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旋转变换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图形变换成为了初中几何教学的一大亮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材安排了许多关于图形变换的内容如轴对称、旋转、平移、位似等,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旋转变换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几何;旋转变换;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的旋转变换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对图形的进一步探究,也是在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后的又一基本图形变换,也对今后研究其他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及几何变换奠定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旋转变换比之前学的平移和轴对称对学生的观察图形和空间想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怎样才能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方法。
  一、在旋转变换中应该注重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探索欲望也能使学生更好的打开思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比如在教授人教版旋转第一课时,从教室的钟表和实物风车旋转的叶片导入新课,很快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效果很好。再比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在自然界中有哪些美丽的中心对称图形,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在很多建筑物和工艺品中采用中心对称图形作装饰图案的例子。另外,由于具有中心对称的图形形状的物体能够在所在的平面内绕对称中心平稳地旋转,所以在各种机器中要旋转的零不见得形状常设计成中心对称图形,如水泵叶轮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生动的例子。所以我们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多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并且找到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合点”,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并且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动态几何教学,巧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
  在旋转变换的几何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发挥其对学习图形变换的积极作用,但是也要警惕信息技术的消极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都是具象的,而到了高中,更多的知识是建立在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这就要求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认知行为的过渡,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有些学生观察图形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硬件设备以及几何画板等软件来模拟图形的旋转,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变换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心对称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就可以展示出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180学生很容易观察到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中心对称的定义。在几何旋转变换教学的过程中善用巧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经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年轻教师利用自身优势,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活波。但是也要注意不能简单地讲多媒体作为缩短思维过程,加大教学容量的工具,不能用多媒体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空间想象。最终的目的一定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所以在很多问题中,我们都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组内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并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可以走进学生中去指导他们观察分析,总结概括或者还有一些动手操作。对于表现突出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及时表扬,对于有困难接受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及时的指点,还有一些同学可能存在错误认知可以及时纠正,这样不仅让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学情,而且还能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旋转的概念课上,可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风车的旋转,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风车是怎样转动的?有什么规律吗?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风车转动的过程?在观察钟表指针的转动,与风车的转动有那些共同点?等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在合作学习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得出旋转的概念以及旋转的条件。这样枯燥的概念定义,也变得直观生动,也有利于让学生认清概念的本质。
  四、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以利于发展空间观念。在旋转变换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去设计图形。经过他们自己思考然后动手实践,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在设计图形时,也可以与之前所学的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结合起来,可以逐步发展为两种,三种变换的组合设计。当他们设计出图形后,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交流心得。这样既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五、精心设计练习,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强化重点内容并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情,设计一些典型的题目应用新知解决,从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人教版的数学教材思路比较清晰,例题和练习题质量也比较高,所以新授课可以借助课本习题,当然也有一些必要的补充。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充分备课,多吸取多参考,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很多题目有常规方法,也有可以利用旋转来解的巧妙方法,教师可以讓学生充分体会。
  例如在△ABC中,AB=AC,∠BAC=90°,D是BC上任一点,试说明BD?+CD?=2AD?。
  证法一(非旋转法):过点A作AE⊥BC于E,则AE=BE=EC,又BD=BE-DE,DC=CE+DE。
  所以BD?=(BE-DE)?=(AE-DE)?,DC?=(CE+DE)?=(AE+DE)?。   所以BD2+ DC2=(AE-DE)?+(AE+DE)?=2(AE2+DE2),又因为在直角三角形ADE中,AE2+DE2=AD2,所以BD2+ DC2=2 AD2,这是传统的证明方法。
  但是这道题也可以这样分析,首先BD、DC、AD这三条线段分散在两个三角形中,不容易出现要证明的平方和的形式,如果利用旋转变换,将BD、DC放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并且构造的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BD2+ DC2就容易证出来了。
  方法二(旋转法):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DE,连接DE,则△ADE、△DB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E=AD,BE=DC,所以在直角三角形EBD中,BD2+ BE2=DE2= BD2+ DC2,在直角三角形AED中有DE2=2 AD2。所以BD2+ DC2=2 AD2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讲究实效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爱琴,浅析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5,10:91.
  [2] 曾绍西,王琳.试论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112.     [3]陈美缎.图形变换在平面几何中的作用[J].科技风版,2014(4):185-187.
  [4]何佳,初中数学中图形变換的相关教学研究[ D ] ·苏州大学,201L
  [5]王莹莹,初中生数学识图能力的培养探究[ 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是协调学生关系、学校和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是优化班级管理效果、有益学生健康成长的科学选择。本文构思一部分关于“如何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的策略,为教师成为优秀的引导者、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型班主任教育  班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协调学校和家庭关系的主要纽带,必须学会使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成长、学习。智慧型班主任是对能够合
期刊
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地方在于教师的语言技巧,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用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教师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听得兴致勃勃,通过语言声音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还可以运用许多音乐语言来代替教师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需要教师的多方位的基础专业知识,丰富精彩的教学内容,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还需要使整节音乐课充满
期刊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引领着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寓德于教,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以达到德育和智育教育的双重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透渗德育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
期刊
高中实行了选课走班的环境下,学生的差距更明显。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的理念。日前,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整本书阅读已成为语文界探究的热点,乡镇初中学校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笔者结合这一年来的教学教研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思考。  关键词:名著 整本书阅读 核心素养  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时下,整本书阅读已引起了语
期刊
众所周知,“读”、“写”的能力,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的高低。我校学生经过课外阅读指导,部分孩子已经初步有了课外阅读的习惯。但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思考:能不能以孩子们感兴趣的读与孩子的写结合,来对她们进行指导呢?经过实践,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挖掘课内阅读资源,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是题材新,文章布局精妙,用词用句精准,体裁合理,对促进学生的阅
期刊
近几年来,我们潍坊市峡山区岞山街道留戈庄小学全体师生立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改变教学方式,整合教育资源,改进课程体系,做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实现了“让课堂宽出去,学生动起来,学习活起来”的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变课本教材的呈现方式,使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首先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有机取舍,贴近学生生活、学生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更新改革,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显得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
期刊
摘要:学校、家庭共育良才,离不开及时、有效的沟通。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家校沟通的方式日益多样。但是,我们却日渐忽视“面对面”沟通产生的电子信息沟通设备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以及这种方式背后培养起来的家校关系所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家校沟通 面对面 作用 家校关系  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交流是一定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尤其是班主任,作为学校一方的代表,家长作为家庭一方的代表,避免不了直接的和间接的接触和
期刊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学校又担负着教书育人重要责任,所以,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现代社会的“健康”不仅仅躯体、生理上的健康,更应包含精神、心理健康。当今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这也给人们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生活在这样社会大环境的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以及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有些学生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再加上心理的压抑无处宣泄,致使出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