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背后的话语形态和利益关系——以2003~2012年《人民日报》食品安全评论为例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百姓对于饮食的关注度很高,往往会将与之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食品安全是切实关系到公众生命健康的关键环节。《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发挥着耳目、喉舌的重要作用,而它的评论更是占据舆论的制高点,代表了主流媒体对事件的呼声和定性。本文依据《人民日报》数据库选取了2003~2012年10年间与食品安全报道相关的65篇评论,这些评论涵盖了这10年中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腐竹、甲醛血旺、红心鸭蛋、速冻毒饺子、瘦肉精、西瓜膨大剂、茶叶农药残留
其他文献
<正>随着微博、微信、SNS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在我国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渗透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地位和作用也日渐凸显。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化时代,不同社会力
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活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和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主办,至2013年已举办23届。①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人大新闻奖获奖作品,代表了年度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