个温馨的傍晚,记忆中先是上来一大盘新麦烤制的锟锅馍馍,然后是粉条炒肉,土豆丝,清油炝酸菜,然后是一瓶青稞大曲,和码放在碟子里的四个酒盅。热酒、热莱、热心肠,让人醉倒在氤氲着柴烟的热炕上,第二天,在陡然而起的西风尘土中,我们又拎着啤酒瓶子,穿越铺满枯叶的白杨林,趟过光秃了的小麦地,像两匹桀敖不驯且眼含憧憬的瘦马,朝着湟水北岸白马寺的方向埋头疾步。然后坐在一块高地鸟瞰大地,抒发胸臆,畅想未来。那天,两个“少年不识愁滋味,更上层楼”的爱诗者,在白马寺前做了一场有关诗歌的白日梦,但他们尚未晓得,“做梦的人能够预知未来”……
  一次从兰州回西宁,车过平安驿,心里正念叨着杨廷成,脸贴车窗一望,月台后面的一棵矮树下,他与另一平安才子,正呆坐在那里看火车呢。于是把车窗举上去,伸头大叫一声,就冲下车去。当夜自然是一场豪饮,一场关乎海西海东两地尊严的搳拳大战。在人去楼空的办公大楼里,那一晚,可谓众语喧哗,诗情澎湃,一醉方休。还有一次,夜宿平安旅社,去东村寻访廷成不遇,心情有些郁闷,故写了两首小诗记之,一曰《小街》,一曰《住店》,其中好像有这样的句子:孤独的喇叭筒,播送了几遍寻人启事云云。未曾想,数年后的一个中秋之夜,平安驿有线广播真的播出了一则启事:该启事让时任广播站站长的廷成同志,听到广播后赶紧回家,因为,海西的风马同志来了……原来是他诗人性情大发,离家出走数日,家人为了诳他露面,故设此计……   这些年来,诗歌的现实愈来愈窘迫了,大大小小的诗人们,面对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除了一副傲骨一身怪脾气外,可以说百无一用。出诗集要自掏腰包,偶尔想搞个诗人聚会,也苦于无人来做东埋单,怎么办呢?于是就想到了杨廷成。至少,在我的印象里,近年来正式出版的几册展示了青海诗歌阵容实力的合集,皆由他牵头组织出版,所需资金,也是由他筹集来的。由于他的广结善缘,由于他人脉资源广泛,故有人送他一个杨员外的绰号,就好比梁山好汉口里的宋公明或柴大官人。
  有道是人生有二三知己,足矣。时隔三十余年,在金钱显示着它无所不能之魔力的今天,重读他的诗集《慈悲土地》和《乡土风语》,仍有相当多的感慨涌上心头,让思绪回溯到我们共同拥有过的那个壮怀激烈的岁月。翻阅这部诗集,我注意到,他写诗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而在他诗思泉涌的时候,正是我所说的“魔法”时代一一1980年初期。我发现,即便在那样一个伟大的诗歌年代,他的作品里居然没有留下那个时代的烙印,而写诗写到了今天,他身上仍散发着往日乡村的泥土气息,坚守着他所痴爱的那片土地,为故乡的父老乡亲吟诵着一曲曲令人沉醉的歌谣,这是不可思议的一个现象。且看他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沙滩”、“脚印”、“石子”、“雨点”、“炊烟”、“牛车”等等。单从这些词汇中,你就能看到一个乡村孩子,在贫瘠的乡土上,在怎样憧憬着诗一样美好的未来生活。少年写诗的杨廷成,从诗歌中得到了多么大的快乐。
  后来,他从童话步入了现实,从以不变应万变的浪漫抒写中,又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句子:“乡村,站在群山一般壮实的肩上……” “山里有我的妈妈,妈妈有炊烟一样的白发……” “小村是一本发黄的线装书……” “父亲佝偻的身躯在默默耕耘,他是属于泥土的一条小小蚯蚓”……他长大了,他成熟了。所以,他要以一个诗人的想象,为父亲颁奖,为所有在泥土中刨食的父老乡亲们颁奖。于是,他的父亲掏出了旱烟袋,在田埂上,无声地笑了……
  他赶着诗歌的牛车埋头走路,根本不去管顾其他诗人如何激动,又是如何茫然。在一个叫平安驿的小地方,在青海东部的一座川水谷地,他在麦穗中守望,在黄泥小院里沉思,在田埂上漫步,让瓦蓝色的青稞酿成美酒,把自己醉倒在一个多梦的季节。然后成家立业,然后走向远方……
  这样说来,有关杨廷成及其诗歌的话题该到此为止了。因为,在他三十余年的诗歌创作中,几乎没有发表过一篇诗歌宣言,也没有刻意迎合某门某派,而是始终如一地用诗歌表达着他对乡村的一片痴情。所以,我说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不像有些家伙,在生活无奈、需要诗歌的温暖与陪伴时,曾经那么狂热地追求着所谓诗性精神,而一旦时来运转,官至某个级别,便率先流露出对诗歌的不屑甚至鄙视。……如此说来,杨廷成至少应该成为我生活中的榜样。他写诗,不是向这个世界追问有关真理方面的问题,而是记录他一时一地对故乡的情感。虽然人离开了,心却永远离不开。就像他诗里写的,“青稞酒飘香,游子醉卧远方”……三十年如一日,多么可敬可爱。他在享受诗歌的时候,也在享受着生活。所以我要说,作为诗人的杨廷成是真诚的,因为,他从来不隐瞒自己对乡土的眷恋之情。
其他文献
很多人都认为,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40岁已经老了,应该要退休了,还折腾什么?雷军说:柳传志是40岁创业,任正非是43岁创业,我觉得我40岁重新开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坚信,人因梦想而伟大,只要我有这么一个梦想,实现一个梦想,我就此生无撼。  高额手机利润引发口水战,谁之过?  一家刚满两年的公司,靠一款上市不到一年的手机,月销售额过10亿人民币,很像美国式创业故事,速度之快,令人惊奇。这一点,小
24岁的打工妹黄晓莺突患尿毒症,为挽救一条年轻的生命,面对30万元巨额手术费,男友马强四处求助。一时间,人们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纷纷捐款,不到半个月捐款就高达40多万元,手术成功后还剩20万元余款。黄晓莺感动之余准备把剩余的钱上交给慈善机构,挽救那些同样需要帮助的人们,然而马强却坚决不同意。正当双方发生争执时,马强竟然残忍地杀害了女友,侵吞20万元余款……      情路坎坷,痴情男友为爱真情守候
2011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于8月14日进行了5个单项的决赛,中国选手继去年洼国世锦赛之后,再度创下包揽5金辉煌战绩。8月17日,林丹在一场精彩的“巅峰对决”中,以2:0击败老对手马来西亚的李宗伟,第四次夺得男单冠军,成为真正的羽坛大满贯选手。  霸气的球风,健硕的身材,纯男人的外形,大多数女性观众都是在赛场上迷上林丹的。林丹有过军人的经历,因此身上有种掩饰不住的阳刚气质。每次上了赛场,先当面一声吼
问题的重点不是PK,而是追问事实。7000万嫁女已经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公共事件引发媒体追逐,这俨然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常态了。  3月下旬,山西柳林首富、联盛集团董事长邢利斌砸7000万元为女儿举办婚礼。邢利斌7000万嫁女的奢侈行为,在网上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多数网友对他的做法及其财富来源的合法性表示怀疑。  7000万嫁女,貌似拼明星?  解读:“7000万元,能救助多少个失学儿童?建多少個希望
开篇先声明二下,免得好事者提出奇怪而愚蠢的问题。这第一个声明就是,我所谓的东方和西方,就是大多数人通常所以为的东方和西方,东方大约相当于中国传统文化所辐射到的地方,西方大约相当于是欧美。东方和西方,都是笼而统之的大概说法。如果你想较真,我不怕你,我有的是时间也有的是学问,我们另文较真。第二个声明是,在这篇文章中,我不准备过多考据和引用,说到东方艺术也好,说到西方艺术也好,都是就其大致特色而说,也是
赵丽华是2006年“梨花体事件”(又称“赵丽华诗歌事件”)的主角,当时因为她的几首诗歌(《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等),互联网几乎炒翻了天。几乎一夜之间,国家一级作家、女诗人赵丽华成了网络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引起谩骂、仿写和恶搞狂潮。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几乎所有网络媒体、广电媒体、平面媒体都在做有关赵丽华的专题,她的名字登上百度风云人物榜首位。  
国管局党组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巡视工作的全过程,深学、细查、真改、严考,着力推动落细落实。  深晉深字,把习近半思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总方针。局党组牢牢把握国管局首先是政治机关的要求,及时召开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原文。仅7月以来,局党组就开展中
只有彼此相互尊重、有深厚的感情做基础才能实现夫妻关系的真正和谐。    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刘富林,却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痛定思痛,他决定避开城里女人,找个清纯、未被世俗污染的偏远山村姑娘做妻子。有强大的财力做后盾,他的愿望很快得到了实现。但婚后,他怕妻子被用心不良的人沾染,极力阻止妻子与他人接触,却忽略了妻子是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女子……    成功商人深山觅丽人    34岁的刘富林是位成功的商
[新闻背景]2005年11月10日上午7时20分,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湘永路上,发生了悲壮的一幕:随着几声凄厉的枪响,莫晓辉、陈本亮、何兰君3名勇士为保护信用社20.8万元公款,相继喋血街头,中弹牺牲。在人们的惊叫声中,两名持枪歹徒驾驶一辆无牌摩托车,迅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此案立即震惊全国,并被湖南警方命名为“11·10”特大恶性持枪抢劫杀人案。2006年2月24日,莫晓辉等3人被追授为“见义勇为
随着我国的独生子女步入婚龄,父母与子女之间保持“一碗汤距离”的居住模式也在城市悄然兴起。两代人之间保持一碗汤端过去还能趁热喝的距离,可以避免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磕磕碰碰,又可以避免独生子女婚后父母家里空巢,对上下两代人都有利。然而,在湖北省武汉市,有一个家庭却因“一碗汤距离”,引发家庭大地震,最后导致女方母亲跳楼自杀的悲剧……  26岁的李红丽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中的一员。她出生时,父亲李俊义还是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