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超声对耻骨直肠肌变化所致排便障碍的研究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wy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检测排便障碍与耻骨直肠肌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68例排便障碍患者(观察组)和6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截石位,分别在静息期、力排期和缩肛期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测量两组耻骨直肠肌后角的大小和肛门截石6点位耻骨直肠肌的厚度。

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耻骨直肠肌后角在静息期和缩肛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8)°比(86±8)°,t=-0.145,P>0.05;(88±9)°比(86±7)°,t=0.434,P>0.05] ;在力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6)°比(95±5)°,t=-5.397,P<0.05];在静息期与力排期耻骨直肠肌后角的差值为[(6±3)°、(-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1,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耻骨直肠肌厚度在静息期为[(4.00±0.35)、(4.01±0.26)mm]、缩肛期为[(3.96±0.44)、(4.16±0.38)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0、1.177,均P>0.05);在力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0±0.60)mm比(3.97±0.32)mm,t=6.87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静息期与力排期耻骨直肠肌厚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8±0.18)mm比(-0.36±0.21)mm,t=-11.474,P<0.05]。

结论

盆底性排便障碍患者的耻骨直肠肌后角在力排期较小,肛门截石6点位耻骨直肠肌厚度较厚,并且静息期与力排期的数值差异越大便秘程度越严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发生肠管坏死的预测因素及其对于开腹探查术时机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年7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29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12例患者出现肠坏死,与未出现肠坏死的17例患者相比预后不良(χ2=14.867, 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肠坏死的潜在性预测因素包括10个:D-二聚体≥600 μg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中胫骨平台骨折和髌骨骨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入选的100例膝关节损伤入院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胫骨平台骨折组(50例)和髌骨骨折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血栓发生部位的异同,以及术前术后的血栓发生率比较。结果胫骨平台骨折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2%,髌骨骨折组患者下肢
目的比较经脐单部位两孔腹腔镜内环缝扎术与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双钩套扎针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的358例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临床资料,其中126例经腹壁带入缝合针线完成经脐单部位腹腔内疝环缝扎术,232例采用双钩套扎针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完成腹膜外内环结扎术。结果腹内缝扎术组手术时间比腹膜外结扎术组长[单侧:(2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