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下的研究性学习

来源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融合发展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为例,搭建研究性学习模式,意在构建更广阔、更丰富的研究性学习主题课程群.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和教学理性的热切呼唤,中小学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的呼声越来越高,“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备受推崇.而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也希望成为一名“研究者”,但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那么,广大中小学教师如何了解、修炼科研所需品质呢?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首先应知应会六个科研常识.
期刊
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在职培训已经成为教师的必修课.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师培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综观各类培训,理论性培训较多,实践性培训不足.如何开展有效的实践性培训,补足教师成长短板,是当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一项重要课题.
期刊
学校教研组联合城区、乡村多所学校开展的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学校、不同教龄的教师对“哪篇课文难教”的选择几乎是一致的.针对这些得票较高的“难课文”,教研组成员认真研究后发现,只要抓住单元语文要素这个牛鼻子,就能较好地完成“难课文”的教学.
期刊
微不足道的我,有着闪闪发光的梦想——那是小时候与朋友过家家时,扮演老师的满足;那是读到古代诸子百家,看到中华名山大川的“那时风动,此时心动”;那是想要把一切优秀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激动与骄傲;那是“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韩愈的《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入职不到一年的新手教师,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感悟.
期刊
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沿着“理念引领—项目管理—课程主导—活动内化”的思路,以校本培训为依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rn首先,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十个策略.一是专业规划、明确方向.根据教龄,学校把教师分为新手型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教师、创新型教师.教师结合自己的教龄,明确自己需要完成的主动发展任务,规划成长路径.二是项目管理、潜力无限.
期刊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美术教师要拓展校外美术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感知作为文化载体的美术,在实践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期刊
从初为人师到成为市级名师、省级名师,再到中原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22年间我经历了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的一次次激荡.我常常思考: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将我的学生带到哪里去?如何带过去?我带过去了吗?……
期刊
时光缱绻,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知不觉,走上三尺讲台已有六个年头了.每每念及过往,脑海中的一幅幅画面是那么清晰,令我回味无穷.rn镜头闪回前段时间筹备节目时,每天的排练加上课堂教学使我疲惫不堪.又一次上课铃打响后,我走进班级,课堂上仍是乱糟糟的,我忍不住冲他们发了一通脾气,心想:“这些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不让人省心!”下课后,我们班一个叫涵涵的孩子跑到我面前,塞了一张小字条给我,还很神秘地对我说:“老师,您只能自己看.”回到办公室,我打开字条,上面写着:“老师,对不起,又让您生气了,我保证以后上课好好学习
期刊
群星点点,我不是最亮的一颗,却尽力展现爱的光芒;繁花朵朵,我不是最美的一个,却倾心吐露情的芬芳.我就像一株苔花,虽不具百合的高雅,没有红莲的端庄,不似兰花的清幽,不像蜡梅一样刚强,但也有绽放时的光芒.
期刊
有人说: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会登上巅峰.我说:优秀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和他们在一起,你终能出类拔萃.rn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是在接手高三那年.突然加快的教学节奏,让我疲于应付,只得照本宣科,学生的听课兴趣也大大降低.所幸当时我和教研组组长刘新芳在同一个年级,于是主动拜她为师,每天搬着凳子去听她的课,并结合网上的教学资源整理笔记.一年下来,我记了满满4本笔记,对知识的驾驭能力明显增强,课也逐渐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在班级管理方面,我经常请教当时的教科室主任周素娟.周素娟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