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巧用“托儿”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F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课堂中安排“托儿”有一定积极意义,可以更好地给教学活动排忧解难,促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从而使课堂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关键词】 数学课堂;巧用;托儿
  
  所谓“托儿”是指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 课堂教学中的“托儿”是指在一节课中教师特意安排的为更好地配合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的一个或几名学生. “托儿”作为一种资源,如果用得好,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用得不当,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碍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托儿”,让“托儿”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呢?
  一、创设“托儿”出现情境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课堂中有没有“托儿”要从正反两方面来考虑. 有的课堂上“托儿”的存在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比较集中;有的课堂上不需要“托儿”,教师费尽心思地安排可能适得其反,没有什么价值.
  案例1 在教学“梯形面积的练习课”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5米,下底是4.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有名学生这样解答:1.5 + 4.5 = 6(平方米),这样的解法引得教室哄堂大笑,这名学生非常尴尬,但是教师没有进行彻底否定或斥责他,而是让他大胆说说他的解题思路. 这个孩子的思维很特别:梯形的高是2米,而在计算面积时又要除于2,乘以2与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最后剩下的应该就是上底和下底之和.
  教师迅速让学生进行讨论,就这名学生的思路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结果大家认识到如果这样列式,求出的梯形上下底长度的和,不符合题意. 正确的列式应该为:(1.5 + 4.5) × 2 ÷ 2,但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很简便. 教师又问:“那么是谁帮助我们找到了这种简便算法呢?”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刚才出错的学生身上. 这名学生此时也没有了先前的紧张.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善待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很难得的教学资源,从而发挥了错误潜在的作用.
  二、让“托儿”们筛选问题
  对“托儿”的问题或回答教师要加以甄别,好的想法要大力表扬,不必要的想法要委婉地指出,切忌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2 教师在教授学生分糖果问题时,每个人最后分的糖果数都不一样. 师问:现在要让每个人的糖果一样多,应该怎么分呢?经过讨论后学生说出各自的方法:有的学生把糖果较多的移给较少的,叫做“移多补少”;有的学生是把全部的糖果都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每人就可以得到同样多的糖果,这叫“先合后分”;另外还有一名学生提出把最少作为基准数,接下来把多出来的糖果合起来,再平均分,然后加到每个人上面,使每个人分的糖果同样多.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有充分的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因此,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下,“托儿”们才能将教学活动通过不断地提问、回答,把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断引向高潮.
  三、利用“托儿”保证效果
  数学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师生间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精彩瞬间. 因此,在实际教学时,一定要抛弃死搬硬套教案进行教学的做法,在准确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转变学生、教师的角色关系,把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跟着教师指挥棒走变为教师顺应学生的学来安排时间,让“托儿” 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保持课堂的学习效果.
  上述教师就是能充分相信学生,给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了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托儿”们的一次次精彩的回答才能将教学活动一次次地推向高潮. 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
  案例3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
  教师一番铺垫后:你们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这节课……
  突然,一名学生站起来: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生:我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
  师:你知道为什么沿着高剪,不沿着高剪可以吗?(该生摇头)
  师: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试一试. (原是让学生探究结论的教学变成了现在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 )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中的“托儿”的突然出现打乱了教师的正常教学设想,也打乱了整个教学程序. 对此,这位教师没有选择有策略地回避,而是积极面对学生的质疑,并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契机,重新调整教学安排,方向,换一种思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案例4 “乘法交换律”一课教学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交换律”,听说过乘法交换律吗?听过的同学请举手!(几乎所有学生举了手)
  师:乘法交换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呢?
  生1:3 × 5 = 5 × 3. 生2:2 × 1 = 1 × 2. 生3:10000 × 1000 = 1000 × 10000.
  (这时有些学生已经按捺不住了,说出下面用符号表示乘法交换律的等式)
  生4:☆ × □ = □ × ☆.生5:a × b = b × a.生6:大 × 小 = 小 × 大.
  ……
  师:看来同学们对乘法交换律已经了解了很多,谁能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
  生7:交换两个相乘的数的位置,积还是相等的.
  生8:交换两个相乘的数的位置,积不变.
  生9: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对于“乘法交换律”这一知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早已接触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调动了学生群体之“托儿”,唤起“托儿”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堂进展得很顺利.
  一句话,适时地再数学课堂中巧用“托儿”,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升,而且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2]戴铜.素养提升:数学教育的价值.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其他文献
曾有很多中小乳企,在糖酒会上不惜一掷千金,妄想通过“海陆空”全方位的立体式轰炸,以吸引更多参会人员的关注和青睐,达到自己成功招商的目的,从而能够盆满钵满,这是典型的广告时代
【摘要】 “计算能力”是指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技能的结合,不仅会根据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理解算理,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简便、合理的解法. 因此,必须加强和重视计算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计算能力;培养    一、情境激趣——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  荷兰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情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场所、故事、设计、主题、剪辑.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于2006年第10期刊登了王凯成老师的关于f(x)=a/cos^nx+b/sin^nx(0〈x〈π/2,b〉0,n∈N^*)最小值猜想的初等证明一文,结论是x=arctan n+2√a/b时,f(x)min=(2/a^n+2,2/b
【正】联合稽核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金融稽核组织方式。它是以省或地市级人民银行稽核部门为领导,组织下属人民银行稽核人员及其它有关人员联合编组,在所辖各地市或各县区金融
【正】同城票据交换在银行结算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同城结算中,大量结算凭证属代收代付性质,只有通过交换,银行才能记入存款人帐户最终实现转帐.所以票据交换是同城结算的中
农业银行乌市分行沙区办事处成立于1985年。多年来,在当地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办事处“抓住效益不放松”,不断开拓、锐意进取,各项存款逐年递增,信贷投向日趋合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迫切需要转变,包括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品质等,因此,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十分必要. 笔者在此重点谈谈如何创设条件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 课程改革;学习方式;探究;转变
【正】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向太平洋保险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的正式成立表示祝贺!乌鲁木齐太平洋保险公司原来是办事处,现在由办事处升格为
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内在矛盾是融资代理成本产生的根源.融资决策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融资结构的选择可以通过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和股东的正确决策来调节委托代理矛
意识就是一种形态,一种模式,函数意识就是函数的一种模式,利用函数意识解题实质就是利用函数的一种模式(性质)去解题,本文主要介绍如何用函数意识解题。    一、以函数的意识求解函数的问题    此类题是以函数的某种形式给出的,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会用函数的某些特性来解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