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环保局搭建全媒体政民互动平台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媒体融合的“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进入碎片化传播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高调登场,秒速传播、高频互动,已经成为大众使用和传播的时尚。政府网站作为权威信息发布、服务社会公众的传统主阵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下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与快速觉醒的公众环境意识,重庆市环保局主动适应全媒体时代新特点,整合各类资源,为公众搭建一个与民交流互动,反映社情民意的一站式政民互动平台,进一步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并内化为环保行为,努力营造了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全社会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结合线上线下,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声
  重庆市环保局政民互动平台依托重庆市政府公开信箱平台,在详细公布了信访指南、环境污染问题投诉指南、12369投诉举报、信访法规等指南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线上市政府公开信箱、信访投诉、咨询建议等网络窗口,和线下接访、局长接待等实体窗口联动,受理了各类咨询建议、信访投诉、求助申请、来信来访等,办理完成后及时以网上结果反馈、邮件回复、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公众告知反馈办理情况,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声。真正建立起各类案件的线上接收、线下处理和线上反馈机制,实现了对投诉举报、咨询建议等各类案件的统一受理、统一分派、统一督办、统一答复。
  集成“双微”服务,打造永不离线的环保发言人
  在网站政民互动建设中积极创新形式,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优势,将“双微”功能集成到政民互动平台中。
  建成了全国首个“环保微博广场”。重庆市环保系统于2011年建立了由市环保局政务微博“重庆环保”和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经开区环保局政务微博共同组成的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广场,各单位均在新浪网和腾讯网开通政务微博,建成了“1+40”的环保政务微博群,形成了环保舆论场,在网上集聚正能量,打造“永不离线的重庆环保网络新闻发言人”。“重庆环保”微博紧密围绕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了政务微博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服务民生、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截止到今年5月31日,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广场开办1487天,累计发布信息7.28万条,吸引“博粉”261万。其中重庆市环保局微博及时办理群众投诉和咨询3100余件,网民转发、评论34万余次,同网民开展互动交流74万余次,开展微直播27场,应对突发事件8次。
  开通“重庆环保政务微信”,与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双微合璧”、互为补充,共同打造全方位的环境宣传互动窗口。截止到今年5月31日,重庆环保政务微信开办431天,累计发布信息1700余条,关注网民4400余人,及时办理群众投诉和咨询300余件,信息阅读量150余万次,网民转发30万余次。通过及时发布重要环境信息,积极回应网民的环境关切,广泛开展互动交流,重庆市环保局开通的政务“双微”已成为公众网络问政的新途径,沟通民意的新桥梁、服务民生的新举措。
  创新服务模式,集人气近民生
  在网站开设在线访谈、视频报道、网上调查、民意征集等传统互动栏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创新,以网站、“双微”为载体,以创设话题、分类传播等方式,不仅制作了环保网络直报晚会,还积极开展了微直播、微分享、微竞答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制作了重庆首台环保网络直播晚会。在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当天,“点击六五、环保有法”——2015重庆环保大型多媒体网络直播晚会在重庆市各大主流网站上首次与市民们见面。晚会时长65分钟,以生动精彩的环境监管执法案例等方式诠释了新《环保法》的亮点,以线下网友真人秀方式体验了12369热线投诉,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电磁辐射监测、抽烟对环境危害等环保科普常识,此外,还有诸如“孕妇防辐射服管用吗”等很多市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问题都能在晚会中找到答案,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好评。
  利用“双微”平台开展活动集聚人气。重庆环保政务微信开通之初,便策划开展了“关注微信,赢取话费”活动;为共同记录重庆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启动了“我眼中的重庆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活动信息吸引网民转发、评论1万余次,信息阅读量达200万余次;为配合做好新《环保法》实施,启动了“学好环境保护法,争做生态文明践行者——新《环保法》有奖竞答”活动,共吸引1.7万余人参与竞答,信息阅读量达1300万余次;为共同见证重庆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新变化,运用新媒体加强公众参与互动,启动了“发现巴渝美丽乡村”随手拍活动,网民转发评论相关消息7000余次,话题阅读量达60万余人次。
  主动创设微话题开展微采访主题宣传。主动设置“生态文明,美丽重庆”、“重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重庆环保世纪行”等微话题,开展微采访,累计发布相关信息4000余条,吸引网民转发、评论5万余次,信息阅读量达2000万余次。
  联动合作,建立互动“同盟军”
  通过整合优势资源、畅通沟通协调机制等措施,跨部门、跨领域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建立了环保政民互动工作“同盟军”,形成了工作合力。
  深化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重庆环保“六件大事”和“五大行动”,以及社会关注热点和网络舆情热点,一方面加强与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站等本地权威媒体联动,多次举办环保局长网络访谈等媒体宣传活动,做客重庆市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阳光重庆”等,实现了访谈栏目的回顾、直播、预告和环境重点工作、热点问题信息的良性互动交流,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还在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华龙网、大渝网等知名新闻网站同步开设重点工作专题栏目,主动把环保重点信息介绍好、传播好、阐释好,让公众从多个渠道更好地了解环保相关政策、举措。
  强化与环保NGO和微博大V的合作。通过邀请参加座谈、调研、培训及活动等方式加强与环保NGO和微博大V的沟通。鼓励、支持其官方和负责人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与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微信关注互粉,在传播官方信息的同时引导其有序参与、监督环境保护。围绕公众关切的环保问题,形成了以特聘网评员撰写评论文章,网络名人、NGO积极发声,微博大V传播支持的多维度回应场,构建起环境宣传、公众参与工作统一战线。
  密切关注舆情,及时回应关切。重庆市环保局积极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优势,执行政务微博微信全天候舆情值班和“零报告”制度,围绕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政民互动平台作出积极回应,阐明政策,解释疑惑、澄清事实、消除谣言,建立健全了舆情监测、快速回应、舆论引导、管理台账等工作机制,真正打造了环保为民的服务平台。今年以来,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微信累计监测发现网民投诉、咨询事项500余件,均已交办各级环境执法部门,并及时将结果在互动平台中予以发布反馈,公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逐年上升。
  推进政民互动工作绝非顷刻之功,须一如既往、循序渐进地付出努力。重庆市环保局将在如何保持网站政民互动平台的持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等方面下苦功夫,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基于民生、民情、民意的大数据分析服务,着力用真情打动人、用权威吸引人、用服务留住人,打造真正“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聚民心”的全媒体政民互动平台。
  (作者单位:重庆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
其他文献
基于Taguchi试验设计方法,采用L25(56)正交矩阵进行试验设计,并利用Moldflow对短玻纤增强PA66复合材料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了3D数值模拟,研究注塑成型不同工艺参数和玻纤相互作
通过模型计算2008—2013年湖南省因能源消耗而导致的碳排放、地均碳排放、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等碳排放量指标;基于灰色模型对湖南省未来5年能源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研究结
通过感知理论及技术接受模型,假设大学生使用"饿了么"的网络订餐行为受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优惠性、感知流行度和感知风险性5个因素的影响,并且以使用满意度衡量大
以四水合乙酸镍为原料、硫代乙酰胺为沉淀剂和硫源,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介孔富有的多孔NiS中空亚微球。并采用XRD、FESEM、EDS、TEM、HRTEM、SAED、XPS和氮气吸脱附测试以
以株洲市云龙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土壤中Pb、Cd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电子式互感器在某新建110 kV智能变电站中如何选型的问题,分析了各种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现状和优势,并基于全寿命周期原理对互感器选型的3种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技术经济性
利用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与朗道输运理论,研究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热电性质。研究结果表明:zigzag型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热电性质随着宽度的增加而减少;armchair型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热
用多种分析手段对电解锰阳极泥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高温焙烧工艺,对电解锰阳极泥中的MnO2进行晶型调控,经活化后制成Li-MnO2电池正极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下阳极
多时候,人们容易走进“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怪圈,不  能有效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甚至陷入IT“黑洞”,究其原因,是信息化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不足。在信息革命推动下,虚拟实践正成为人类新型存在方式,虚拟社会正成为社会存在新形态。作为现实世界的延伸,人们会越来越多地在虚拟社会中“开疆辟土,建功立业”。因此,要想走出信息化生存迷途,关键在于进一步审视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把握信息化规律,提升信息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